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饭局》为什么要用鲁迅致姚克的请柬代替书中的序言

如题所述

民以食为天,一个人的饮食习惯透着他对生活的态度,坐过的一张张饭桌,嬉笑怒骂间藏着不轻易流露的真情实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之一,鲁迅有着难以企及的国民度,年轻人更是为他贴上“酷”的标签以示喜爱。有着“狂人”之称的鲁迅,在琐碎的生活中有着怎样的性情?想必,很多人都怀有好奇心。

薛林荣《鲁迅的饭局》详细记录了鲁迅自1912年到1936年间所参加的重要饭局,蔡元培、胡适、许寿裳、郁达夫、茅盾、萧红等悉数登场,带我们重回历史中别样的生活现场,见证现代文学发生的重要时刻。一部饭桌上的中国现代文化史,就这样被掀开。

人情与味觉从故乡起始

鲁迅于1912年5月到北京,在此居住长达14年,离开后还曾短暂到北京探亲,这是他创作和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时期。薛林荣认为,民俗学家邓云乡通过《鲁迅日记》统计,其中记录的饭馆、酒楼、饭店的字号有65家之多,但鲁迅实际去过的,可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而这65家,大致可以包括切面铺、二荤铺、小饭馆、中等饭庄、大饭庄子五大类。虽然鲁迅一般不专门写吃的,但他在小说、散文、书信、日记中还是有意无意地暴露出了口味,并“以一己之力,绘制了一幅壮观的民国北京美食地图”。

在《鲁迅的饭局》中,绍兴元素的出现是非常多的。鲁迅与许氏兄弟情谊深厚,许寿裳是他留学日本的同学,鲁迅进京的第一件事,便是连夜拜访许寿裳的兄长许铭伯,在许铭伯的关照下,鲁迅住进了绍兴会馆与他们成为邻居,一同吃饭、一起饮酒,乡谊日醇,共同打造了一段民国名士的不羁和适意。而这些饭局,不是在会馆,就是在广和居,少数几次就在杏花春、新丰楼。

根据薛林荣的考证,鲁迅是偏爱南味的,广和居可以说是“北漂”鲁迅的厨房,周作人曾在文章中有所透露,这里的“拿手好菜”他们是吃不起的,要的大抵是炸丸子、酸辣汤,可以“送外卖”到家。此外,东兴楼的酱爆鸡丁、和记的炸虾球、龙海轩的软炸肝尖等,都是鲁迅比较喜欢的菜式。

饮食天地里的性情中人

《鲁迅的饭局》里有不少关于鲁迅和饮食的趣事。很多读者可能不知道,鲁迅是嗜好零食的。提起鲁迅,人们往往会与“怒发冲冠”这样的词语联系在一起,而作为周树人,他似乎平和得多,爱吃零食,尤好甜食。薛林荣推测,这大抵是在日本留学时养成的习惯,鲁迅日记中关于零食的记载有不少,临记洋行、稻香村、晋和祥等去过多次。

“鲁迅喜欢吃点心,家中时常预备着点心,有客来也请客人同吃。最初,鲁迅对先生和女士一视同仁,但先生们吃点心确实厉害,他们战斗力极强,往往吃得很彻底,把鲁迅的存货消灭得一个不留。”薛林荣还透露,鲁迅后来以落花生取代,男宾客吃得不多他还会敦劝,有时竟劝得朋友因此逃走。

说完了零食,还是得说回正餐。鲁迅的请客,既有外请,也有家中宴请。鲁迅对请客吃饭非常重视,“请客大约尚无把握,因为要请,就要吃得好,否则,不如不请。”而在家里治馔请客,是鲁迅对待请客的最高态度。薛林荣统计,鲁迅日记中,治馔请客共有32例,其中北京时期仅6例,上海时期达28例。他曾邀请知味观、梁园豫菜馆的厨师上门做饭,也有许广平下厨做饭。

饭桌上的中国现代文化史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觥筹交错间,新文艺的星火已经燃起,鲜活的民国文化沙龙就在眼前。小到儿女私情,大到救亡图存,鲁迅的身份、思想,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23
因为民以食为天,一个人的饮食习惯透着他对生活的态度,坐过的一张张饭桌,嬉笑怒骂间藏着不轻易流露的真情实感。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