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廉银是清朝特有的俸禄制度,这种制度是怎么创建的呢?

如题所述

“养廉银”是朝廷根据官场的实际情况跟官员的实际收入给出的一项大优惠。本意就是高薪养廉,试图通过给官员涨工资,来防止官员们因为收入低,而做出徇私枉法败坏朝纲的事。养廉银形成于清代雍正时期,实际上是对官员的一种补贴。

在明代中期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改革之后,中国古代的赋税征收,从实物为主转向以货币为主。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收取大批散碎银子。因此,政府需要将这些散碎银子重新熔炼,会形成一定的损耗。这在古代被称为火耗。这个成本按惯例是由纳税人承担的。但是之后,地方官在征收的过程当中,把这种火耗人为的扩大,形成了一种事实上的附加税。而且被地方官独占。这种现象到了清代康熙年间的时候,十分严重,成为了民众对政府不满的重要原因之一。

雍正登基以后,进行吏治和财政改革。也就是所谓的火耗归公。换句话说,他认可这种税收的合法性,但同时要由政府来进行安排,不再由地方官私吞。从火耗当中取出一部分,作为对官员的补贴。这就是养廉银子。

养廉银的数量是由地方财政决定的,按照官员级别大小,进行不同等级的分配。根据史料记载。总督和巡抚级别的官员,每年的养廉银在1到2万两白银之间。而最底层的县令,大部分省份的养廉银数量不足1000两。有趣的是,养廉银的收入远高于工资收入。比如江苏巡抚的薪酬只有150两白银,但每年的养廉银为12000两。大部分县令的薪酬更少,一般只有45两。

那么这些钱是否能够真正实现养廉的目的呢?从历史发展的结果来看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当官其实也很花钱。按照当时的习惯,政府只为官员本人支付薪水。而因为当官引发的各种费用需要由官员本人支出。比如官员雇佣的师爷等,需要自行支付薪水。

一般来说,县令也要雇佣2到3名专业的师爷,他们的薪水一般不能低于100两。还要负担食宿费用。县衙里边的很多支出并不包含在政府支出当中,也需要县令本人个人支出。而到了总督和巡抚这样级别的高级官员,幕僚数量则没有限制多多益善,每人的薪水都要数百两,支出其实非常巨大。最重要的是,地方官还要上下打点。这是最花钱的。这点养廉不足以完全弥补他们的支出。以权谋私是必然的结果。

第二,单纯的涨工资并没有解决腐败产生的根源。权力的不受制约才是腐败的主要原因。雍正时期通过皇帝本人的严厉管束,清代吏治有所改善,但在乾隆时期就开始迅速朽化。之后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养廉银的作用根本无从谈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05
这种制度是被皇帝创建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制度是非常不错的。
第2个回答  2021-11-05
为了解决铺张浪费,为了防止让人贪污腐败,所以才会建立这样的制度,这种制度非常好。
第3个回答  2021-11-05
皇帝想让官员更加的廉洁,不去贪污一些东西,所以制定了这样的政策,这样可以让国家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第4个回答  2021-11-05
这是雍正颁布的一条法令,会根据官员的收入给出一些优惠,通过高薪进行养廉。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