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五次北伐亲征——究竟是皇帝之幸,还是全国之幸呢?

如题所述

即位的明成祖为了彻底解决元朝的残余势力,巩固九边的防卫,决定亲自率领明军进行北伐。

从1410年(永乐八年)到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驾崩前,朱棣一共进行了五次亲征。
对于成祖朱棣“远迈汉唐”的开疆拓土,都成为了人们茶后聊天的话题之一,朱棣北伐,也成为了明朝武力最真实的体现之一,光耀千古。

不过,朱棣当时已经成为全国至高无上的君主了,那为什么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远上蒙古大草原,去攻击实力已经大大下降的蒙古人呢?

北征真正的原因

至于朱棣为什么要如此兴师动众甚至伤民劳财的北伐,因为有诸多原因,每一个都坚定了他五次亲征的决心。

一:蒙古人扰边,已经严重影响明朝边境的安危

蒙古问题一直是明朝的一个心腹大患,自从明朝灭掉了元朝,把蒙古人赶回大草原放羊后,蒙古人就没有消停过。虽然朱元璋明确表示可以和蒙古人和平相处:

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 《谕中原檄》

但失去全国政权和中原荣华富贵的蒙古人仍然不买账,依然年年南下侵扰,劫掠明朝边境。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时期,蒙古人一直都在骚扰明朝的边境,搅得九边不得安宁,严重影响了九边的生产和国家安全。对于曾经为九大塞王的朱棣来说,不解决蒙古人扰边的问题,他这个皇位都做的不安稳。

再加上因为蒙古人杀死明朝使者郭骥,彻底惹恼了朱棣,因此朱棣派出“靖难之役”的第一名将丘福率领大军,出征蒙古。

不过,老将邱福却没有听从朱棣的劝告,亲率大军进攻蒙古主力,却中了蒙古人诱敌深人之计,全军覆没。使得这次大规模出征成为水乐时期,明朝军队最为惨重的败绩,一度让刚刚当上皇帝的朱棣成为了一个笑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