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是因为太仁慈,才在在靖难之役中丢失天下吗?

如题所述

在古代帝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一旦成为帝王便可主宰天下的命运,是以皇位对天下人尤其是皇子而言极具诱惑力,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诸皇子而言恐怕就是不想当皇帝的皇子就不是好皇子了,这不在明朝朱元璋驾崩后,朱允炆登基为帝,身处边境的燕王朱棣得知自己与皇位失之交臂后,便有了异样的想法。

这边朱棣因没能继承皇位愤恨不已,那边登基为帝的朱允炆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得太过憋屈了,本来整个天下都是自己的,可自己祖父朱元璋实行的分封制大大限制了自己的发挥空间,是以朱允炆在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等人的建议下决定收回权力,取消朱元璋当初在位时实行的那种半自治封国策略,一边想要更大的权力,一边想要收回权力,两边矛盾一触即发。

公元1399年,朱棣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朱允炆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如此的程度,对于自己的叔父朱棣他也没流露出诛杀之心,相反他得知战争爆发后还怕士兵、将领会伤到自己的叔父,他特地下命令说:“不得加矢刃于燕邸,使朕有杀叔父名”。在朱允炆的印象里自己拥有全国之力,兵力十倍于自己的叔父,而朱棣只拥有取北平之地,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可谁知最终结果出乎他的预料,战争中也因他的仁慈之心,最后他不仅没能消灭朱棣,反而自己丧失天下,这是为何呢?

原本继皇帝位的不是朱允炆也不是朱棣,而是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只可惜在朱元璋还未殡天之时,他的长子先他一步离去,白发人送黑发人,朱标的突然离世让朱元璋不得不从新选定继承人,从能力上来说四子朱棣最有资格,可见惯了历朝历代因继承人问题出现的血腥争斗,朱元璋想立下一个规矩,想严格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规避这种争斗,再加上朱允炆也的确讨他喜爱,他决定立朱允炆为继承人(明朝之后登基为帝的皇帝基本遵循嫡长子继承制)。为此朱元璋开始了大屠杀,为朱允炆清理道路,有能力的武将和文臣基本被杀了个精光,这也为之后朱允炆面对叛乱无将可用埋下了祸根。

朱棣叛乱之初,朱允炆以三倍于朱棣之兵来迎战朱棣,可在战场上士兵、将领因为他的一道诏令,畏首畏尾不敢倾力诛杀朱棣,反观朱棣一方无所畏惧,结果朱允炆一方大败。之后朱允炆又派李景隆迎战,李景隆可倒好战败之后,直接开门投降放燕军进入南京城,结果导致朱允炆丢失皇帝宝座,朱棣靖难成功。

其实战争是残酷的,没有情面可讲,朱允炆败就败在太过仁慈,轻敌大意,当初他若不下达这样的一道诏令而是举全国之力镇压,也许天下就不会丢失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3
明朝的建文帝朱允文,由于自己太过心软,十分犹豫,错过了许多次扣押朱棣的机会,最终兵败,下落不明。
第2个回答  2020-12-13
是的,因为朱允炆下令不准杀死朱棣,这样才留下了朱棣这么大的隐患。
第3个回答  2020-12-13
朱允炆太过妇人之仁,命令手下不能伤害到朱棣,不想让自己落下个不尊重师长的骂名,结果就造成了属下们作战时的束手束脚,最终被朱棣篡位,这一点不能说是朱允炆仁慈,而是愚蠢。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