古文申,未,止午,在现在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午、未、申是中国传统的十二时制计时的时间名称。从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作为子时,每两个小时为一时辰,依次是: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午、未、申三个时辰是连续的,相当于现在整个一个下午。
  你问题中的“止午”不是一个词,是半截话。袁宏道的《西湖游记》中有:“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这里的“止”,类似于现代汉语的“只”。 是说杭州人游览西湖,只是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午、未、申三时)。古文中常用“止”表示只有、仅仅、仅限于等。如:膝下止一男,就是说只有一个儿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