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传国玉玺为何在唐末失踪,宋、元、明、清出现的“传国玺”是真的吗?

如题所述

皇帝的印章,是皇权和最高权力的象征,也是发号施令的凭证,称为“宝玺’,在历代皇帝的宝玺中,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是统一中国后皇权、国家的象征,是我国印章的至尊、是永保国昌的精神支柱,代代相传,可谓“得玺印者得天下。由于被历代皇权所重视,“传国玉玺’也被罩上了神秘色彩,流散故事也流传两千余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是命丞相李斯为其制作一方权力最高、威力最大、最精美的镇国宝玺,以保国富民强,这方印为丞相李斯所写小篆,印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传后代,世世相传。李斯便请秦都咸阳最著名的玉工王孙寿篆刻。万事俱备就到选料了,他们寻找了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为最佳印料,并开始篆刻……

说到‘和氏璧’还有一段故事。传说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在荆山(今湖北南漳县)见凤凰栖落在一青石上。古人曾说“凤凰不落无宝地’。卞和认为此石即是藏有宝玉的‘璞’。便将这块璞玉献给楚国国王楚厉王,经楚厉王的玉工辨识,认为这仅仅是一块普通石料。于是,楚厉王以卞和欺骗他的罪名被砍去了左脚。过了几年,楚厉王驾崩,楚武王即位,卞和又献上璞玉(可能鉴定人还是楚厉王的玉工)仍以是石块而不是玉的罪名被砍去了右脚。


楚武王驾崩,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荆山下哭了几天几夜。楚文王知道后即命人将璞玉琢开,果然是一块非常精美的玉石,后又经过精工细雕成了玉璧,并以卞和执着、忠诚取名“和氏璧”。和氏璧在当时是楚国镇国之宝,后因相国昭阳灭赵、魏有功。楚威王便将和氏璧奖给了昭阳。

一日,昭阳招待百余客人游览赤山,在客人的邀请下,昭阳将和氏璧拿出传看,传说当时山下深潭有几米大的鱼和无数小鱼都争相跃出水面观看和氏璧,场面壮观,当然明显看出这就是个杜撰的故事,不过客散后,和氏璧却不翼而飞。



后赵国国王赵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当时秦国秦襄王得知后,便假以15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赵王明知秦王并无诚意却又畏俱秦国的强大。在进退两难时,蔺相如自告奋勇,受命持和氏璧去秦国完成使命,蔺相如不辱使命,终使“完璧归赵’。几十年后,秦国占据赵国,和氏璧最终落入秦国。

和氏璧价值连城,秦国丞相李斯将和氏璧打磨后改做始皇帝“传国玺”。最佳的玉质、最美篆文、最好的刻工,这象征国家权力的“传国玉玺”诞生了。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湘山,风浪骤起,龙舟将翻倾,秦始皇忙抛传国玺于湖中,祀神镇浪。八年后,失印复归,事实真假难辫,成为千古之谜。


秦朝灭亡后,汉高祖刘邦入咸阳,当了46天皇帝的秦王子婴降汉交出了传国玺,刘邦称帝后将传国玺代代相传了200多年,世人称“汉传国玺”。

西汉末,王莽篡权,汉末皇帝刘婴才两岁,传国玺在汉长乐宫太后处保管,王莽派其弟王舜前去索要,太后大骂王舜,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太后将传国玺“投之地”,传国玺被摔缺一角,后经用黄金小心镶补也难天衣无缝,天下至宝,从此留下暇痕。有人戏称也许是传国玺缺角的缺憾,王莽得到了不完整的传国玺,他的江山也没有坐长久。公元23年10月,王莽被杀后传国玺传入东汉光武帝刘秀手中,170年后,传国玺在东汉又易11位主人。

东汉末年,宦官十常侍作乱,袁绍带兵入宫,汉少帝仓皇夜间逃出宫内,竟忘带传国玺,等回宫后传国玺已无踪迹了。


时隔不久,汉献帝时“十八路诸侯讨董卓“,长沙太守孙坚攻入洛阳,在城南甄宫井中发现其中光彩四射,下井捞出一宫女,在其身上锦囊中发现了传国玺,大小四寸,上镌五龙钮,方形缺角处用黄金镶补,下有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孙坚得到传国玺,藏在其妻吴氏处。孙坚享命不长阵亡砚山后,袁术从孙坚妻吴氏处夺取了传国玺。

袁术死后,广陵太守徐璆 从袁术处得到传国玺,并得知汉献帝在许昌曹操处,便将传国玺献于曹操。三国时期传国玺属魏,三国归晋后,传国玺归晋。西晋末年,五胡十六国更迭频繁,传国玺就像被追逐的猎物,多易主人。东晋后,经刘、宋、齐、梁、陈、隋,最后落入唐高祖李渊之手,从此,玺改称为“宝’。唐朝繁荣昌盛传国玺传位19帝200余年。

▲史传传国玉玺图形

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占有宝玺,后唐庄宗李存勖(923-926)平乱,传国玺又入于后唐,传于后唐末帝李从珂时国家败落。936年,沙陀人石敬塘勾结契丹人攻城,末帝抱定玉碎决心。怀抱传国玺登玄武门楼上跳下自焚,从此以后,传国玺又一次失踪了。

传国玺从秦代开始传至唐末,共计1620余年,像这样被历朝皇帝大臣传递一千多年的历史文物,在世界史上实为罕见,令人叹息的是,传国玺于五代突然失踪,宋太祖少陈桥兵变受禅后周,仅获后周两方宝印,未获传国玺。


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极力宣扬获得传国玺是“天命所归”、“祥瑞之兆”、“真龙天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影响下,得到皇位的途径一是宗室继位,二是改朝换代,三是用强硬手段武力掠夺。所以传国玺是皇权自圆其说,愚弄大臣百姓最有力的工具,手捧“传国玺,言己“真天子”,有了“传国玺”就让人相信天下是执玺者的天下,能稳稳当当当皇帝,因此传国玺的失踪,就会出现真真假假的传国玺的复出,在宋、元、明、清,均有“传国玺”的赝品不断问世,下面慢慢道来。

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咸阳县河南乡刘银村的段义,在修建老屋时发现了一方古玉印,放在屋里还隐隐发光。段义哪敢大意,报官后遂层层上递给皇上,哲宗皇帝一天闲来无事将这方古玉印拿出赏玩,并请著名画家、鉴定家李公麟鉴定,经李公麟鉴定后认为其字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小篆,这不是“传国玺’吗?这下轰动朝廷和天下,举国欢欣鼓舞,天下同庆。传这方古玉印“传国玺”,相传800年,直到元代。

▲史载传国玉玺文

元代至元三十一年(1294)御史中丞崔彧听说已故老太师家中败落,并拿出一方古玉印换钱度日,便请古文学专家监察御史杨桓鉴定,杨桓确认印文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断定此玉印为秦朝传国玺,于是便献给了成宗皇帝,并展示群臣观看,引起满朝文武颂扬祝贺,全国上下为之轰动,不用说老太师后代也不愁衣食了。

有明一代,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六月,陕西户县安道里人毛志学在河里洗澡,摸到一方古印,遂上交官府,因印章个头特大,毛志学想这最少是巡抚印,便送给陕西巡抚熊翀,熊翀认出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钮为螭龙,4寸见方,怀疑是“传国玺”。便送陕西都指挥使杨敬并上奏弘治皇帝,弘治皇帝让礼部尚书傅瀚鉴定,傅瀚认为传国玺应缺一角,而这方印很完整,不像是传国玺,遂写了一份鉴定书,平息了一场风波。


清代,乾隆三年(1738)江南河道总监高斌进贡传国玉玺一方,玉色黝黑,上刻鸟虫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乾隆皇帝也算见多识广,一看便知是假,遂收入宫中当一般古玩把玩,后发现此印是陶瓷烧制,所谓传国玺,现藏故宫博物院。

《玉玺谱》曰:“传国玺是秦始皇初定天下所刻,其玉出蓝田山(西安东南)”,丞相李斯所书,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也是传国玉玺玉出蓝田的记载。

几千年来关于传国玺,众说纷纭,历史上也演绎了形形色色的宝玺复出、造假、献宝的人间闹剧,也许经过历史的变迁,终有一天我们能够寻找到真正的传国玉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04
因为唐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且,传国玉玺成为了众人争夺的对象,最后几经周折,传国玉玺失踪了。经过几个世纪的轮回,宋、元、明、清出现的传国玉玺未必还是真的。
第2个回答  2020-08-04
因为战乱失踪了。不是真的。后来所谓的传国玉玺都是后代的仿制品,没有真的。
第3个回答  2020-08-04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传国玉玺在混乱中失踪,而后出现的传国玉玺都是伪造的。
第4个回答  2020-08-04
后唐末帝李从珂抱着传国玉玺登楼自焚之后传国玉玺就不知下落了,之后出现的都是假的,只是为了用来表明自己的正统地位而已。

秦始皇传国玉玺为何在唐末失踪,宋、元、明、清出现的“传国玺”是真的...
所以传国玺是皇权自圆其说,愚弄大臣百姓最有力的工具,手捧“传国玺,言己“真天子”,有了“传国玺”就让人相信天下是执玺者的天下,能稳稳当当当皇帝,因此传国玺的失踪,就会出现真真假假的传国玺的复出,在宋、元、明、清,均有“传国玺”的赝品不断问世,下面慢慢道来。 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咸阳县河南乡...

传国玉玺怎么消失的
2. 秦朝末年,传国玉玺归刘汉所有,历经西汉、新莽、东汉、三国、晋朝、南朝、隋朝,直至唐朝。3. 唐朝末年,传国玉玺失踪。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出现,但传国玉玺始终未现。4. 北宋时期,传国玉玺曾一度被发现,但其真实性受到质疑。北宋末年,徽宗增加了刻印玺的数量,引发争议。5. ...

秦始皇时的传国玉玺传到哪朝丢失的
2. 关于玉玺失踪的具体情况,目前有三种主流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时,传国玉玺便下落不明;第二种说法是,公元946年后晋出帝被辽太宗俘获时,玉玺丢失;第三种说法是,传国玺在元顺帝时期再度失踪,元朝皇室曾有玉玺的记录。3. 明军攻入元大都时,俘虏了包括六个王子在内的敌人...

传国玉玺最后一次出现是在什么时候 揭开传国玉玺失踪之谜
后来宋元明清时期就再也没有人看到过传国玉玺的踪影,这期间虽然有人发现了疑似传国玉玺的印玺,但是后经证实,其实是伪造的。那么真正的玉玺去了哪里呢?至今无人知晓。虽然袁世凯复辟称帝的时候也曾拿过所谓的传国玉玺,但那也是假的。甚至网上还有人开玩笑说,如果当时袁世凯拿的是真的传国玉玺的话...

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是否已经遗失?
传国玺或传国玉玺,为中国古代皇帝的信物,史书记载传国玉玺乃和氏璧雕成。之后玉玺经过秦、汉、魏、西晋、前赵、冉魏、东晋、宋、南齐、梁、陈、隋,后到唐朝,至五代后梁、后唐时失去踪影。传国玺是在元顺帝手上再度失踪的,元朝皇室曾有玉玺之记录。明军攻入元大都,“俘获诸王子6人,玉玺两枚...

传国玉玺是什么时候丢失的?有何依据呢?
最终渡过后唐皇帝李从珂。 公元936年闰11月26日,李从珂见已经去了很多,所以传国玉玺和曹太后,带刘皇后和儿子李重美等人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后唐死,传国玉玺也在这里失踪。 宋成立后,没有传国玉玺,继承了后周皇帝的两枚印记、一本《皇帝承天受命之宝》和一本《皇帝神宝》...

传国玉玺是怎么失传的?
传国玉玺经过西晋、前赵、东晋、宋、南齐、梁、北齐、周、隋,传到唐朝,至五代十国时失去踪影。有关玉玺的失踪之说,现时有三种说法:1、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之时,玉玺便失踪 2、公元946年后晋出帝被辽太宗捕获之时丢失。3、传国玺是在元顺帝手上再度失踪的,元朝皇室曾有玉玺之记录。明军攻入...

传国玉玺历经千年为何神秘失踪?
秦王政统一中国,称始皇帝,改定制度选用和氏璧,命廷尉李斯制作皇帝御玺,玺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由李斯篆书。秦始皇想让这块玉玺也代代相传,因此称为“传国玺”。然而,它在流传1000多年后,却神秘地失踪了。自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兵入咸阳,传国玺落入刘邦手中,一直到公元589年,为...

传国玉玺是何时丢失的,来龙去脉究竟怎样?
"传国玉玺"作为古代皇权正统的象征,自秦始皇铸造以来便代代相传,可惜的是目前已经下落不明,甚至有可能在五代十国时期,便已经随着后唐末帝李从珂的纵身一跃而毁于大火。虽然此后"传国玉玺"也曾出现,但却极为蹊跷,而宋朝以来的皇帝,更是一直在有意无意的淡化"传国玉玺"的影响力,或许正是与传国玉玺的丢失有关...

秦始皇把真正的传国玉玺丢了吗?
也就从这时起,玉玺再也没有现世。其后的后晋、后周、宋、元、明、清皇帝所持玉玺,全是自己私刻的。其中的宋徽宗曾一口气连刻了十方皇帝印玺!在元成宗铁穆耳时,右丞相张九思曾献上一枚传国玉玺,自称就是秦始皇传下的国玺;明孝宗时,也有人给明孝宗献传国玉玺;后金天聪九年,皇太极也从察哈尔...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