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哪里人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如题所述

余秋雨是哪里人?我们不妨先来看他的简历: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主要作品包括:《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 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辞职后潜心写作。 争论不休的归属 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提到了自己的出生地——浙江省余姚县桥头乡车头村,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直到小学毕业才离开。 正如余秋雨在自己文章说的那样,由于他的出生地桥头乡在1979年划给了慈溪,因此常使他不知道如何来称呼自己家乡的地名,在各种表格上填写籍贯的时候总要提笔思忖片刻,十分为难;有时想应该以自己在那儿的时候为准,于是填了余姚,但有时又想,这样填了,有人到现在的余姚地图上去查桥头却又查不到,很是麻烦,于是又填了慈溪。无奈之下,也想到如实填上“原属余姚,今属慈溪”之类的,但一般表格籍贯栏是挤不下那么多字的,即使挤得下,自己写着也气闷:怎么连自己是哪儿人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得如此暧昧不清! 其实余姚和慈溪两地对于名人的归属一直都存在很多争论。现在的慈溪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因为特殊的需要将当时余姚、慈溪、镇海三县北部划出来的,历来是慈溪县城的慈城镇后来也被划入了宁波市江北区,从此便与这个具有千年的历史古城告别,将行政中心迁至现在的浒山,所以慈溪常被人们称为“三北地区”。1979年,当时的慈溪县的泗门区(包括现在的泗门镇等地)与余姚县的横河区(包括现在的横河镇、桥头镇等地)互换,这次互换结果是一些这一地区的名人被两地认为都是自己当地的名人。与余秋雨“命运”相同似还有被余姚人奉为“四先贤”之一的严子陵也面临着被慈溪“夺走”的危险。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业务部孙栋苗副主任则认为,一个人的籍贯应该以他的出生地为标准,出生在哪里就是哪里人。 为什么要争名人 争名人似乎是这几年的一个常见的现象,但产生争执的对象都是已经作古的历史人物,像余秋雨这样的情况很少见。有意思的是余姚和慈溪的人们都认为余秋雨是自己地方上的人,并以此而感到很自豪。 如果说要争历史名人,可能更好理解:因为历史名人是一种文化资源,当然也就是一种旅游资源,只要是名人故里一旦进行旅游开发,效益还是挺不错的,这能够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样是文化名人、比余秋雨更有名的鲁迅的家乡似乎没有什么争议,而鲁迅的故乡绍兴也确确实实得到了实惠——吃“鲁迅饭”:各种以鲁迅名字命名的商店、学校不断出现,鲁迅故居游客盈门,甚至连鲁迅笔下的故事和场景也被开发成旅游点。而自称是“余姚王阳明”的王守仁(号阳明山人)也为余姚带来了不少益处,在姚城随处可见“阳明”二字。看来争名人很大程度上不能不说带有各地自己的经济效益的考虑因素。 在余姚和慈溪两地的采访中,有不少人认为,争余秋雨不排除是经济因素的考虑,虽然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可以通过名人效应,达到提高城市知名度的效果,从而就能取得间接的效益。在余姚,记者就看到不少余秋雨的题字。 一个在文学史、文化史上都不及鲁迅等名人的余秋雨到底能给当地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 余秋雨笔下多次提到家乡,倒的确让他的出生地——现在的慈溪市桥头镇名声大振,海内外媒体纷纷到这个小镇采访,据桥头镇文化站的余孟友站长自己说,他已经接待了马来西亚等好几批国外的记者和游客。但记者在余家的老宅看到的却是并没有像鲁迅故居那样人来人往之景象,而是由桥头镇镇政府和镇文化站布置后的一间空房。余孟友告诉记者,他是余家老宅的“看门人”,余秋雨将自己的老宅捐献给了镇政府之后,镇里对此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布置,如今只有他手上有一把钥匙。 事实上,余家老宅还没有被开发成旅游景点,平时总是铁将军把门,偶尔有参观者前来,更不用说可以像历史上的名人那样对他们的出生地进行保护性开发,从而形成旅游资源并从中获益。再加上余秋雨离开家乡时还很小,并没有留下太多的东西,更多的是祖上的东西,仅仅能反映家族深厚的文化积淀而已。 所以,争余秋雨更多的可能是两地知名度上的考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8
今浙江省慈溪市桥头镇人,1955年前属于余姚县
第2个回答  2015-04-26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
第3个回答  2019-11-13
慈溪百分之五十土地都是余姚划出去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