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述
2.草船借箭
3.望梅止渴(曹操用的计策)
4.青梅煮酒
5.三分归一
6.乐不思蜀
7.三足鼎立
8.妄自菲薄(见诸葛亮的出师表,演义中有引用)
9.过五关,斩六将
10.千里走单骑
11.白衣渡江
12.火烧赤壁
13.只欠东风
14.身在曹营心在汉
15.三英战吕布
16.温酒战华雄
17.割发代首(曹操干的)
18.单刀赴会
19.水淹七军
20.桃园结义
好句:1.既生瑜何生亮
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演义的开场白)
3.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告诫阿斗的话)
4.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
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演义中赞赵云的诗句)
5.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曹操)
如果好句诗句不行的话,不知道下面的啊行?
却说玄德同行军民十余万,大小车数千辆,挑担背包者不计其数,路过刘表之墓,玄 德率众将拜于墓前,哭告曰:“辱弟备无德无才,负兄寄托之重,罪在备一身,与百姓无干。望兄英灵,垂救荆襄之民!”言甚悲切,军民无不下泪。忽哨马报说:“曹操大军已屯樊城,使人收拾船筏,即日渡江赶来也。”众将皆曰:“江陵要地,足可拒守。今拥民众数万,日行十余里,似此几时得至江陵?倘曹兵到,如何迎敌?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玄德泣曰:“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百姓闻玄德此言,莫不伤感。后人有诗赞之曰:“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
玄德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送一程。庶辞曰:“不劳使君远送,庶就此告别。”玄德就马上执庶之手曰:“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说罢,泪如雨下。庶亦涕泣而别。玄德立马于林畔,看徐庶乘马与从者匆匆而去。玄德哭曰:“元直去矣!吾将奈何?”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玄德以鞭指曰:“吾欲尽伐此处树木。”众问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
上面是刘备哭时的一个情景描写
望梅止渴: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为激励士气曹操说:“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赤壁之战>>但见:黄盖用力一招,前船一齐发火.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皆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赤壁大战集天下雄豪,魏蜀吴三方较计,水陆空纵横交错.场面情景浩瀚壮阔,人物刻画惟妙惟肖,其情其景至今犹历历在耳.其绝妙的时间人物地点的描绘安排足以冠绝古今.
这时,东吴也密切注视曹军动向,孙权亲率人马驻守柴桑。为联吴抗曹,诸葛亮前往柴桑游说孙权,舌战群儒,晓以利害,终于促成了孙刘联盟。孙权令周瑜领兵抗曹。周瑜率兵往夏口,刘备移兵樊口,共拒曹操。周瑜嫉恨诸葛亮才华不能为吴所用,先派诸葛瑾劝说诸葛亮事吴,不成,即起心暗害。诸葛亮以大局为重请鲁肃劝告周瑜共同对付曹操,不要相互谋害。周瑜在三江口初败曹军,曹操派蒋干劝周瑜投降。周瑜设下群英会款待这位旧友,大谈东吴兵强粮足的情况,让蒋干无法陈述劝降之意。晚上,周瑜又邀蒋干入帐共寝,故意将假造的曹操水军都督私通东吴的信件让蒋干得知。蒋干中计,回去报告曹操,杀了深得水军之妙的水军都督蔡瑁和张允,除去了水路进攻的一大障碍。随即,周瑜又派庞统去曹营献计,曹操误纳了庞统的连环计,将战船以铁链相连。这年冬天,吴蜀联军准备就绪,决定采用火攻之策。而曹操则在战船上置酒设乐,大会诸将,持朔赋诗。谋士们一再提醒防范吴军火攻,曹操皆不以为意,以为东吴缺少火攻所必须的东南风。然而,诸葛亮算准天时,准确预见了东南风的出现。伴随大风刮起,诈降的黄盖冲来火船,曹操被张辽救上小船,得以逃脱,此时军营、战船火焰腾空,曹军大势已去。曹操急率人马撤退,在奔往乌林的路上,被吕蒙追杀;在去合肥的路上又被太史慈、陆逊伏击;在往彞陵逃命时,又先后被赵云、张飞冲杀,曹操被杀得胆战心惊。待惊魂稍定之后,曹操望华容道逃奔,见此处并无伏兵,不禁大笑道:“人人都说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依我看来,到底是无能之辈。如在此处埋伏军队我等就只好束手被擒了!”话未说完,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关羽跨赤兔马,提青龙刀,拦住去路。曹操见是关羽,拱手告道:“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关羽听了曹操哀告,又见曹军将士惊惊惶惶,哭拜于地,越发心中不忍,于是勒马回头,令众军四面散开,放了曹操一条生路。曹操败归许都,令曹仁驻守荆州。周瑜攻曹仁,被伏兵射中左肋。刘备众将则先后攻下南郡、襄阳、荆州,并招降了黄忠、魏延诸将。至此,刘备占据荆州。
2.草船借箭
3.望梅止渴(曹操用的计策)
4.青梅煮酒
5.三分归一
6.乐不思蜀
7.三足鼎立
8.妄自菲薄(见诸葛亮的出师表,演义中有引用)
9.过五关,斩六将
10.千里走单骑
11.白衣渡江
12.火烧赤壁
13.只欠东风
14.身在曹营心在汉
15.三英战吕布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及感悟
好句摘抄: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生动描绘了关羽的威武形象,展现其英勇气质。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的名言,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无私奉献精神。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的豪言壮语,体现...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及感悟
”——诸葛亮的这句名言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奉献精神,是后世传颂的佳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的这句话体现了他的权谋和霸气,同时也揭示了他内心的自私和冷酷。感悟:忠诚与信义:关羽的忠诚和信义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这种忠诚不仅仅是对个人...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及感悟
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句开篇词,既描绘了长江的雄伟,也寓意着历史长河中英雄的兴衰。2.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这是对关羽形象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他的威武与不凡。3. “鞠躬尽瘁,死...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及感悟
1.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这是对关羽形象的生动描述,展现了他的威武和英勇。2.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诸葛亮的名言,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奉献。3. “...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摘抄读书笔记
以下是我从《三国演义》中摘抄的一些好词好句,以及我的读书笔记: 好词: 忠心耿耿:形容人非常忠诚可靠。 聚精会神:形容人全神贯注地看或听。 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非常宏大雄伟。 千钧一发:形容情况非常危急。 千变万化:形容事物变化多端。 肝肠寸断:形容非常悲痛。 风驰电掣:形容速度极快。 一步登天:比喻一下子...
《三国演义》的好词好句摘抄和感受是什么?
《三国演义》的好词好句摘抄和感受是:1、曹操拨转马头,望东门而走,正逢典韦。韦拥护曹操,杀条血路,到城门边,火焰甚盛,城上推下柴草,遍地都是火,韦用戟拨开,飞马冒烟突火先出。曹操随后亦出。2、是年蝗虫忽起,食尽禾稻。关东一境,每谷一斛,直钱五十贯,人民相食。曹操因军中粮尽...
三国演义的好词好句和我的感受?
三国演义好词好句 好词 1、七步成诗:称人才思敏捷。2、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3、司马昭之心: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4、同符合契:比喻完全相合,完全相同。5、一举两得: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6、位极人臣:君主时代指大臣中地位最高的人。7、乘虚而入:乘:趁。趁着虚弱疏漏...
三国演义的好词好句和我的感受?
好句:1、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2、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3、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4、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5、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6、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7、我乃燕人张...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感悟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感悟1 好词: 位极人臣、作奸犯科、偃旗息鼓、出言不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初出茅庐、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危急存亡之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同符合契、吴下阿蒙、敝帚千金 不由分说、不知所云、不容偏废、乘虚而入、五内如焚、人生如寄、仰人鼻息、伯仲之间 廊庙...
三国演义详细好词好句加页码和读后感(越详细越好)?
好词:如鱼得水、髀肉复生、如饮醇醪、步步为营、偃旗息鼓 好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第49回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54回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第38回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12^] 第21回 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 第4回 读后感 《三国演义》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