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矫枉过正的出处是

如题所述

成语 "矫枉过正" 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矫枉过正而为奇,赘儒墨者殆。" 

意思是,君子的行为和品德是潜移默化却日渐显露的,而小人的行为则是显而易见却日渐衰落的。矫枉过正只会带来奇异的效果,赘受仪文规矩的人往往会遭到危害。后来这句话引申为指纠正弊病、做事过于刻板反而失去本意的意思,形成了成语 "矫枉过正"。

"矫枉过正" 在现代的语境中,仍然指的是采取过激、极端的手段来纠正错误或弊病,导致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反而产生了新的问题或负面效果。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个行为过于偏激、过火,以致于超越了问题实质、本质,甚至带来更大的麻烦或不良后果。

例如,在工作中,如果一个人对待错误管理态度过于严苛,甚至以过激手段来纠正错误,可能会破坏组织的和谐氛围,使员工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和团队协作。在社会问题中,如果某个政策或措施过于极端、不顾整体利益,过度限制或干预个人权利和自由,反而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和不满。

理解这个成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处理问题的方法要适度:矫枉过正强调在处理问题时要保持适度和平衡,不宜过于偏激或极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谨慎思考,并采取合适的措施来解决问题,避免过度反应或过度纠正。

2、尊重事物的本质特点:矫枉过正还可以理解为在改变或调整事物时不要违背其本质特点。有时候过于强调纠正某个问题可能会忽视事物的整体特性或基本规律,从而产生不必要的干扰或负面影响。

3、寻求平衡和综合考虑:矫枉过正的观念也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寻求平衡和综合考虑,避免单一思维和片面行动。只有全面了解并权衡各种因素,才能做出合理的决策和措施,避免犯过度修正的错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07
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于矫枉过正之检。”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