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拼音

如题所述

喉咙,拼音:hóulóng。

释义:

咽部和喉部的统称,也叫嗓子。

1、咽喉。唐元稹《酬周从事望海亭见寄》诗:“衣袖长堪舞,喉咙转解歌。”元无名氏《争报恩》第四折:“你便有玉液金波且莫题,其实下俺这喉咙不得。”《儒林外史》第五回:“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叶圣陶《隔膜·恐怖的夜》:“胡琴响了一会,干燥而粗野的喉咙里跟着发出歌声来。”

2、指嗓音。鲁迅《故事新编·起死》:“﹝庄子﹞又拱两手向天,提高了喉咙,大叫起来。”

介绍:

医学人体解剖部位名称。

1、系指今之气管。《灵枢·忧恚无言》:“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重楼玉钥》卷上:“盖喉咙为息道……”。

2、咽喉之俗称。泛指今之口咽部和喉咽部。参见咽喉条。

3、指喉管的最大处。《喉科金钥》卷上:“人言喉咙何也?曰:喉管似龙,故称喉咙。”

咽,古作嚥,与嗌、咽嗌、喉嗌同义稿陪。后世又有咽门、咽路之名。喉,古作。咽喉一词,最早见于《内经》。

《素问·太阴阳明论》说:“喉主天气,咽主地气。”咽与喉。相连而有别。咽在后,下连食道,直贯胃腑,为胃之系;喉在前,下通气道,连于肺脏.属肺之系。《灵枢·忧恚无言》说:“咽喉者,水谷之道路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键源蠢下者也。”

《喉风论·咽喉总论》指出:“函呼吸者曰喉,内饮食者曰咽。经曰喉通天气,呼.吸之道也.俗名气喉;咽通地气,饮食之道也,俗称食喉。”可见咽之与喉,各司其职,其区别所在,古人早有认识。

《灵枢·忧恚无言》在论及人体发音机理时指出:“会厌者,声音之户也;口唇者,声音之扇也;舌者,声音之机也;悬雍垂者,声音之关也;颃颡者裂链,分气之所泄也;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颃颡,即鼻咽部。横骨,相当于舌骨。会厌,《难经·四十四难》称其为“吸门”,意为呼吸之门户。

《灵枢集注》说:“在咽喉之前,会厌也;在咽喉之上,乃咽、喉交会之处。凡人饮食,则会厌掩其喉咙后而可入于咽。此喉咙之管,故为‘声音之户’,谓声音之从此而外出也。”《医林改错》更明确指出:“会厌,即舌后之白片,乃遮盖喉门之物也。”

会厌位于舌骨体后方,上宽下窄,状如花瓣,呼吸时会厌上启,吞咽或呕吐时会厌下盖,以使水谷与气体,各循其道,不致有误。咽喉部另有喉核,即扁桃体,位于咽前柱(舌腭弓)和咽后柱(咽腭弓)之间,左右各一。悬雍垂,又称帝丁、帝钟,俗称“小舌头”,即张口时软腭后向下后方倾斜的正中一突起部。

由扁桃体、悬雍垂和舌根组成喉关,喉关以内为“关内”,喉关以外为“关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