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述
旧时,一到春节,乞丐就会增多。其中有一种乞丐,他们并非因为家中贫困而行乞,而是为了行孝道。相传,老年人若要安全度过九九八十一岁的鬼门关,必须吃遍“百家饭”。因此,家有老人的孝子孝女们会在新春第一天出门讨饭,供父母食用。另一种乞丐被称为“叫化子”,他们的乞讨方式颇为有趣。有的乞丐用红纸包裹菜头挂在竹杆上,每到一家门前便说菜头到,生意好,请求施舍,这称为“送菜头”。有的则用纸和竹丝制作牛形物体,到家家门前说吉祥话,以求施舍,这称为“送春牛”。还有的乞丐手持冬青或柏树枝,枝头挂着小铃和古钱,寓意家人在新的一年中将财源滚滚,这称为“摇钱树”。还有的乞丐装扮成财神菩萨,到各家中跳跃,以此带来财运,这称为“跳财神”。尽管崇明人在旧社会生活贫困,但他们对于这些乞丐仍然乐善好施。这些习俗在解放后已不复存在。
年初二清晨,商家和手艺人会焚香祭神,称为“烧利节”。中午时分,店主还会设宴款待店员,共同祈求新年生意兴隆。年初五,相传是财神生日,商家纷纷开门营业,中午每家都吃馄饨,以寓意兜财。此外,乡间还有木人头戏(今称木偶戏)。初一至初五期间,人们走访亲友,互祝新春快乐,并互赠礼物。这段时间内,寺庙香火旺盛,尤其是年初一早晨,人们早早地去寺庙烧香拜佛,争取烧第一柱香。城外的寿安寺和中兴镇的广福寺是最热闹的地方。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称上元节,俗称正月半。人们将正月十五至二十定为元宵灯期。旧时,在元宵节前,家家户户会用糯米粉制作各种形状的糕团,有的形状像古代的金银元宝,有的像小鸡、小鸭、鲤鱼、棉铃、玉米、桃子、稻堆等。正月半中午,每家都会吃馄饨;下午,人们将这些食品作为祭品,去坟上祭拜祖先,祭田头。晚上,人们三五成群,提着形状各异的灯笼,甩着火球,走过三桥,尽情游玩。正月半点灯笼的习俗非常盛行。灯笼的形状有兔子灯、鲤鱼灯、五角大楼型灯等,挂灯笼的地方也颇具地方特色。例如,将众多红灯排成字形或各种图形,用竹杆高高挂起,这称为“拔红灯”。在乡间,会在泯沟东西之间插上竹杆,挂上红灯笼,夜晚点亮蜡烛,如同白昼,非常美丽,这称为“挂灯笼”。在桥口搭建彩楼,上面挂满各式奇异的灯笼,夜晚又有另一番风情。此外,元宵之夜还有跑马灯、舞狮子、甩田财、请坑三娘娘、元节姑娘等名目繁多的活动。
俗话说:“吃了两头大,各人寻头路”。正月十六后,庆祝的人们各自回归各自行业,至此,春节的活动也就结束了。解放后,闹元宵趋于简化,但吃馄饨、做绢团、圆子和小孩玩灯的习俗仍然存在,并赋予新的含义。尤其在县城的大街上,元宵之夜挂彩灯、放烟火,吸引了众多男女老少,有的甚至倾家而出,上街观灯。奇特的烟火,绚丽多彩,将元宵的夜空照映得五光十色,象征着祖国日益繁荣昌盛。
一千多年来,我们的先辈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在他们长期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各种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凝聚了先辈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反映了他们的朴实、勤俭的优良品质。当然,在传统习俗中也有落后、愚昧的内容。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风俗习惯也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愚昧走向科学。本文所载的一些旧时习俗随着文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有的已被摒弃,有些习俗被注入新的内容,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我们要致力于建设新风俗,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保证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欢度传统佳节时,不能忘记树新风、破陋俗应是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春节各地习俗有哪些不同
春节各地习俗存在诸多不同,以下是一些具体地区的独特习俗:浙江省: 乌程县有“庆田蚕”的习俗,长竿束草点火燃烧并敲锣打鼓。 宁波元旦祭祖后吃豆粥,晚上关门前点“关门炮”。 绍兴新年以“茶碗茶”待客,加橄榄和金桔,用茶叶蛋待客称为“捧元宝”。山西省: 年三十晚饭上不能说话。 烧火煮饺子...
我国各地过春节都有什么不同的习俗?
满族的春节时要贴窗花、贴对联和“神”字。年三十全家包饺子,饺子讲究有褶的,不能捏光边的“和尚头”饺子,恐日子过“秃”了。饺子要码得横竖成行,象征新的一年财路四通八达,饺子不能摆成圈,恐日子过得没有门路。畲族的春节过春节要舂糍粑,取其谐音,祝愿在新的一年里有好糍(时)运,日日...
中国各地的过年风俗有什么不同?
1. 老北京的过年习俗包括著名的厂甸庙会,其传统在春节期间广为人知。在北京,年初二的习俗是香客们早期前往财神庙烧香祈福,他们多骑自行车,身着华丽的绸缎棉袍,头戴精致的细毡礼帽,顶着寒风前往,象征着新一年中不畏艰难,勇往直前。2. 东北地区的年俗以除夕夜的饺子最为特色,寓意着守岁和迎接...
中国各地有什么不同的过年风俗吗?
1、河北“扔愁帽”习俗:在除夕夜深人静之时,家家户户的大人和孩子们会把自己戴过的旧帽子或旧头巾悄悄地扔到大街上,这一习俗寓意着丢掉烦恼,迎接新年的快乐。2、江苏“打神鼓”传统:春节期间,队伍前面高举大旗,锣鼓手全力以赴地敲击鼓面,以此增添节日气氛。初三夜晚的“打夜鼓”、初七的“...
中国各地不同的春节文化习俗
2. 浙江宁波的传统习俗中,过年期间回家、备年货、祭灶、掸尘、请床公床婆、守岁和年夜饭等活动至关重要。3. 浙江温州人的过年习俗与众不同,他们从冬至开始就着手准备过年的事宜。4. 北京的春节习俗独具特色,其中庙会活动尤为知名。如“厂甸”以及其他庙会如“五显财神庙”、“东岳庙”和“白云观”...
中国各地的过年风俗有什么不同?
1. 在老北京,春节期间的厂甸庙会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活动。初二有香客早起前往财神庙烧香,他们多骑自行车,身着丝绵袍,头戴细毡帽,顶风前往,寓意新一年中不怕困难,勇往直前。2. 东北地区的年节习俗中,除夕夜的饺子是一项核心活动,代表着守岁和迎新春。饺子中可能会放入硬币或果仁,吃到的人被...
不同地域的春节风俗有哪些
东部沿海地区如福建、广东,则保留了许多古老的春节习俗,如祭祖、贴春联、逛庙会等。这些习俗展示了对祖先的敬意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总的来说,无论南北东西,春节都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虽然各地的庆祝方式有所不同,但都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和对家庭团圆的渴望。
求各地不同的春节习俗
浙江乌程县大年初一的“庆田蚕”习俗,通过燃烧长竿上的草并敲锣打鼓庆祝。宁波则会在初一吃豆粥,晚上放“关门炮”。绍兴则用“茶碗茶”待客,茶碗中加入橄榄和金橘,象征财富。广东潮汕地区,春节期间出门拜年会带上橘子,每到一户亲友家都要送上大橘,寓意祝福。离开时,亲友会回送大橘,形成换橘...
中国不同地方的春节风俗
中国不同地方的春节风俗多种多样,各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在东北地区,春节期间会进行杀猪活动,准备过年的肉料,这一习俗被称为“杀年猪”。而在北京,逛庙会是过年的一大习俗,人们去庙会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山西、内蒙和河北地区的人们,在除夕夜会烧“旺火”,象征着...
各地过年的不同风俗
1、广东 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做好足够春节三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潮汕地区春节会吃菜粿、腐圆、酵包、管煎、五果汤,寓意“生活甜美,源远流长”。初四夜里,家家要点一盏灯,准备一缸水,叫做“等神水”。2、广西 按壮家独特的春节习俗,要进行挑新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