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从秦朝到清朝时期中央专制集权是怎样一步步的发展的

如题所述

  专制集权制度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秦汉至南北朝的形成时期,隋唐至宋元的发展时期,明清的强化时期。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是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形成时期。自秦始皇依靠武力统一中国,建立起万世一系的中央专制集权的皇帝制度后,经过八百多年的不断演变,才基本成型并稳定下来,而被中国社会所接受。这一时期中央专制集权的皇帝制度有以下特点:首先是皇帝的独裁程度有限,除了少数个人能力较强的皇帝(如秦皇、汉武等) 外,大多数皇帝的权力不仅受到皇亲集团的限制,还受到以宰相为首的“外朝”的牵制;其次是皇帝的继承制度也不太规范,先秦时期形成的“嫡长子继承制”并未得到严格遵守,相当多的皇帝并非嫡长子,而且继承的方式多是通过政变上台;第三是中央行政机构也较简单并处于发展阶段,秦汉初期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后来已不能适应发展了的社会和政治的需要,先是汉武帝组建以尚书台为首的内朝与以宰相为首的“外朝”相抗衡,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的分权制衡的三省六部制度,才不断完善了中央行政机构;第四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在这一时期也较突出,由于实行郡国并行制度(除秦朝外) ,导致了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和西晋的八王之乱,加上秦末的楚汉之争、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三国和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动荡,中央专制集权的程度实际上是有限的。

  隋唐宋元时期,是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发展时期。隋唐吸取了前代的经验教训,改进了中央专制集权的政治制度。首先是皇帝的权力和地位进一步稳固,两汉以来影响皇权的势力削弱,皇亲集团受到抑制,初唐形成的集体宰相制度减少了对皇权的威胁;其次是皇帝的继承制度也逐渐规范,靠政变等非常手段上台的已大大减少;第三是作为中央行政机构的三省六部制度较为系统完善,它既不至于威胁皇权,也有利于对国家的管理;第四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不断得到解决,除唐朝有过藩镇割据外,像两宋那样较为弱势的王朝竟未出现过割据问题,甚至宋代农民起义的规模都很小。虽然这一时期有五代十国的分裂和辽、金、夏少数民族政权的分立,但它们存在的时间并不太长,也没有从根本上影响专制集权程度的加强。

  明清时期是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强化时期。这两个王朝靠武力征服建立起了统一的全国性政权,在吸取前朝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强化了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皇权在明清时得到极度膨胀,朱元璋取消了实行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由皇帝亲自领导各部管理全国政务;在清朝雍正时期确立的“秘密建储”制度,解决了皇位继承中长期存在的血腥争夺问题;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方面,除明清两朝的前期有过短暂亲王拥兵自重外,其后较长时间未再出现地方割据问题;周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以及中央王朝对广大疆域的实际控制,也是在明清两代真正实现的。

  两千多年的中央专制集权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说明,这一制度虽然也在发生着不断的演进,但从本质上看却并未发生多大的改变。而且从其内在的机制看,似乎也没有发生质变的条件和可能。如果不是一种外来的而且强大的力量的冲击,是很难改变其自身运行的轨迹的。近代以来在中国建立民主制度的艰难,也从反面证明中国的中央专制集权制度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19
秦:秦统一后,为了巩固统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并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权利高度集中成为秦朝统治的最基本特征。
巩固于西汉:
内容:中央:设内朝和外朝,加强皇权。地方:实行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僚的控制。颁布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

特点:强化了皇权。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完善于隋唐:
内容: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将宰相的权利一分为三从而消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创立和完善了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易 形成将帅用兵的自重局面。
特点:用分权的办法加强皇权。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考试成绩取代了门第出身。
加强于宋元:
北宋:二府(枢密院、中书门下)三司(盐铁、 度支、户部)制 。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
集中行政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派文官做知州,知州设通判,二者互相牵制。
集中财权。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集中司法权。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职员。
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财政、行政和司法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元朝:在中央健全了中央官制, 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物;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在地方,实行行省治度。

特点:强干弱枝(北宋);在中央分权基础上的地方分权(北宋);
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元)和;建立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辖管理制度(元)
提醒:在皇权与相权方面,唐朝和北宋均通过分权的方式来削弱宰相的权利。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宰相的权利一分为三;
北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军权、财权。
元朝时,废三省,施行一省制,即中书省,长官为宰相由此宰相地位逐渐位高权重,威胁皇权。于是,明朝建立后,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也就成为必然。
由此可见,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在唐、北宋、明朝尤为突出。
强化与明清
明初:在中央、,废丞相 权分六部 ;地方实行三司分权。
设厂卫特务机构。
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设内阁
清: 沿用了明朝的内阁 六部 。
增设军机处,标志着我过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特点 皇权空前强化,封建专制注意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趋势:皇权不断将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中央集权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第2个回答  2010-08-19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设丞相汉中外朝制度,分散相权,唐分三省六部,分割相权宋参知政事,削夺相权,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至剥夺。
第3个回答  2010-08-19
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度,但由此产生皇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两大矛盾。

从汉朝至元朝一直在削弱宰相和地方的权利,使中央的权利增强。宋朝时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得以缓解。明朝的明太祖废除丞相,使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解决。这使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达到的新的高度。
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使这种制度达到了顶峰

参考资料:能帮到你的话请采纳 谢谢~~

第4个回答  2010-08-20
中央专制集权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另一个是中央的地方的较量 历代都有体现 尤其到明清时期发展到高潮,这里不再详细叙述 请原谅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