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是否有为动用法

如题所述

  是有的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丧”是动词的为动用法,解释为“为……治丧”。

  “为动用法”是动词(包括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名词)的一种特殊用法,即这个动词所表达的内容含有“替”“为”或“对”宾语怎样的意义。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表示“给”“替”宾语施行某一行动

  例如:

  1.文嬴请三帅。《秦晋肴之战》

  请三帅:替三帅请求。

  为何这里的“请三帅”就不能解释为“请求三帅”呢?这就要联系原文来作分析了。《秦晋肴之战》记叙的是春秋时期秦晋之间一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秦穆公派遣三帅(孟明、西乞、白乙)带兵攻打远在东方的郑国。秦军知郑有备后准备撤回。而晋军趁机在肴山伏击秦军,秦军全军覆没,孟明等三帅被俘。此时,晋襄公的夫人文嬴(本为秦国公主)站在娘家秦国的立场用花言巧语说动晋襄公释秦三帅,放虎归山。明乎此,就可知道“请三帅”该作何解释了。因此,只有联系语境,才能准确判断一个词属于哪种用法。

  2.邴夏御齐侯。《左传·成公二年》

  御齐侯:给齐侯御(驾车)。

  3.广陵太守陈登得病……佗脉之。《三国志·华佗传》

  佗脉之:华佗给他切脉。

  试比较:

  4.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1980年高考语文试题)

  履我:给我穿上(鞋子)。为取履:替(他)取了鞋。履之:替他穿上(鞋子)。

  句中的“履我”“履之”和“为取履”交错使用,结构相同,用法也相同。

  二、表示为了某一目的或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动

  例如:

  5.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死国:为了国家大事而死。

  6.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距死利于东陵之上。《庄子·骈拇》

  死名:为了名而死。死利:为了利而死。

  7.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龚自珍《病梅馆记》)

  泣之:为了病残的梅花而哭泣。

  8.君子死知己。(陶渊明《咏荆柯》)

  死知己:为知己而死。

  这种用法也可直接用“为”表示,如: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史记·报任安书》

  三、表示“对”“向”宾语施行某一行动

  如:

  9.蹇叔哭之。《秦晋肴之战》

  哭之:对着秦国军队哭泣。

  10.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汉书·苏武传》

  谢汉使:向汉使道歉。

  11.君三泣臣,敢问谁之罪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泣臣:对着我哭泣。

  12.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誓之:对她发誓。

  有些成语中也保留了这种用法,如:捐生殉国(为国家而死);啼饥号寒(为饥饿寒冷而哭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又,现代汉语也继承了这种用法。如:

  服务顾客(为顾客服务)

  献身四化(为四化献身)

  造福后代(为后代造福)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D6%D0%D1%A7%CE%C4%D1%D4%CE%C4%D1%A7%CF%B0%CD%F8/blog/item/54a7bf3451ebdbb7d1a2d329.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2-22
有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