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文言文?

谏秦王
公孙鞅于魏奔秦。
及时,秦招良士。
鞅及荐,位秦殿。
秦王令,宣。
首见秦王。鞅言帝道,盘古至三皇,侃侃而谈。孝公假寐,鼾声如雷,鞅亦大声,以惊秦王。孝公怒,驱之。
过数日,复见。鞅言王道,五帝至周,滔滔不绝。孝公无意,请走之。
再数旬,鞅与荐者曰:王若三次不听,则鞅无用,走之。则再荐。再见秦王。
孝公曰:先生,今何言?
鞅对曰:霸道。
王正身立座,神色俱喜,曰:请言。
鞅则对,言:王不听帝道,乃时之长也,力尽数代方可。不听王道,乃今时之道,诸候并伐,仁德不可行。王听霸道,此策无仁德,万般皆为天下而讲,鞅故讲之。
鞅旁征博引,以古今之道,说天下之势。王面喜,极听。
忽而,鞅停,作听状。良久无声。王奇之,问曰:先生何故?
对曰:有哭音,请王细听。
王甚怪,立耳侧听,久矣,未闻它声。问曰:何来之声?
鞅作轻身势,言:请王复细听。
王闭目侧身,俯地而听。未几,问曰:无音?
对曰:有音于地下。
王曰:何音?
对曰:九泉之下穆公之哭。
王闻听,起身,面有惧色。问曰:先祖何哭?
鞅起身顿首拜曰:穆公哭语小人,曰:八百里秦川山河峻美,而今雄风何在,河西之地已尽属魏人,秦人进贡于上,大秦霸业已完。
王听此,面而悲,仰天流涕。曰:寡人无用,致大秦若此,又有何脸面复见烈祖烈宗。
鞅再拜,曰:王若依循霸道,则大业可成。
王曰:以何策之?
鞅曰:变法而为。
王曰:何变。
对曰:革新吏治,招用贤良,重整军伍,轻徭赋税,立信于民。以此为策,数载则民富国强,霸业有望。
王曰:吏治何改?
对曰:改秦地为郡县。县一县长,知一县事,郡一郡守,知一郡事。三年一察,无为者废,有功者迁。此为一。再者削世家之享,若无功,则废世家之厚禄。此为二。广开言路,招纳贤士,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此为三。三策可改吏治。
王曰:可行。又问曰:军伍何改?将士不听命,于战皆逃,奈何?
对曰:有功不赏,有恶不罚,故将士不听命。于有功者于重赏,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再者,世家为将帅,若无军功,不可袭封,此之关乎大秦命脉所在,王请自视。
王曰:可行。再问曰:若轻徭赋税,何来国富。
对曰:国富在于民富,而非苛税。今使农人尽开荒亩,广种食粮。虽赋少而田多,则国财有余。
王曰:可行。复问曰:立信于民何用?
对曰:夫民者,国之根本也。有信于民,则家国同兴。王有信,则民付之,号令所出,莫敢不从。
王喜曰:可行。先生大才,可堪重用,请领变法之事。
鞅拜而受职。
后,秦庭召用贤良,以变为道。
数载后,鞅为将,领秦军攻魏,尽收河西之地。故而,秦东进坦途。
因功,鞅封上卿,封地十五城于商。

公孙鞅从魏国逃秦国。正好这个时候,秦国正在招贤纳士。于是公孙鞅被推荐给了秦王,到了秦宫偏殿等待召见。秦王下令说,让他来见我(“宣”是特有专用名词)。(所以)公孙鞅才第一次见到了了秦王。公孙鞅向秦王进言,从盘古开天地到三皇五帝,侃侃而谈滔滔不绝。(秦王)孝公假装睡着了,鼾声特别大像打雷一样,(所以)公孙鞅提高声音,以惊醒秦王。孝公非常生气,就把公孙鞅赶出去了。
过了几天,公孙鞅又去进见秦王。公孙鞅说为王之道,五帝已经做的非常周全,滔滔不绝的讲。孝公觉得非常乏味,就把公孙鞅打发走。
又过了几个月,公孙鞅和推荐他的人说:秦王三次都不听我的进言,那我就没有办法了,我只能离开了。于是再次向秦王推荐,公孙鞅又再次进见秦王。
孝公说:先生,今天你又要说些什么呢?
公孙鞅:霸道(霸王之道,据个人理解是称霸天下的方法,即利用武力暴力称霸而不是当时公孙鞅所提倡的以仁到治国而使国家强大四夷臣服)
秦王立刻端正坐姿,神态面貌表现出非常感兴趣的样子,说:您请说。公孙鞅则回答说:大王你不听帝王之道,那是需要很多时间的,要数代人励精图治才能做到。(您)不听为王之道,(王道)才是现在天下形势下的正确的道义,诸侯之间互相讨伐,使仁德的道义不能推行。王你只听霸王之道,这个策略中并没有仁德的道义,但所有的策略都是为了天下安定而讲的,(所以)我公孙鞅才向大王进言。
公孙鞅旁征博引,以古代的事情来阐述今天的道义,分析现在的天下形势。秦王脸上流露喜悦的神情,听的非常仔细。
忽然,公孙鞅听下来,摆出好象在倾听什么的样子。很久没有声音。秦王很奇怪,就问:先生你这是怎么了。
(公孙鞅)回答说:有哭声,请王仔细听。
秦王很奇怪,就树起耳朵仔细听,很长时间,都没有听到其他的声音。就问:什么地方传来的声音呢?
鞅作轻身势(?)公孙鞅动作非常轻/鞅作轻声势(?)公孙鞅示意秦王要小声,说:请大王你再次仔细的听。
秦王闭上眼睛侧过身体,把身体俯在地面上仔细听。没过多长时间,(秦王)问:没有声音!
(公孙鞅)回答说:有声音在地下。
秦王问:什么声音?
回答说:九泉下有先代秦穆公的哭声。
秦王听了,立刻站起来,显出畏惧的神情。问:先祖为什么哭呢?
公孙鞅也立刻起身埋头拜俯:秦穆公哭着对小人我说,秦国的疆土有八百里,河川俊美,但是今天往日的雄风今天又在哪里呢?河西的土地已经完全被魏国人霸占了,秦人还要向他们进贡,光大秦过称霸天下这样的霸业可以说已经没希望了。
秦孝公听了,一副非常悲伤的样子,仰天哭泣。说:寡人我真是没用,所以才导致大秦的事业破败到这样的地步,我又有什么面目再见到(九泉下的)烈祖烈宗呢?
公孙鞅再次叩拜,说:大王你如果能遵循王霸之道的话,那秦国的鸿图大业一定可以完成。
王问:用什么样的策略呢?
公孙鞅说:变法。
王说:怎么变呢?
公孙鞅回答说:改革国家制度,招用贤良的能人,整顿军务,减轻徭役和赋税,在人民中树立威信。用这样的策略,几年以后就可以人民富庶国家强盛,那样的话大王的王霸之业就有希望了。
王说:那国家制度怎么改呢?
回答说:将秦的国土划分成郡县。在县设立县长(的官职),执掌县里的的事务,在郡设立郡守,执掌郡里的事务。每隔三年对官员进行考核,没有功绩的人就废除,有功绩的人就给予升迁,这是第一。其次削减世家的封赏,如果没有任何功绩的话就废除世家的丰厚年薪。这是第二。广开言路,招纳贤士,让每个人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这是第三。这三个政策就可以改变制度。
王说:(这三条)都可以做到。又问:军队又怎么改革呢?将士不听命令,在战场上都逃跑了,能怎么样呢?
回答说:有战功的不嘉奖,有罪恶的不惩治,所以将士才不听命。于是只要有战功的给予重赏,在重赏之下必然有勇猛的人出现。再有,王族世家之中有担任将帅要职的人,如果没有战功就不能世袭封赏和官位,这可是关系到大秦国的命脉存亡,所以请大王你自己审视。
王说:可以做到。再次询问:如果减轻徭役和赋税,国家怎么能富庶呢?
回答说:国家的富庶在于人民的富庶,而不是通过苛捐杂税来增加国家的收入。现在要鼓励农民开荒种地,种植粮食。虽然赋税少了但是田地多了,所以国家的财富就增加了。
王说:可以做到。又问:在人民动树立威信又有什么用呢?
回答说;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在人民中有威信,那他们就和国家同兴亡。王有威信的话,人民都依附拥戴他,一旦有号令发布,人民就没有不遵从的。
秦王非常高兴说:这些都可以做到。先生你是有用的人才,可以担当国家的重任,请你领导变革的事情吧!
公孙鞅叩拜接受王封赐的官职。
后来,秦国朝廷招纳贤才,注重变革。数年后,公孙鞅被封为大将率领秦军攻打魏国,把所有河西的部分都收复回来了。所以,秦军向东边进军的路途就没有阻碍了。
因为这个功绩,公孙鞅被封了上卿,在商封了十五个城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27
公孙鞅从魏国前往秦国,正在这时,秦王广招人才,鞅等到推荐,等在秦国的大殿上,秦王下令,宣其上殿。第一次见秦王。
太长拉,懒得翻译拉,下次啊
第2个回答  2020-05-02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