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坟、墓、冢、陵四种究竟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其实您已经将这四个字按照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好了。一个是埋葬的人身份不同,一个是外形不同

首先是坟,在我们老一辈应该经常能听到“坟”这个字,因为它埋葬的是平民百姓,就是高于地面的一个土丘。古时的火还没有能到烧化骨殖的程度,不兴火葬,大多就是直接埋在地下了 ,穷苦人家更是连个棺材都没有,直接一张草席裹着,将埋身的地方堆得高于地面 ,一方面是想留个纪念,一方面是意味着“不平”。

墓是不高于地面的高度的,而且 有一个 专门且像样的墓碑。墓中葬的是体面人,比如知识分子 、官吏、有功名的还有有钱人等。规格要比坟稍高。墓上可以写墓志铭,让后人了解墓主人的生平或者志向用以追思。

冢这个词也不陌生,比如考古中的“疑冢”、“丛冢”、“将军冢”,还有影视剧中提到“乱葬冢”。冢本意是高而大的坟,和墓主人的身份地位有关,身份地位越高,冢的外观就越高越大,同时也可以是重大影响力或者纪念意义的人或物。比如也有“剑冢”或者“衣冠冢”,相当于埋葬过去作为某个里程碑,进行追思纪念的意思。

陵是最高规格的埋身之处了,皇家专用品,里面是帝王及其亲眷。建造要福利堂皇,有宫殿建筑,周围一般还会有植被环绕,建成一座“陵园”。比如“泰姬陵”“秦皇陵”“慈禧陵”这样的。人殉始于奴隶制,兴盛于先秦,式微于汗宋,再到蒙古入侵建立元朝时又复燃,直至清朝。另外加上为了避免陵墓内部构造泄露引来盗墓贼而需要杀工匠灭口的,建造一座陵园其中要发生多少生离死别,恐怕我们也很难想象的吧。

说到这些埋葬人的地方,忽然就很感激发明了“人俑”的这位先贤。秦皇陵的兵马俑不仅代替了当时的活人下了墓,也成为了文化遗产。“始作俑者”被儒家骂了上千年,但是也正是做的这些俑代替了活人殉葬,才拯救了无数无辜之人。不明白某些先人对于人殉制度为什么如此执着,也许古人对于生死的观念和现代人理解的不同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