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社会心理学理论如何认识自我

如题所述

作为我们自己世界的核心,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自我的认识过程中,我们的感受是真实的吗?又是什么来决定我就是我的呢?
我的自我感受
有时我们的自我感受其实并不是真的。
设想一下,当我们换了一件新衣服,一个新发型,走进教室或者办公室,会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件事呢?也许是所有人?也许根本就没人发现这件事。
我们总是以为我们是人群中的焦点,并且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这就是焦点效应。
再设想一下,你正在讲课或者公开陈述报告,你会认为自己看起来不仅紧张而且焦虑,你甚至认为别人都已经注意到了这些。但实际上,注意到我们的人比认为的要少。
我们倾向于认为我们的情绪总是表现得比实际情况更明显,这就是透明度错觉。我们总觉得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很快乐,脸上就会清楚的显示出这种快乐,别人会注意到我们。事实上,我们的表现可能比自己意识到的还要模糊不清,即使别人注意到了也马上就会忘记。
除了这两个启示,我们对自己的认识还包括现在的自己和将来可能的自己。
如果让你填空 “我是____”,你会给出哪五个答案呢?
也许你会说我是一位妻子,这是社会中的身份;
也许你会说我很聪明,这是社会中的比较概念;
也许你还会说我信仰佛教,这是社会中的信仰。
答案因人而异有很多种,把这些统统都综合起来,就是你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不仅仅包括你的性别、年龄、感受,甚至是经历,还包括我们可能会成为的样子,即可能自我。
将来的样子就是我们梦想中的样子,比如更苗条、更健康、学业更好等等,这些美好的愿望往往能够激发出一种我们向往的生活愿景,对我们能够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促使我们努力避免成为自己害怕的样子。
社会对自我的影响
有时我们对自己的的认识还来自于社会的比较和他人对我们的评价。
你如何确定自己是否富有,是否漂亮,成绩好不好呢?这些都是从周围的环境比较之后得来的答案。其实我们的生活大部分是比较而来的,人们在社会之中生活,这是免不了的事情。
社会比较有时也会给人带来很多烦恼,特别是别人的“优秀”会让你显得自惭形秽,有的人会嫉妒、发怒。但是当你面对这些情况,承认对方的优势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因为这样会有利于保护自己已经动摇的自尊。
当然他人对我们的评价与社会比较一样,也对我们有塑造作用。有意思的是,我们其实并不是很在意他人如何评价我们,真正起作用的是我们“认为”他人如何评价我们。
文化对自我的塑造
在这个世界上,自我和文化大体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个人主义:开始依靠自己并且开始定义个人独立的自我;第二种是集体主义,个人要服从集体并据此来定义自我。
自我和文化并不是一层不变的,现在在许多文化中,个人主义也开始渐渐占据主流。人们越来越关心“个人”的特质,自己的成长,不知道这是不是属于社会的进步。毕竟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从“关注神”转到“关注人”上面。
其实理论上来说很难判定哪种社会文化更好一些,因为在个人主义中崇尚的是个人的特征,如何才能更好的“表达自我”;但是在集体主义中,人们在乎的是在群体之中的互相依赖、支持。
对于成长在集体文化中的我来说,总觉得个人主义要好一些。2014年韩国的世越号邮轮的沉没就是抨击集体主义最好的例子。邮轮开始下沉的时候,船长竟然喊话让大家都待在房间里不要动,好争取自己逃跑的时间。最终获救的都是一些平时不听话的孩子以及听不懂韩语的游客,那些听话的好孩子和老师们统统随着邮轮一起沉入大海。如果韩国奉行的不是集体主义,获救的人会不会多一些呢?
认识自己
现在我们知道,我们是从内部(自我)和外部(社会、文化)来认识我们自己。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来预测我们的行为和感受吗?
答案是不靠谱。
就像在热恋中的人预测恋情一样,每对都会觉得自己能天长地久。可实际上呢?人们预测自己的行为往往会犯错。因为人都是感性动物,我们的感觉会随着周围的情境而变化,导致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我们的行为。
令人惊奇的是,我们周围的家人或者是朋友往往能够准确预测我们的行为。如果你恋爱了,你又想知道感情会持续多久,不要问自己的心,去问问你的朋友吧,他的答案会比你的更准。
那么我们就没办法预测我们的行为了吗?也并不是。要想看自己未来会怎么做,最好的方法就是参考过去在同样情境下做出的行为,毕竟事实比感觉更靠谱。
预测感受和预测行为一样,人们很难预测自己未来情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人们在关注好事的时候,往往会高估情绪事件持久性的影响。人们常常会想要得到某些东西,但是一旦发现梦想达到了以后,往往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高兴。
人们在关注坏事的时候,往往会看轻我们强大的免疫力。因为关注消极事件,就会选择性的忽视掉其他所有事情对快乐的贡献,过高地预期自己的痛苦。其实,我们自己的恢复力强大到你无法想象。
这些自我认识的局限性有两种应用价值:一是对于心理调查来说,自我报告常常是靠不住的;其次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报告和解释其经验的真实性无法保证这些报告的有效性,例如在法庭上,个人证言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但这可能是错误的。牢记这些错误,可以帮助我们较少产生受人威胁和上当受骗之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