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六部的局限?

如题所述

  三省六部制的局限性如下。
  1、唐代三省六部制之缺点皇权逐渐加强,专制统治导致最高统治者权力日益膨胀
  2、相权从辅佐到被排斥,再到日益削弱,朝中大臣地位下降。
  唐代三省制的特点是在建立不久就向二省、一省转变。这种变化的动因在于皇权对于相权的控制、以及提高行政效率。首先、为了控制相权,皇帝逐渐使用一些资历较轻的官员参为“同中书门下二品”,因为尚书仆射是职事官从二品。因为侍中、中书令朝政,实际行使宰相的权力,但是由于没有宰相崇高的体制,所以便于控制。渐渐的,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以及左右仆射这些宰相职务已经变成了一个崇高的虚衔,而真正的宰相却成为一种临时性质的职务,这符合从汉代开始的相权不断下降的规律。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17
唐初沿隋制,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共议国政,行施宰相的职务。唐太宗曾作尚书令,以后不再授臣下,由仆射代任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同为宰相。三省长官品位崇高,不轻易授人,宰相却不可缺员。唐太宗特置参议得失,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名号,职务都是宰相,不过作相的官员品位不高,进退较易,在使用上显得便利。自唐高宗以后,除了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中书令受命任宰相职以外,其余官员作宰相,都给同中书门下三品名号,或给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号,成为定例。作三师,三公,中书令的人不是常有,得这些官位的人未必可作宰相,有同三品,平章事等名号,皇帝得在较多的官员中选相,用人权加强了。即加强皇权。————中国通史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7-23
趋势:皇权逐渐加强,专制统治导致最高统治者权力日益膨胀;而相权从辅佐到被排斥,再到日益削弱。反映了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朝中大臣地位下降,皇权加强。
第3个回答  2015-07-23
中国古代历朝以来都存在相权和皇权之争,自秦始皇设丞相以来,丞相一人大权独揽,严重威胁到了皇权的势力。故而,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皇帝都有一个使命,就是加大皇权、削弱相权。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以积极为主,但是也有消极影响。
①积极作用: 第一,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第二,使宰相的权力——分为三,三省长官的品级又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厂皇权。在秦汉,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每当皇帝无能,丞相就可能专权。三省六部制的设立,三分相权,有利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强了皇权;同时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第三,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它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此后,历朝基本上沿用这种制度。

②消极作用: 但是,三省六部制也有消极影响。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恶性发展或朝政腐败,权力失去制约与平衡,三省六部制也就丧失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积极作用。它的设置造成了部门重叠、机构倾轧,严重影响办事效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发展,皇权不断集中,宰相权利不断受到削弱,这也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的不断衰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