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是不是古本流传下来的就不是全本?为什么好多版本的书里的人物写得都不全呢

如题所述

有一种意见认为,陈寿所见到的材料有限,所以《三国志》写得简略。这种意见有一定道理,因为裴注中所征引的许多书在陈寿写《三国志》时确实还没有问世。但这样解释也有问题,因为毕竟还有些书是陈寿有可能见到的。陈寿撰写《三国志》在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平吴之后。据杨翼骧先生《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所列,在此之前,专记三国历史的史书如王沈《魏书》、韦昭《吴书》,鱼豢《魏略》、《典略》已经问世。此外,如赵岐的《三辅决录》、谢承的《后汉书》、王粲的《汉末英雄记》、司马彪的《九州春秋》等也早已完成。《三国志》的成书年代,史无明文,杨翼骧先生书编于太康六年(285年)下。案语说明道:“考《三国志》卷48《孙皓传》云‘皓举家西迁,以太康元年三月集于京邑。五年,皓死于洛阳。’此为《三国志》中记事最晚之一条,则陈寿着成全书必在太康五年孙皓死后,故编于本年。”据同书,着有《帝王世纪》、《高士传》的皇甫谧卒于太康三年(282)。陈寿写《三国志》时见到皇甫谧书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以上这些书裴注中都征引了。据《三国志人名索引》附录《三国志裴注引书索引》,裴注引用《魏书》一百九十条、《魏略》一百七十九条、《典略》四十九条、《吴书》一百一十九条、《三辅决录》九条、《后汉书》十二条、《英雄记》六十九条、 《九州春秋》二十六条、《帝王世纪》一条、《高士传》六条。这些材料陈寿应能见到,但他并没有以此来充实《三国志》,倒是南朝的裴松之完成了这个工作。《三国志》卷21《王粲传附吴质传》载文帝与吴质书,近二百字,而裴注详引《魏略》所载此书,竟多达八百余字。裴松之就此解释说:“臣松之以本传虽略载太子此书,美辞多被删落,今故悉取《魏略》所述以备其文。”关于曹魏屯田,据杨翼骧先生统计,《武帝纪》中仅用了“是岁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十三个字来叙述。在《任峻传》中又用了“是时岁饥旱,军食不足,羽林监颍川枣祗建置屯田,太祖以峻为典农中郎将。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四十一字。而裴松之在《武帝纪》中引用王沈《魏书》的记载,补充了一百四十七字。由此看来,对《三国志》的简略不能只从陈寿所见材料的多寡这个角度来加以解释,还必须另想办法。 裴松之嫌《三国志》写得简略,而这样的意见在他以前是未曾见过的。《三国志》刚问世时,获得了一片赞誉声。《晋书》卷82《陈寿传》称:“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时着《魏书》,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张华深善之,谓寿曰:‘当以《晋书》相付耳。’其为时所重如此。”本传又称:“元康七年,病卒,时年六十五。梁州大中正、尚书郎范頵等上表曰:‘……故治书侍御史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戒,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东晋时,习凿齿从正统论的角度对陈寿书以魏为正统的写法提出异议,在其所着《汉晋春秋》中坚持以以蜀汉为正统。正统问题是政治问题,从学术的角度仍然不见对《三国志》的批评。看来,简略在晋人眼里是不成问题的,只是到南朝裴松之才将其视之为缺点。这就提示我们应当从时代学术风气变化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6-19
你买的书不是全套的啊。譬如说我们去买24史,才薄薄的几本,主要给你介绍了些著名的人物。而真正的一本史书就相当厚了,何况24史。所以你看到的三国志不是全套完整的。

罗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与毛本《三国演义》有什么不同?求解?求解?
但《毛本三国》却一直留存了下来,甚至完全替代了原版,它的流传肯定是有一定原因的。在此我声明一点,对于《罗本三国》还分为“古本”和“俗本”。“古本”就是罗贯中的原作,由于古代信息技术不发达,原著《三国演义》经过几百年在民间流传形成了很多民间版本,这些版本面目全非,不伦不类,我们称之为...

《三国演义》版本知多少?
一般说来,愈是流行不衰的书,其版本也就愈多,而其表现形式及内容方面的差别也只能是愈来愈大。作为中国小说史上数量最大、历时最久的畅销书,《三国演义》的版本无疑与单一二字无缘了。《三国志演义》的刊刻印行可谓频繁非常。仅有明一代,就目前所知存于海内外的本子即不下于三四十种,可以推...

《三国演义》有多少种版本?
2,志传版本类 3,批评版本类 4,毛氏版本类 在《三国志演义》的众多版本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推嘉靖本和毛宗岗本。嘉靖本,因其卷首附有明嘉靖壬午元年(1522)修髯子(张尚德)引言而得名。又因其卷首另附有弘治甲寅七年(1494)庸愚子(蒋大器)序文,遂被一些人称作弘治本;更有人以此臆测,...

三国演义写于什么时间
元末明初。《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原著书,不知道买哪个出版社的哪个版本的,求解答啊亲们?要最...
一个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原版,称“罗本”,最早刊本为明嘉靖年间刊刻的。一个是《三国演义》,“毛本”,清康熙年间成书。毛宗岗父子在“罗本”基础上增删评点本,毛宗岗进行修改的时候,改掉了不少原本的错误,并对语句进行了润色。此本出后,“罗本”即湮没无闻了。现在通行的一般是...

毛崇岗是清代什么时期?他评的三国志有收藏价值吗?
毛氏版本类流传至今的版本约有70种之多,其故事情节流畅、文字精练更具可读性。毛氏父子还删去了大部分完全与史料不符合的情节,使《三国演义》小说相对来说更加接近《三国志》史料,故事情节也更加紧凑精练,并且更加能够凸显经典人物形象。所以,毛氏版本极受清朝时期的老百姓的欢迎。毛宗岗(1632~1709...

毛宗岗古书三国志是哪年代的
名为第一才子书。此即120回本,它取代旧本广为流行。毛 宗岗本《三国演义》在情节上变动很大,不仅有增删,还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与原著比较,尊刘抑曹的正统观念和天命思想明显加强,在表现技巧、文 字修饰方面也有提高。据记载,此书系毛宗岗与其父合作评改。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旧书《增像全图三国演义》大概值多少钱?朝代不清楚,出版社不清楚,书上...
1、藏品名称:增像全图《三国演义》藏品来历:陈蕴碧女士来自深圳,由于对古籍善本的喜爱,经常到各个古玩市场上去寻宝,这件藏品就是在深圳的一家古玩市场上买回来的。藏品特征:这是一套不完整的增像全图《三国志演义》,共13本,从书中内容看这套书应有120回,16本;这件藏品少了17-24回,105-...

中国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的版本很多,主要有:明弘治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粗朴,内容平易;《三国志演义》,清毛宗岗增删评点本,约成书于康熙初年,该本在社会上流传最为广泛。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重印出版。 作者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

四大名著是哪四个
因当时社会环境和手抄流传,使仅保存80回,现版本很多,通行本后40回高鹗续(或无名氏),对作者原意篡改极大且对古本进行过修改,特别是结局,贾家毋庸置疑会走向衰亡,而不会像续本那样复兴。影视中,87版靠近原意,10版完全依照通行版。由研究此书的思想文化、作者原意等,而形成“红学”,以脂砚...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