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拥有60万大军,为何还被朱元璋20万吊打?

如题所述

陈友谅与朱元璋一样,都是元朝末年反抗朝廷暴政的起义军首领,二人有几个共同点,如:都具有坚定的革命性与亡命的痞子精神;都是投身革命后从小人物做起,凭着不俗的军事才能,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都想推翻元朝的腐败政权,革掉皇帝的命,自己来做皇帝。一个枭雄,一个英雄,所肩负的使命相同,正可谓志同道合。

元朝中后期,朝廷横征暴敛,黎民百姓怨声载道,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积怨已久的汉人终于在修筑黄河大堤时一怒而反。当时,对抗元朝军队的有四股中坚力量:刘福通,徐寿辉,张士诚,朱元璋。

元朝至正十五年正月,徐寿辉部将倪文俊,率红巾军攻克沔阳。陈友谅趁机起义,投军在倪文俊麾下。因陈友谅能征善战,深受天完政权首领徐寿辉的器重,不久便升任为元帅。

至正十七年九月,倪文俊谋杀徐寿辉未遂,仓惶出逃,投奔至陈友谅帐下寻求庇护。陈友谅为表忠心,以便进一步捞取政治资本,就杀了倪文俊,割其头颅献给徐寿辉,博得了徐寿辉的信任。之后,陈友谅大权在握,逐步控制了天完政权,并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以号令三军。

至正十八年五月,陈友谅觉得徐寿辉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便杀了徐寿辉,自立为帝,建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以恢复汉族王朝的统治为口号,继续反元斗争。陈友谅所建立的大汉政权,是从徐寿辉的手中政变夺取的,大汉将士多数为天完政权旧属,他们对陈友谅弑主篡权夺位的行为深为不满。但陈友谅不知道韬光养晦,反而急功冒进,刚收了徐的人马就急不可耐的大战,不知道用政治手段去解决朱元璋,另外陈一上台就大杀功臣,效仿,犯了社会舆论的大忌。

在与朱元璋队伍交锋时,将士们宁愿选择倒戈投降,也不愿意为陈友谅卖命。大汉将士的相继倒戈,大大地削弱了陈友谅的实力。一支离心离德、没有凝聚力、众叛亲离的队伍,是注定要失败的。

其中刘福通是直接对抗元朝主力,极大的消耗了元朝的正面进攻,当然自己也消耗巨大,为消灭元朝做出最大的贡献,其次是徐寿辉方面军,就人数和军备是四方力量最强。再次是张士诚,钱多人多,占据了最好的大后方。朱元璋是要人没人要钱没钱,就龟缩在根据地的苏北一代游击,表面服从小明王和刘福通,实际刘福通指派他打仗他是出声不出力的,保存实力,这样才拿下急功冒进的小明王挟天子以令诸侯。

朱元璋先使计策诱骗陈友谅,让康茂才派人给陈友谅送信,假意泄露了很多朱元璋的军事秘密,让陈友谅兵分三路,主力在什么地点与老康碰头,说要和陈友谅内外夹击攻打朱元璋。到了碰头地点就中了埋伏,主力被全歼。

最后一决胜负的鄱阳湖大战,陈友谅打造战舰,号称60万大军,倾巢出动。洪都守将朱文正是朱元璋亲外甥,激战85天,陈友谅攻破不了洪都,朱元璋20万大军赶来援救,20万攻打60万,从七月打到八月,杀得天昏地暗。陈友谅的船大,还多条连在一起,这却让朱元璋想起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败,历史重演了,朱元璋用火攻,鄱阳湖火光一片,双方激战之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正在船上指挥作战的陈友谅,突然被一支射来的流箭击穿了头部,一代枭雄,就这样死了。智谋加上运气,成就了朱元璋的成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