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重农抑商有什么内在逻辑?难道古人不知道资本积累吗?

如题所述

“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商业的大力发展动摇了封建专制统治根基。 宗法制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国家里,认为“农业立国”、“农为国本”,只要国家有库存余粮,有可战之民,朝廷赋税之源充足,就不怕一切灾荒、侵略,国基就稳固。朝廷采取了严厉的“困”商政策,为反对富商大贾与国家争利,朝廷实行盐铁茶酒等官营政策,禁止民营。为反对商业争夺农业劳动力及对农业的威胁,朝廷采取了重征商税、改革币制等政策,目的是使得除了朝廷以外的人没有重利可图,这样就可以杜绝的潜在威胁,维护自身的统治 。

商人和商业是对封建等级秩序的破坏。 封建等级秩序要求的是:“衣服有制、宫室有度、蓄产人徒有数,舟车甲器有禁。虽有贤才美体,无其爵不敢服其服;虽有富家多赀,无其禄不敢用其财。”就是君尊臣卑的认知。商业和商人势力是对这种静态秩序的一种天然破坏因素。比如在汉代的时候统治思想这样认为,商人们都是为了追求权利才去创造那么多财富的,有些商人甚至富可敌国,钱财不可计数。这当然是作为最高统治者所不能容忍的,因为这些财富不是帝王的赏赐而得到的,而是其自己创造的,严重地威胁着封建宗法专制秩序。工商业主的出身大多卑贱,只有数不尽的财富而没有尊贵的身上,所以必然竭力用其拥有的财富来逾越宗法制度,显示自身的尊贵,使封建等级制度堤防日益溃坏,正所谓“制度日侈,商贩之室,饰等王候,见车马不辨贵贱,视冠服不知尊卑”,这是封建等级制度的捍卫者们最担心最反感的情形。富商大贾“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有人君之尊,里有公候之富,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 

商业和商人是对传统的“均平”伦理秩序的破坏。孔子的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孔子在《论语季氏》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就官民关系来讲,是贵贱尊卑等级秩序;就民众之间的秩序来讲,就是一种“均贫”或“均平”秩序。这是封建主义中央集权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必需的和必然致成的秩序。这也是一种伦理秩序。这种秩序使民众永远互相分散孤立而不富裕(最高愿望是温饱而非富有),使其永远无法用财力与统治者抗衡。这种秩序与尊卑秩序相辅相承,这种秩序一破坏,贵贱尊卑秩序也难保持。

商业是对封建社会风气的一种破坏。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小农社会所需要的是寡欲、安于现状,这就是所谓的伦理。商业的活动,必然威胁这种伦理秩序。然而,商业活动正好与王朝的这一目的相反,它在时刻开民欲,刺激物欲,造成社会的攀比风气,这对国家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使社会风气败坏。所以,为防止此种状态,封建统治者就应该深入的贯彻“重农抑商”的政策。另外,中国传统思想认为商业使人奸诈,农业使人厚朴。 《吕氏春秋》里说到:“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所以切不可重商来破坏社会风气。 

古人商业不发达不需要资本积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