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关于曹操的故事,他考验曹丕和曹植的故事。。

谁能给我找下,白话文更好。。。。
越多越好,。,拜托~!

曹操想要试试曹丕和曹植的才华。一天,命令他们各出邺城的城门,却私下里让人吩咐看守大门的士兵,不准他们放行。

曹丕先到,看大门的士兵阻拦他出去,曹丕只得退走。曹植听说后,向杨修请教,杨修说:“你奉王命出城,如果有阻拦的,就把他们斩首就行。”

曹植听信了他的话,等到了城门,士兵阻拦住他,曹植大声叱骂他说:“我奉王命出门,看谁敢阻挡!”随即就斩了拦他的士兵。

于是曹操认为曹植有才能,后来有人告诉曹操说:“这是杨修教他这么干的。”曹操大怒,因此也不再喜欢曹植了。

原文:

操欲试曹丕、曹植之才干。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付门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闻之,问于修。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

植然其言。及至门,门吏阻住。植叱曰:“吾奉王命,谁敢阻当!”立斩之。于是曹操以植为能。后有人告操曰:“此乃杨修之所教也。”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选自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内容梗概:徐晃与赵云黄忠交兵战败,欲杀王平,结果王平反了。徐晃报告曹操,曹操遂领兵与诸葛亮对阵,然进不能进,退不能退。此处引出杨修,说曹操夜令鸡肋的意思是撤兵,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被曹操以乱军心的名义杀了。后来曹操兵败才想起杨修的话,下令厚葬杨修,班师回朝。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有一次,曹操出兵打仗,曹植、曹丕都来送行,临别时,曹植高声朗读了为曹操歌功颂德的拍马文章,大家十分赞赏,而曹丕泪流满面地向父亲送别,很让曹操感动,也掉下泪来,这一小小的举动拉近了曹丕与父亲的距离,加深了父子感情。(看来父子亲情之间需要的是感情而非奉承的) 还有一次,曹操欲派曹植带兵出征。带兵出征是掌握军权的象征 ,是曹操重点培养的征兆。结果曹植在出征前酩酊大醉,曹操派人来传曹植,连催几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操一气之下取消了曹植带兵的决定。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8-03
没有字数要求把,我简单给你说说,
原文是这样的:操欲试曹丕、曹植之才干。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付门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闻之,问于修。修曰:“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竞斩之可也。”植然其言。及至门,门吏阻住。植叱曰:“吾奉王命,谁敢阻当!”立斩之。于是曹操以植为能。后有人告操曰:“此乃杨修之所教也。”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翻译一下:
一天曹操想考验曹丕曹植的才干,说你们俩出邺城给我办点事去。但是他又吩咐守门的人别放他俩出去,曹丕先到,看大门了不让出,曹丕不得已回来了。曹植听说了,请教杨修怎么办,。杨修说,你奉王命,谁挡你杀谁,“于是曹植到门口把看大门了杀了。曹操觉得曹植很有本事。后来有人告诉曹操是杨修教了曹植,曹操大怒,因为这也不喜欢曹植了。

这是一个,后来又出了十几个这种考验,曹植都跟杨修商量得过了。曹操很不高兴。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