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市(长安)

长安是什么朝代的、古代长安有什么城市、知道的请告诉我谢谢。
问题一:我问的是长安是什么朝代的、问题二:古代长安的朝代有什么城市 先回答问题一是什么朝代、 问题二那朝代有什么城市

时代西汉
所在陕西省西安市

汉长安城位于渭河以南的关中平原上,面积约36平方公里。在西汉时期,作为首都的长安城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汉朝之后又有数个王朝定都于此,隋朝初年迁都至大兴城后,这里被废弃。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区的西北郊外。1961年,汉长安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1年,兆伦铸钱遗址并入。

历史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开始在渭河以南、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命萧何建造了未央宫,同一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命名为长安城。汉惠帝元年(前194年)起修筑城墙。惠帝三年春(前192年),修筑达到高潮,先后征发了14万人筑墙,到五年秋(前190年)建成。汉武帝继位后,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在城南开太学,在城西扩充了秦朝的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建建章宫等。至此,经过近一百年的兴建,汉长安城的规模始告齐备。

在西汉的200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繁盛一时。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时,城中有8.8万户,24.6万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西汉末年,长安城毁于战火。东汉定都洛阳,以长安为西京。汉末,洛阳被董卓纵火烧毁后,汉献帝曾迁回长安居住。此后的西晋末年、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政权也都将首都设在这里。隋朝初年,隋文帝认为汉长安城过于狭小和破旧,于是命宇文恺在东南方兴建新的都城。自开皇三年(583年)迁都大兴城(即唐长安城)后,有着近八百年历史的汉长安城便被永久地废弃了。

布局
汉长安城的平面呈方形,但并不规整。由于城墙在长乐宫和未央宫建成之后才开始兴建,因此为了迁就二宫和河流的位置,形成南墙曲折如南斗六星,北墙曲折如北斗七星的形状,有“斗城”之称。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砌而成,高12米,基宽12-16米,墙外有宽8米、深3米的城壕沟。据实测,东墙长6000米,西墙长4900米,南墙长7600米,北墙长7200米,合计25700米。城内面积约36平方公里,是同时期罗马城的四倍。

城墙四面各开三座城门,南墙中为安门,东西两侧为覆盎门和西安门;北墙中为厨城门,东西两侧为洛城门和横门;东墙中为清明门,南北两侧为霸城门和宣平门;西墙中为直城门,南北两侧为章城门和雍门。每座城门都有三个门道,合计十二门、三十六门道,与张衡《西京赋》所述“方轨十二”、“三涂洞开”等相吻合。门道一般宽约8米,恰好相当于当时四个车轨的距离。城门上原有木构门楼,西汉末年被焚毁。

城内的大街都与城门相通。主要街道有8条,相互交叉。其中最长的安门大街长5500米,其余多在3000米左右。道路一般宽约45米,路面以水沟间隔分成三股,中间的御道宽20米,专供皇帝通行,两侧的边道各宽12米,供官吏和平民行走。为美化环境,路旁还栽植了槐、榆、松、柏等各种树木,茂密如荫。

汉长安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和宗庙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和明光宫等。贵族宅第分布在未央宫的北阙一带,称作“北阙甲第”。居民区分布在城北,由纵横交错的街道划分为160个“闾里”。著名的“长安九市”则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由横门大街相隔,分成东市三市和西市六市。东市是商贾云集之地,西市则密布着各种手工业作坊。

据考证,汉长安城的布局和形制与《周礼·考工记》基本相符。它一改战国时期大小城相套的格局,把居民区、工商业区和宫殿区集中在一座城市里,后世的都城都沿用了这一体系。

宫殿
长乐宫在汉长安城的南隅,又称东宫,是由秦兴乐宫改建而成的。汉朝初年,刘邦从栎阳城徙居此宫,受理朝政。惠帝以后改为太后的居所,西汉末年毁于兵火。宫殿平面为不规则的方形,周围筑墙,周长1万余米,面积6平方公里左右。宫内主要有前殿、临华殿、长信宫、长秋殿、永寿殿、神仙殿、永昌殿和钟室等14座建筑。宫墙四面各有一门,东门和西门外有阙。

未央宫在城的西南隅,又称西宫,为皇帝朝会之所。西汉、王莽、东汉献帝、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各朝代的皇帝都曾在此处理朝政,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宫殿之一。隋唐时期,未央宫被划入唐长安城的禁苑。唐武宗时重修了宫殿,因此现存遗迹有很多是那时遗留下来的。

未央宫的平面接近正方形,四面筑围墙,东西长2150米,南北宽2250米,面积约5平方公里。宫城四面各辟一门,在东门和北门外立阙。宫内有40多座建筑。其中最高大的是前殿,居全宫正中,台基南北长350米,东西宽200米,最高处达15米,是利用丘陵建造的。其他建筑还有温室、凌室、织室、曝室、天禄阁、石渠阁、宣室殿、麒麟殿、椒房殿、金华殿、承明殿、高门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朝阳殿、柏梁台以及鱼池、酒池等。各殿之间都有“复道”相通,以备缓急。

在长乐和未央二宫之间有一座武库,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880米,南北宽322米,四周筑墙。墙内有七个仓库,每库分为四个库房。房中原有排列整齐的兵器木架,现已朽坏。武库建于汉高祖八年(前199年),系丞相萧何营建,是当时全国的武器制造和贮藏中心,具有极重要的地位,西汉末年被焚毁。

城中另外三座宫殿都是后妃们居住的宫室。桂宫位于未央宫北,靠近西墙,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1800米,东西宽880米。明光宫在长乐宫北,具体位置范围不明。其正殿遗址被后世的多种建筑叠压,因此泛称为楼阁台。北宫位于未央宫以北,具体位置亦不明。据记载,各宫殿之间都架设飞阁和地面复道相连,彼此往来,外人不能看见。近年来在宫城内外进行的各种考古活动中,出土了大量建筑材料、铁器、铜器、石器、瓦当、骨签和货币等,具有极高的史料参考价值。

城郊
上林苑是一组巨大的宫廷御苑群,位于长安城西,秦代时即已有,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大事扩充和改建后,有离宫别馆数十处,周长达100多公里。据《汉旧仪》和司马相如《上林赋》的记载,苑内豢养百兽,“长安八水”也尽在其中。此外还有训练水军的昆明池,种植蔬菜的温室,铸钱场所“上林三官”等各种机构。东汉时,上林苑被废弃。

上林苑最主要的建筑是建章宫,与未央宫隔衢相望,有飞阁相连。因为不受城墙的限制,所以宫城规模特别庞大,豪华程度也更甚于未央宫。宫墙周长10余公里,南面开正门阊阖门,门内有别凤阙。北门和东门外也分别有阙,名北阙和凤阙,后者的遗迹至今尚存。宫城由36座殿宇组成,号称“千门万户”。主要建筑有前殿、骀荡宫、馺娑宫、枍诣宫、天梁宫、承光殿、奇华殿、鼓簧宫、广中殿、函德殿、神明台和井干楼等。此外,宫域北部还有太液池,池中起高台,并有蓬莱、方丈和瀛洲三岛。西汉末年,王莽为建造宗庙,拆毁了此宫以及附近宫室多处。

汉武帝为训练水军,在上林苑内开凿了昆明池。目前其遗迹是一片洼地,面积10余平方公里。池中有一高地是当时的岛屿,应为豫章馆之所在。东西两岸有牵牛、织女石像,高3米多,至今保存完好。池畔还有多处建筑物的基址,可能是宣曲宫、白杨宫、细柳宫等的遗址。

王莽执政时,将长安改名为常安,并在城南郊按儒家传统的礼制观念和汉代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兴建了辟雍、灵台、泰一和九庙等礼制建筑。目前能明确辨认的是辟雍和九庙的遗址。辟雍的平面外圆内方,中为一圆形夯土台,上有平面呈“亚”字形的主体建筑。其周围是边长235米的夯土围墙,四周辟门,墙外还有直径360米的圆形圜水沟。九庙遗址有12处基址,其中11处被一堵边长1400米的方形围墙包围,另一处在南墙的外侧中部。所有基址的形制相同,中央为平面呈“亚”字形的主体建筑,四周是方形围墙,墙上四面辟门。

汉长安城周围尤其是北墙附近分布着不少制陶、铸钱和冶炼的作坊。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994年发现的上林苑兆伦铸钱遗址,也就是西汉时的国家造币中心“上林三官”。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户县大王镇南兆伦村,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600米,面积达90万平方米。遗址的南部多瓦砾,其北有坩埚残块、铜渣、灰堆等堆积。遗址中北部有许多铸钱残范坑和废弃钱范堆积,其中还出土有陶拍、定位销、青铜工具等文物。据文献记载,“五铢钱”即诞生于此。

洛阳,原作“雒阳”,古为豫州的一部分,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因境内有伊、洛两水,也旧称伊洛。东与郑州市相连、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邻、西与三门峡市相接,北隔黄河和焦作市相望。

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共13个王朝在此建都。以洛阳城为都超过千年,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洛阳在明清时期为河南府治,民国时期设有专员公署,1948年置洛阳市,但为县级市属洛阳地区管辖,1956年升为地级市(省辖市)。

洛阳位于中国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游。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涧河、瀍河。东有虎牢关,西有函谷关,北有邙山,南有伏牛山。毗邻中岳嵩山。自古以来既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也成了历代帝王建都筑城的理想场所。“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洛阳市境内为豫西小盆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多种类型。

洛阳市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大风多,夏季炎热多雨且集中,秋季晴和日照长。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降雨量:601.6m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03
长安~确切地说
长安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迁徙,但大致都位于现在中国陕西的西安和咸阳附近。先后有十七个朝代及政权建都于长安,总计建都时间超过1200年。它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列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同时也是与雅典、罗马和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同时,长安还是武则天的年号以及各地方省的市镇或街道名称。
长安在公元前195年-公元25年、公元580年-公元900年的两段时间里,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大约拥有超过百万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长安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 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唯一起点。唐代长安城下属有万年县和长安县取万年长安之意。
明朝初年起,长安改称西安,并沿用至今。

历代定都长安的王朝
西周(前1111年—前770年) 秦朝(前221—前206年) 西汉(前206年—9年) 新朝(9年—23年) 前赵(318年—329年) 前秦(351年—385年) 后秦(386年—417年) 西魏(534年—557年) 北周(557年—581年) 隋朝(581年—618年) 唐朝(618年—907年) 武周(690年—705年) 大顺(李自成)(1644年—1645年)

鉴于长安对于中华文明、东亚文明及世界历史文化的极端重要性,本条目主要讲述古都长安。 其他意义上的“长安”,均为古都长安之派生,归并后置于本词条“其他意义上的长安”之下介绍。 长安(拼音:Cháng ān;英文:Chang'an;韦氏拼音:Ch'ang-an;日语:ちょうあん)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中华文明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全球著名都城,是极少数可令外国人心怀景仰而来顶礼膜拜的伟大中国城市。 长安大雁塔,唐永徽三年(652年)建在建都长安的诸多朝代中,汉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当时的长安已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长安在公元前195年-公元25年、公元580年-公元900年的两段时间里,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大约拥有超过百万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长安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 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唯一起点。唐代长安城下属有万年县和长安县取万年长安之意。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明朝初年起,长安改称西安,并沿用至今。
先秦
长安地区很早就已经成为中国周朝的国都,最早纪录为西周的国都酆京、镐京(前1111年—前770年)。 镐京又被称之为酆镐,酆、镐本是沿着酆河而修建的两座颇具规模的城市。 沣水西称酆京,沣水东称镐京,史称“酆镐二京”,分别由周文王与周武王营建。 不过习惯上将这两座城市看成一个城市,因为分别承担了不同的作用: 酆京在西周后期更多的承担了祭祀的带有宗教性的作用,而镐京则作为行政中心存在。
西汉
秦末汉初,长安其地时为秦都咸阳的一个乡聚,是秦始皇的兄弟长安君的封地,因此被称为“长安”。 汉初,高祖刘邦下诏,相国萧何主持营造都城长安,开启了汉帝国的宏大基业。 公元前202年刘邦击败项羽,高祖原本想建都洛阳,娄敬建议定都关中,但群臣大多是从东方而来,纷纷反对,认为洛阳更好。于是刘邦征询张良,张良说:“洛阳建都的东周虽然比秦仅两世好,但是城郭仅数百里,田地太薄,四面都是平地,容易遭受到攻击。反观关中有函谷关、陇蜀的沃野千里,南边有巴蜀的富庶,北边有胡人畜牧的便利,可以在三面防守,并向东方牵制诸侯,只要握住渭水通运京师,当东方有变,就可以顺流而下。正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娄敬说的没错。”于是刘邦决意定都长安,并拜娄敬为郎中,赐刘姓。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长安县,高帝七年,定都于此。刘邦开始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建造了未央宫,同一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命名为长安城。汉惠帝元年(前194年)至五年(前190年)建造城墙。汉武帝设京兆尹治理长安,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并在城西扩充了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建建章宫等。 在西汉的200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商道,长安城成为连接欧亚的桥梁、“丝绸之路”的起点,繁盛一时。全盛时期如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时,城中有8.8万户,24.6万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西汉末年王莽执政时期,长安城一度毁于战火。至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长安改为西京。及至汉末,汉献帝曾迁都回长安。 汉长安城位于今西安市区西北郊外,面积约36平方公里,大约是同时期罗马城的四倍。长安城有12座城门和8条主要街道,最长的街道长5500米。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和宗庙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和明光宫等。其中未央宫是从汉惠帝开始的许多皇帝的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宫殿之一。居民区分布在城北,划分为160个“闾里“。市场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称为“长安九市”。在城西有面积广大的上林苑,苑内主要有昆明池、建章宫等。在城南有一组王莽时期建造的礼制建筑。汉长安城一改战国时期大小城相套的格局,把居民区、工商业区和宫殿区集中在一座城市里,后世的都城都沿用了这一体系。
魏晋南北朝
汉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建都洛阳,长安改为西京。 东汉末年,天下纷争,汉室势微,汉献帝曾迁都回长安。 西晋末年,晋愍帝在长安短暂建都。 此后,关中长安地区几度成为战争频发地,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政权也都将首都设在长安。
隋唐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当时的汉长安历经长期战乱,年久失修,破败狭小,污染严重,于是隋文帝决定另建一座新城。 唐都长安城开皇二年(582年),文帝在长安城东南龙首塬南面选了一块“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隋书·高祖纪》)的地方建造新都,新都定名为“大兴城”。大兴城的面积达84平方公里,主要由建筑学家宇文恺主持规划建设,先造大兴宫城,后造皇城。开皇三年(583年)在城西侧开挖龙首渠、永安渠和清明渠,引浐水、交水、潞水,直通宫城。第二年由大兴城东凿300余里至潼关,名为广通渠,引渭水注入渠中使漕运直通黄河。605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同年,建通济渠运河,自大兴至江都(今扬州)。608年,又兴建永济渠运河。大业九年(613年)又动用10万余人修筑大兴城外郭城,大兴城的总体格局至此形成。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改大兴为长安,此后进一步修建和完善。唐太宗和唐玄宗年间先后增建了大明宫和兴庆宫等宫殿。 唐长安城唐长安城鸟瞰复原图周长达35.56公里,面积约84平方公里,是现在西安城墙内面积的9.7倍,汉长安城的2.4倍,北魏洛阳城的1.2倍,隋唐洛阳城的1.8倍,元大都的1.7倍,明南京城的1.9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公元447年所修君士坦丁堡的7倍,公元800年所修巴格达的6.2倍,古代罗马城的7倍。至盛唐,长安为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 唐长安城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唐长安的人口中,除居民、皇族、达官贵人、兵士、奴仆杂役、佛道僧尼、少数民族外,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下3万人。当时来长安与唐通使的国家、地区多达300个。唐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饮食风尚等从长安传播至世界各地。另外,西方文化通过唐长安城消化再创造后又辗转传至周边的日本、朝鲜、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唐长安成为世界西方和东方商业、文化交流的汇集地,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大都会。 唐长安城由外郭城、宫城、皇城3部分构成,总面积80多平方公里。外郭城平面长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7米,周长36.7公里。每面有3座城门,除南面正门明德门为5个门道外,其余皆为3个门道。宫城位于廓城北部中央,平面长方形、南北1492米,东西2820米。中部为太极宫(隋大兴宫),正殿为太极殿(隋大兴殿)。东为皇太子东宫,西为宫人所居的掖庭宫。皇城接宫城之南,有东西街7条,南北街5条,左宗庙,右社稷,并设有中央衙署及附属机构。后来,唐太宗(李世民)为其父所修避暑的大明宫,唐玄宗(李隆基)又把自己当临淄王时的王府改扩建成了兴庆宫,三座宫殿合称“三内”。 大唐芙蓉园,2008,西安东城西城分别有东市和西市两座市场,集中了长安城的主要商业。城内有四条沟渠提供生活和环境用水。城东南角有一座人工园林——芙蓉园,园中有曲江池。 唐长安城的形制是中国古代城市、尤其是都城建设的典范,在当时也影响了邻近国家的都城建设。 日本国的平城京和平安京、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都高度效仿了长安城的规划。
五代以后
唐以后,长安不再是王朝的都城。后梁设大安府,后唐设京兆府,宋设陕西路、永兴军路,京兆府。元设安西路、奉元路等。
明代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并在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修建了西安城墙,留存至今,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明朝建国之后,朱元璋对于南京作为国都不甚满意,一直心怀迁都之意,他和太子朱标最钟意的迁都之选正是长安。 西安城墙东南角,2008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监察御史胡子祺上书,提到“据百二河山之险,可以耸诸侯之望,举天下形胜所在,莫如关中”。朱元璋顿时心动,但不形言表。经过仔细考虑后,他派太子朱标巡视关中,并告谕天下:“天下山川,惟秦中号为险固,向命汝弟(指朱元璋第二子秦王)分封其地,已十余年,汝可一游,以省观风俗,慰劳秦民。”其实已经颇有迁都关中的打算。 太子朱标详细考察了西安和洛阳,比较两地地形,回来后向朱元璋献《陕西地图》。太子朱标个人也倾向于选择西安为国都,因为长安作为最为国人仰慕的汉唐国都,王者气派天下独步、无可匹敌。 然而世事难料,太子朱标返回南京后于第二年病逝,谥号“懿文太子”。 太子朱标壮年而逝,白发人送黑发人,年近七十的朱元璋受到沉重的打击,再也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迁都的事情。 朱元璋在当年底亲自撰写的一篇《祀灶文》中,表达了万般无奈的心情:“朕经营天下数十年,事事按古就绪。维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劳民。且兴废有数,只得听天。惟愿鉴朕此心,福其子孙。”一副听天由命的可怜相,听起来真是异常凄凉。 此后不久,朱元璋也郁郁而终,皇位传于太子朱标的长子(皇太孙)朱允炆,史称建文帝。 建文帝即位后数年,驻守北平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发动“靖难之变”,篡夺了皇位,并不顾南京城内多数臣民反对,强行将国都迁往自己的势力据点--北平。 长安,也就失去了宝贵的重新成为中国国都的机会。明末,李自成率军攻破陕西,进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并从西安出师攻灭明朝。然而,吴三桂投靠清朝,以致清兵入关,攻灭大顺政权。
近代
公元1900年,清廷利用义和团排外,并向十一国宣战,引发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离开北京,西狩长安,留驻长安约一年之久。 在此前后,光绪帝与国内维新派人士都强烈主张放弃北京,迁都长安,变法强国,以与西方列强抗战到底。 民国之后,蒋介石在抗战爆发前的三十年代大力进行“剿共”,1936年(民国25年)蒋介石至西安督战时,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软禁蒋介石并逼迫蒋与共产党合作抗日,最后促成国共暂时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现当代
长安是今之西安市,是西部地区重要的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地处中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各地区的门户和交通枢纽。 西安现在不仅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中心城市。现辖9区4县,总面积99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3.49万人。最近西安市加快推进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进程,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第2个回答  2010-08-03
汉长安城位于渭河以南的关中平原上,面积约36平方公里。在西汉时期,作为首都的长安城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汉朝之后又有数个王朝定都于此,隋朝初年迁都至大兴城后,这里被废弃。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区的西北郊外。1961年,汉长安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1年,兆伦铸钱遗址并入。

历史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开始在渭河以南、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命萧何建造了未央宫,同一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命名为长安城。汉惠帝元年(前194年)起修筑城墙。惠帝三年春(前192年),修筑达到高潮,先后征发了14万人筑墙,到五年秋(前190年)建成。汉武帝继位后,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在城南开太学,在城西扩充了秦朝的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建建章宫等。至此,经过近一百年的兴建,汉长安城的规模始告齐备。

在西汉的200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繁盛一时。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时,城中有8.8万户,24.6万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西汉末年,长安城毁于战火。东汉定都洛阳,以长安为西京。汉末,洛阳被董卓纵火烧毁后,汉献帝曾迁回长安居住。此后的西晋末年、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政权也都将首都设在这里。隋朝初年,隋文帝认为汉长安城过于狭小和破旧,于是命宇文恺在东南方兴建新的都城。自开皇三年(583年)迁都大兴城(即唐长安城)后,有着近八百年历史的汉长安城便被永久地废弃了。

布局
汉长安城的平面呈方形,但并不规整。由于城墙在长乐宫和未央宫建成之后才开始兴建,因此为了迁就二宫和河流的位置,形成南墙曲折如南斗六星,北墙曲折如北斗七星的形状,有“斗城”之称。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砌而成,高12米,基宽12-16米,墙外有宽8米、深3米的城壕沟。据实测,东墙长6000米,西墙长4900米,南墙长7600米,北墙长7200米,合计25700米。城内面积约36平方公里,是同时期罗马城的四倍。

城墙四面各开三座城门,南墙中为安门,东西两侧为覆盎门和西安门;北墙中为厨城门,东西两侧为洛城门和横门;东墙中为清明门,南北两侧为霸城门和宣平门;西墙中为直城门,南北两侧为章城门和雍门。每座城门都有三个门道,合计十二门、三十六门道,与张衡《西京赋》所述“方轨十二”、“三涂洞开”等相吻合。门道一般宽约8米,恰好相当于当时四个车轨的距离。城门上原有木构门楼,西汉末年被焚毁。

城内的大街都与城门相通。主要街道有8条,相互交叉。其中最长的安门大街长5500米,其余多在3000米左右。道路一般宽约45米,路面以水沟间隔分成三股,中间的御道宽20米,专供皇帝通行,两侧的边道各宽12米,供官吏和平民行走。为美化环境,路旁还栽植了槐、榆、松、柏等各种树木,茂密如荫。

汉长安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和宗庙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和明光宫等。贵族宅第分布在未央宫的北阙一带,称作“北阙甲第”。居民区分布在城北,由纵横交错的街道划分为160个“闾里”。著名的“长安九市”则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由横门大街相隔,分成东市三市和西市六市。东市是商贾云集之地,西市则密布着各种手工业作坊。

据考证,汉长安城的布局和形制与《周礼·考工记》基本相符。它一改战国时期大小城相套的格局,把居民区、工商业区和宫殿区集中在一座城市里,后世的都城都沿用了这一体系。

宫殿
长乐宫在汉长安城的南隅,又称东宫,是由秦兴乐宫改建而成的。汉朝初年,刘邦从栎阳城徙居此宫,受理朝政。惠帝以后改为太后的居所,西汉末年毁于兵火。宫殿平面为不规则的方形,周围筑墙,周长1万余米,面积6平方公里左右。宫内主要有前殿、临华殿、长信宫、长秋殿、永寿殿、神仙殿、永昌殿和钟室等14座建筑。宫墙四面各有一门,东门和西门外有阙。

未央宫在城的西南隅,又称西宫,为皇帝朝会之所。西汉、王莽、东汉献帝、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各朝代的皇帝都曾在此处理朝政,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宫殿之一。隋唐时期,未央宫被划入唐长安城的禁苑。唐武宗时重修了宫殿,因此现存遗迹有很多是那时遗留下来的。

未央宫的平面接近正方形,四面筑围墙,东西长2150米,南北宽2250米,面积约5平方公里。宫城四面各辟一门,在东门和北门外立阙。宫内有40多座建筑。其中最高大的是前殿,居全宫正中,台基南北长350米,东西宽200米,最高处达15米,是利用丘陵建造的。其他建筑还有温室、凌室、织室、曝室、天禄阁、石渠阁、宣室殿、麒麟殿、椒房殿、金华殿、承明殿、高门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朝阳殿、柏梁台以及鱼池、酒池等。各殿之间都有“复道”相通,以备缓急。

在长乐和未央二宫之间有一座武库,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880米,南北宽322米,四周筑墙。墙内有七个仓库,每库分为四个库房。房中原有排列整齐的兵器木架,现已朽坏。武库建于汉高祖八年(前199年),系丞相萧何营建,是当时全国的武器制造和贮藏中心,具有极重要的地位,西汉末年被焚毁。

城中另外三座宫殿都是后妃们居住的宫室。桂宫位于未央宫北,靠近西墙,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1800米,东西宽880米。明光宫在长乐宫北,具体位置范围不明。其正殿遗址被后世的多种建筑叠压,因此泛称为楼阁台。北宫位于未央宫以北,具体位置亦不明。据记载,各宫殿之间都架设飞阁和地面复道相连,彼此往来,外人不能看见。近年来在宫城内外进行的各种考古活动中,出土了大量建筑材料、铁器、铜器、石器、瓦当、骨签和货币等,具有极高的史料参考价值。

城郊
上林苑是一组巨大的宫廷御苑群,位于长安城西,秦代时即已有,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大事扩充和改建后,有离宫别馆数十处,周长达100多公里。据《汉旧仪》和司马相如《上林赋》的记载,苑内豢养百兽,“长安八水”也尽在其中。此外还有训练水军的昆明池,种植蔬菜的温室,铸钱场所“上林三官”等各种机构。东汉时,上林苑被废弃。

上林苑最主要的建筑是建章宫,与未央宫隔衢相望,有飞阁相连。因为不受城墙的限制,所以宫城规模特别庞大,豪华程度也更甚于未央宫。宫墙周长10余公里,南面开正门阊阖门,门内有别凤阙。北门和东门外也分别有阙,名北阙和凤阙,后者的遗迹至今尚存。宫城由36座殿宇组成,号称“千门万户”。主要建筑有前殿、骀荡宫、馺娑宫、枍诣宫、天梁宫、承光殿、奇华殿、鼓簧宫、广中殿、函德殿、神明台和井干楼等。此外,宫域北部还有太液池,池中起高台,并有蓬莱、方丈和瀛洲三岛。西汉末年,王莽为建造宗庙,拆毁了此宫以及附近宫室多处。

汉武帝为训练水军,在上林苑内开凿了昆明池。目前其遗迹是一片洼地,面积10余平方公里。池中有一高地是当时的岛屿,应为豫章馆之所在。东西两岸有牵牛、织女石像,高3米多,至今保存完好。池畔还有多处建筑物的基址,可能是宣曲宫、白杨宫、细柳宫等的遗址。

王莽执政时,将长安改名为常安,并在城南郊按儒家传统的礼制观念和汉代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兴建了辟雍、灵台、泰一和九庙等礼制建筑。目前能明确辨认的是辟雍和九庙的遗址。辟雍的平面外圆内方,中为一圆形夯土台,上有平面呈“亚”字形的主体建筑。其周围是边长235米的夯土围墙,四周辟门,墙外还有直径360米的圆形圜水沟。九庙遗址有12处基址,其中11处被一堵边长1400米的方形围墙包围,另一处在南墙的外侧中部。所有基址的形制相同,中央为平面呈“亚”字形的主体建筑,四周是方形围墙,墙上四面辟门。

汉长安城周围尤其是北墙附近分布着不少制陶、铸钱和冶炼的作坊。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994年发现的上林苑兆伦铸钱遗址,也就是西汉时的国家造币中心“上林三官”。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户县大王镇南兆伦村,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600米,面积达90万平方米。遗址的南部多瓦砾,其北有坩埚残块、铜渣、灰堆等堆积。遗址中北部有许多铸钱残范坑和废弃钱范堆积,其中还出土有陶拍、定位销、青铜工具等文物。据文献记载,“五铢钱”即诞生于此。
第3个回答  2010-08-09
长安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迁徙,但大致都位于现在中国陕西的西安和咸阳附近。先后有十七个朝代及政权建都于长安,总计建都时间超过1200年。它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列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同时也是与雅典、罗马和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同时,长安还是武则天的年号以及各地方省的市镇或街道名称。
长安在公元前195年-公元25年、公元580年-公元900年的两段时间里,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大约拥有超过百万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长安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拜者的到来。 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唯一起点。唐代长安城下属有万年县和长安县取万年长安之意。
明朝初年起,长安改称西安,并沿用至今。

历代定都长安的王朝
西周(前1111年—前770年) 秦朝(前221—前206年) 西汉(前206年—9年) 新朝(9年—23年) 前赵(318年—329年) 前秦(351年—385年) 后秦(386年—417年) 西魏(534年—557年) 北周(557年—581年) 隋朝(581年—618年) 唐朝(618年—907年) 武周(690年—705年) 大顺(李自成)(1644年—1645年)

先秦
长安地区很早就已经成为中国周朝的国都,最早纪录为西周的国都酆京、镐京(前1111年—前770年)。 镐京又被称之为酆镐,酆、镐本是沿着酆河而修建的两座颇具规模的城市。 沣水西称酆京,沣水东称镐京,史称“酆镐二京”,分别由周文王与周武王营建。 不过习惯上将这两座城市看成一个城市,因为分别承担了不同的作用: 酆京在西周后期更多的承担了祭祀的带有宗教性的作用,而镐京则作为行政中心存在。
西汉
秦末汉初,长安其地时为秦都咸阳的一个乡聚,是秦始皇的兄弟长安君的封地,因此被称为“长安”。 汉初,高祖刘邦下诏,相国萧何主持营造都城长安,开启了汉帝国的宏大基业。 魏晋南北朝
汉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建都洛阳,长安改为西京。 东汉末年,天下纷争,汉室势微,汉献帝曾迁都回长安。 西晋末年,晋愍帝在长安短暂建都。 此后,关中长安地区几度成为战争频发地,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政权也都将首都设在长安。
隋唐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当时的汉长安历经长期战乱,年久失修,破败狭小,污染严重,于是隋文帝决定另建一座新城。 唐都长安城开皇二年(582年),文帝在长安城东南龙首塬南面选了一块“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隋书·高祖纪》)的地方建造新都,新都定名为“大兴城”。大兴城的面积达84平方公里,主要由建筑学家宇文恺主持规划建设,先造大兴宫城,后造皇城。明代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并在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修建了西安城墙,留存至今,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长安大雁塔永徽三年(652年)建造



汉长安城,是中国过去曾存在的一座城市,故址位于渭河以南的关中平原上(今陕西省西安市区的西北郊外),面积约36平方公里。

汉长安城的平面呈步规整的方形。由于城墙是在长乐、未央两宫建成后才开始兴建,因此为迁就两宫与临近河道的位置,形成南墙曲折如南斗六星、北墙曲折如北斗七星的形状,因而汉长安城有“斗城”之称。城墙全用黄土夯砌而成,高十二米,基宽十二至十六米,墙外有宽八米、深三米的护城壕沟。据实测,东墙长6000米,西墙长4900米,南墙长7600米,北墙长7200米,合计25700米。城内面积约36平方公里,是同时代的罗马城的四倍。

城墙四面各开三座城门,南墙中为安门,东西两侧为覆盎门和西安门;北墙中为厨城门,东西两侧为洛城门和横门;东墙中为清明门,南北两侧为霸城门和宣平门;西墙中为直城门(今西安市未央区周家河湾村西北),南北两侧为章城门和雍门。每座城门都有三个门道,合计十二门、三十六门道,与张衡《西京赋》所述“方轨十二”、“三涂洞开”等相吻合。门道一般宽约8米,恰好相当于当时四个车轨的距离。城门上原有木构门楼,西汉末年被焚毁。各城门列表如下:

安门:南正门
覆盎门:南城墙东侧门
西安门:南城墙西侧门
清明门:东正门
霸城门:东城墙南侧门
宣平门:东城墙北侧门
直城门:西正门
章城门:西城墙南侧门
雍门:西城墙北侧门
厨城门:北正门
洛城门:北城墙东侧门
横门:北城墙西侧门

城内的大街都与城门相通。主要街道有8条,相互交叉。其中最长的安门大街长5500米,其余多在3000米左右。道路一般宽约45米,路面以水沟间隔分成三股,中间的御道宽20米,专供皇帝通行,两侧的边道各宽12米,供官吏和平民行走。为美化环境,路旁还栽植了槐、榆、松、柏等各种树木,茂密如荫。

汉长安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和宗庙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和明光宫等。贵族宅第分布在未央宫的北阙一带,称作“北阙甲第”。居民区分布在城北,由纵横交错的街道划分为160个“闾里”。著名的“长安九市”则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由横门大街相隔,分成东市三市和西市六市。东市是商贾云集之地,西市则密布着各种手工业作坊。

据考证,汉长安城的布局和形制与《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基本相符。它一改战国时期大小城相套的格局,把居民区、工商业区和宫殿区集中在一座城市里,后世的都城都沿用了这一体系。

[编辑] 宫殿
[编辑] 长乐宫
长乐宫在汉长安城的南隅,又称东宫,是由秦兴乐宫改建而成的。汉初,刘邦从栎阳城徙居此宫,受理朝政。惠帝以后改为太后的居所,新莽末年毁于兵火。宫殿平面为不规则的方形,周围筑墙,周长1万余米,面积6平方公里左右。宫内主要有前殿、临华殿、长信宫、长秋殿、永寿殿、神仙殿、永昌殿和钟室等14座建筑。宫墙四面各有一门,东门和西门外有阙。

[编辑] 未央宫
未央宫在城的西南隅,又称西宫,为皇帝朝会之所。西汉、王莽、东汉献帝、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各朝代的皇帝都曾在此处理朝政,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宫殿之一。隋唐时,未央宫被划入隋大兴城和唐长安城的禁苑。唐武宗时重修了宫殿,因此现存遗迹有很多是那时遗留下来的。

未央宫的平面接近正方形,四面筑围墙,东西长2150米,南北宽2250米,面积约5平方公里。宫城四面各辟一门,在东门和北门外立阙。宫内有40多座建筑。其中最高大的是前殿,居全宫正中,台基南北长350米,东西宽200米,最高处达15米,是利用丘陵建造的。其他建筑还有温室、凌室、织室、曝室、天禄阁、石渠阁、宣室殿、麒麟殿、椒房殿、金华殿、承明殿、高门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朝阳殿、柏梁台以及鱼池、酒池等。各殿之间都有“复道”相通,以备缓急。

[编辑] 武库
武库在长乐和未央二宫之间,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880米,南北宽322米,四周筑墙。墙内有七个仓库,每库分为四个库房。房中原有排列整齐的兵器木架,现已朽坏。武库建于汉太祖四年(前199年),系丞相萧何营建,是当时全国的武器制造和贮藏中心,具有极重要的地位,新莽末年被焚毁。

[编辑] 桂宫、明光宫、北宫
城中另外三座宫殿都是后妃们居住的宫室。

桂宫位于未央宫北,靠近西墙,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1800米,东西宽880米。
明光宫在长乐宫北,具体位置范围不明。其正殿遗址被后世的多种建筑叠压,因此泛称为楼阁台。
北宫位于未央宫以北,具体位置亦不明。

据记载,各宫殿之间都架设飞阁和地面复道相连,彼此往来,外人不能看见。近年来在宫城内外进行的各种考古活动中,出土了大量建筑材料、铁器、铜器、石器、瓦当、骨签和货币等,具有极高的史料参考价值。
第4个回答  2010-08-09
汉,西汉、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都定都于长安.
隋朝叫做大兴城,唐朝时改称长安.
时代 西汉
所在 陕西省西安市

汉长安城位于渭河以南的关中平原上,面积约36平方公里。在西汉时期,作为首都的长安城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汉朝之后又有数个王朝定都于此,隋朝初年迁都至大兴城后,这里被废弃。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区的西北郊外。1961年,汉长安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1年,兆伦铸钱遗址并入。

历史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开始在渭河以南、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命萧何建造了未央宫,同一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命名为长安城。汉惠帝元年(前194年)起修筑城墙。惠帝三年春(前192年),修筑达到高潮,先后征发了14万人筑墙,到五年秋(前190年)建成。汉武帝继位后,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在城南开太学,在城西扩充了秦朝的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建建章宫等。至此,经过近一百年的兴建,汉长安城的规模始告齐备。

在西汉的200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繁盛一时。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时,城中有8.8万户,24.6万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西汉末年,长安城毁于战火。东汉定都洛阳,以长安为西京。汉末,洛阳被董卓纵火烧毁后,汉献帝曾迁回长安居住。此后的西晋末年、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政权也都将首都设在这里。隋朝初年,隋文帝认为汉长安城过于狭小和破旧,于是命宇文恺在东南方兴建新的都城。自开皇三年(583年)迁都大兴城(即唐长安城)后,有着近八百年历史的汉长安城便被永久地废弃了。

布局
汉长安城的平面呈方形,但并不规整。由于城墙在长乐宫和未央宫建成之后才开始兴建,因此为了迁就二宫和河流的位置,形成南墙曲折如南斗六星,北墙曲折如北斗七星的形状,有“斗城”之称。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砌而成,高12米,基宽12-16米,墙外有宽8米、深3米的城壕沟。据实测,东墙长6000米,西墙长4900米,南墙长7600米,北墙长7200米,合计25700米。城内面积约36平方公里,是同时期罗马城的四倍。

城墙四面各开三座城门,南墙中为安门,东西两侧为覆盎门和西安门;北墙中为厨城门,东西两侧为洛城门和横门;东墙中为清明门,南北两侧为霸城门和宣平门;西墙中为直城门,南北两侧为章城门和雍门。每座城门都有三个门道,合计十二门、三十六门道,与张衡《西京赋》所述“方轨十二”、“三涂洞开”等相吻合。门道一般宽约8米,恰好相当于当时四个车轨的距离。城门上原有木构门楼,西汉末年被焚毁。

城内的大街都与城门相通。主要街道有8条,相互交叉。其中最长的安门大街长5500米,其余多在3000米左右。道路一般宽约45米,路面以水沟间隔分成三股,中间的御道宽20米,专供皇帝通行,两侧的边道各宽12米,供官吏和平民行走。为美化环境,路旁还栽植了槐、榆、松、柏等各种树木,茂密如荫。

汉长安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和宗庙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和明光宫等。贵族宅第分布在未央宫的北阙一带,称作“北阙甲第”。居民区分布在城北,由纵横交错的街道划分为160个“闾里”。著名的“长安九市”则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由横门大街相隔,分成东市三市和西市六市。东市是商贾云集之地,西市则密布着各种手工业作坊。

据考证,汉长安城的布局和形制与《周礼·考工记》基本相符。它一改战国时期大小城相套的格局,把居民区、工商业区和宫殿区集中在一座城市里,后世的都城都沿用了这一体系。

宫殿
长乐宫在汉长安城的南隅,又称东宫,是由秦兴乐宫改建而成的。汉朝初年,刘邦从栎阳城徙居此宫,受理朝政。惠帝以后改为太后的居所,西汉末年毁于兵火。宫殿平面为不规则的方形,周围筑墙,周长1万余米,面积6平方公里左右。宫内主要有前殿、临华殿、长信宫、长秋殿、永寿殿、神仙殿、永昌殿和钟室等14座建筑。宫墙四面各有一门,东门和西门外有阙。

未央宫在城的西南隅,又称西宫,为皇帝朝会之所。西汉、王莽、东汉献帝、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各朝代的皇帝都曾在此处理朝政,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宫殿之一。隋唐时期,未央宫被划入唐长安城的禁苑。唐武宗时重修了宫殿,因此现存遗迹有很多是那时遗留下来的。

未央宫的平面接近正方形,四面筑围墙,东西长2150米,南北宽2250米,面积约5平方公里。宫城四面各辟一门,在东门和北门外立阙。宫内有40多座建筑。其中最高大的是前殿,居全宫正中,台基南北长350米,东西宽200米,最高处达15米,是利用丘陵建造的。其他建筑还有温室、凌室、织室、曝室、天禄阁、石渠阁、宣室殿、麒麟殿、椒房殿、金华殿、承明殿、高门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朝阳殿、柏梁台以及鱼池、酒池等。各殿之间都有“复道”相通,以备缓急。

在长乐和未央二宫之间有一座武库,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880米,南北宽322米,四周筑墙。墙内有七个仓库,每库分为四个库房。房中原有排列整齐的兵器木架,现已朽坏。武库建于汉高祖八年(前199年),系丞相萧何营建,是当时全国的武器制造和贮藏中心,具有极重要的地位,西汉末年被焚毁。

城中另外三座宫殿都是后妃们居住的宫室。桂宫位于未央宫北,靠近西墙,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1800米,东西宽880米。明光宫在长乐宫北,具体位置范围不明。其正殿遗址被后世的多种建筑叠压,因此泛称为楼阁台。北宫位于未央宫以北,具体位置亦不明。据记载,各宫殿之间都架设飞阁和地面复道相连,彼此往来,外人不能看见。近年来在宫城内外进行的各种考古活动中,出土了大量建筑材料、铁器、铜器、石器、瓦当、骨签和货币等,具有极高的史料参考价值。

城郊
上林苑是一组巨大的宫廷御苑群,位于长安城西,秦代时即已有,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大事扩充和改建后,有离宫别馆数十处,周长达100多公里。据《汉旧仪》和司马相如《上林赋》的记载,苑内豢养百兽,“长安八水”也尽在其中。此外还有训练水军的昆明池,种植蔬菜的温室,铸钱场所“上林三官”等各种机构。东汉时,上林苑被废弃。

上林苑最主要的建筑是建章宫,与未央宫隔衢相望,有飞阁相连。因为不受城墙的限制,所以宫城规模特别庞大,豪华程度也更甚于未央宫。宫墙周长10余公里,南面开正门阊阖门,门内有别凤阙。北门和东门外也分别有阙,名北阙和凤阙,后者的遗迹至今尚存。宫城由36座殿宇组成,号称“千门万户”。主要建筑有前殿、骀荡宫、馺娑宫、枍诣宫、天梁宫、承光殿、奇华殿、鼓簧宫、广中殿、函德殿、神明台和井干楼等。此外,宫域北部还有太液池,池中起高台,并有蓬莱、方丈和瀛洲三岛。西汉末年,王莽为建造宗庙,拆毁了此宫以及附近宫室多处。

汉武帝为训练水军,在上林苑内开凿了昆明池。目前其遗迹是一片洼地,面积10余平方公里。池中有一高地是当时的岛屿,应为豫章馆之所在。东西两岸有牵牛、织女石像,高3米多,至今保存完好。池畔还有多处建筑物的基址,可能是宣曲宫、白杨宫、细柳宫等的遗址。

王莽执政时,将长安改名为常安,并在城南郊按儒家传统的礼制观念和汉代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兴建了辟雍、灵台、泰一和九庙等礼制建筑。目前能明确辨认的是辟雍和九庙的遗址。辟雍的平面外圆内方,中为一圆形夯土台,上有平面呈“亚”字形的主体建筑。其周围是边长235米的夯土围墙,四周辟门,墙外还有直径360米的圆形圜水沟。九庙遗址有12处基址,其中11处被一堵边长1400米的方形围墙包围,另一处在南墙的外侧中部。所有基址的形制相同,中央为平面呈“亚”字形的主体建筑,四周是方形围墙,墙上四面辟门。

汉长安城周围尤其是北墙附近分布着不少制陶、铸钱和冶炼的作坊。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994年发现的上林苑兆伦铸钱遗址,也就是西汉时的国家造币中心“上林三官”。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户县大王镇南兆伦村,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600米,面积达90万平方米。遗址的南部多瓦砾,其北有坩埚残块、铜渣、灰堆等堆积。遗址中北部有许多铸钱残范坑和废弃钱范堆积,其中还出土有陶拍、定位销、青铜工具等文物。据文献记载,“五铢钱”即诞生于此。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