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湖广里的施州卫是什么行政级别

如题所述

明朝边防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卫所”制度。如果比照现在的行政级别的话,施州卫按照当时实际情况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地市级
具体来说,卫是明代的军队编制名,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巩固其统治地位,在全国大行卫所制度,在京师和各地皆设卫,数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
大抵5600人称卫,1120人称千户所,120人称百户所;百户所设总旗二(每总旗辖50人),小旗十(每小旗辖10人)。军士有军籍,世袭为军,以大部分屯田,小部分驻防。军饷的大部分由屯田收入支给。其军官,卫称指挥使,所称千户、百户。各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司(都司),统由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分别管辖。
当时施州地区并非数府之地,但因属川鄂湘黔间的蛮夷地区,被朝庭列为要害所在,仍被划为卫的建制,全称是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官员除有指挥使、指挥同知外,还因是“蛮夷”地区,专设抚夷同知(副职)。治所设在东门临江的麻柳湾,即今恩施军分区一带。辖地大抵与今恩施州地域相当。
以上仅供参考,想要具体了解的话还是要多读史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21
卫是明代的军队编制名,以军事起家的朱元璋建国后,为巩固其统治地位,在全国大行卫所制度,在京师和各地皆设卫,数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大抵5600人称卫,1120人称千户所,120人称百户所;百户所设总旗二(每总旗辖50人),小旗十(每小旗辖10人)。军士有军籍,世袭为军,以大部分屯田,小部分驻防。军饷的大部分由屯田收入支给。其军官,卫称指挥使,所称千户、百户。各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司(都司),统由中央的五军都督府分别管辖。
当时施州地区并非数府之地,但因属川鄂湘黔间的蛮夷地区,被朝庭列为要害所在,仍被划为卫的建制,全称是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官员除有指挥使、指挥同知外,还因是“蛮夷”地区,专设抚夷同知(副职)。治所设在东门临江的麻柳湾,即今恩施军分区一带。辖地大抵与今恩施州地域相当,这从考古资料上可以得到证实,明天启元年,容美(今鹤峰)土司田土产将施铜500公斤在四川南部县铸造的观音像敬奉给施州卫,卫指挥使唐符一率全体官员及社会名流李一凤等,举行了盛大的迎奉仪式,这在佛像铭文中有记载,可知当时鹤峰即是施州卫属地。
恩施建卫初期,城池沿用宋元旧址,只有今六角亭一带,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指挥使朱永大规模拓建城池,城墙长达九里,后因毁坏严重,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恩施知县李汝逊主持再修,因财力有限,长度只有明城墙的三分之一,即今天所见到的城墙范围。
卫的军队实行军籍世袭制,即一人入军世代为军人,明政权为了防止军人逃散与打仗不力,又强令军人眷属随军,而卫军大部分屯田,促使了恩施外来移民和屯田的增多。今恩施市北乡的大屯堡、小屯堡、军寨都是明代施州卫军队屯田的遗址,其范围内居民在恩施的起始祖先多为明朝军人。
第2个回答  2016-11-21
10人为一小旗.五小旗为一总旗.两总旗为一百户所.十百户所为一千户所.五千户所为一卫
一卫约为5600人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