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怎样毁掉一个盛世的?

如题所述

1、挥霍奢侈。乾隆帝在中年以后,逐渐好大喜功,不但大兴土木,六下江南耗用国家人力物力 ,贪污腐化又再开始盛行,整个清王朝亦在乾隆后期由盛转衰。乾隆帝本人的生活是极为奢侈的。他多次巡幸各地,游山玩水,靡费特甚。他大兴土木,任意挥霍,耗费了大量的国帑。

2、吏治腐败。同时,吏治败坏也成为乾隆后期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乾隆帝晚年宠信和珅,导致和珅专权,贪赃枉法,严重破坏了吏治。他利用乾隆帝年老昏愦,喜谀厌谏的思想,报喜不报忧,一方面积极经营,扩大权势,一方面凭借自己的权势索取贿赂。

3、残酷的剥削制度。乾隆中叶以后、土地的高度集中和残酷的封建剥削,将广大农民逼向绝境。封建统治的腐败没落,预示着皇朝日渐衰落的命运。封建统治的腐败没落,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乾隆朝末期以后,农民起义的烈火迅速燃遍了大江南北。

扩展资料:

乾隆帝在位后期奢靡,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并且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文字狱制造者之一。乾隆年间的文网之密,文祸之多,是中国历史上文字狱的顶峰。

弘历浪费奢侈。六下江南花费巨大。原本经过康熙和雍正的努力,国富民强国库充盈,但在弘历的挥霍下国库却变得囊中羞涩。六下江南还对百姓造成了非常重大的灾难。

晚年的弘历更是变本加厉,埋下了让清朝从“康乾盛世”极快的转向了“道咸衰世”之后一蹶不振走向灭亡的种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8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有清一代国力昌盛的时期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史家们认为这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

而乾隆帝既是这个盛世的推动者,又亲自将这个盛世推至无法挽回的境地。嘉庆四年正月(1799年2月),乾隆帝驾崩,享年89岁。

他留给自己的继任者嘉庆帝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一方面,朝中有一个人人皆知的贪官和?,另一方面,中原大地已经有不少百姓无法过上安稳的日子,被迫走上造返的道路。

为什?乾隆既将这个盛世推到顶点,又亲手毁掉了这个好局面呢?原因有很多,我们这里只谈一个问题:用人。

乾隆帝刚继位,便以积极有为的心态整顿朝纲,朝中出现了许多有所作为的士大夫官僚。

说到这里,大家千万不要想到纪晓岚,那只是民间戏说,真正的历史上纪昀没有那?大的本领。而留下芳名的大臣大概有这些:一个是大学士陈世倌,他曾经受命赈济淮扬水旱灾区,由于身临其境,他深知百姓疾苦,每次拜见乾隆帝,都会说百姓们深受水旱之苦,需要国家大力赈济。而且每次说着说着,就会声泪俱下。

乾隆也被这样的臣子弄得下不了台,每次陈世倌前来,都会先说:“陈世倌又来为百姓哭矣!”看似揶揄,实则是最真切的赞赏。

又如户部尚书梁诗正,这个官员能言敢谏,屡次上书劝谏乾隆要节约用度,不大兴土木、不穷兵黩武,以持盈保泰的态度以备非常。

而且这个梁诗正从来不花钱结交宫中太监,与他同朝为官的有个刑部尚书叫张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反差。因为收了张照的好处,有一个叫郑爱桂的太监在乾隆面前贬梁赞张,结果乾隆立即治了郑爱桂的罪,并把他作为一个负面典型在宫廷中宣扬,让太监们引以为戒。由此可见,乾隆本人其实是相当精明的。

乾隆朝同样有许多清廉自守的高官。比如江苏武进人刘纶,他官至一品大学士,却家徒四壁,身上除了一身官服是好的以外,家中常穿破烂衣服。一次半夜,军机章京王昶到刘纶家中商量公务,家中寒冷异常,刘纶让家人拿酒取暖,却仅得白枣数十枚伴酒,其清俭竟至如此。

又如江西奉新人甘汝来,官至吏部尚书,毫无疑问这是个有实权的位置,但甘汝来却不收受惠赂,清廉自励,并在官署工作中因病去世。

当时的大学士钮祜禄?讷亲兼管吏部,他亲自护送其遗体回家。进了家门,对一个正在庭院中缝纫、看似是仆人的老妇人说道:“请告诉家中夫人,您家相公在公署去世了。”那老妇人愕然:“你是谁?”那官员把详细情况告诉了那老妇,只见她汪然大泣,原来她就是甘汝来的妻子。

讷亲又问:“您有钱办后事吗?”那夫人点头说有,从口袋中拿出8两银子说道:“这是相公这个月的薪水。本来是16两,我家相公俭朴,算着日子用这笔钱,现在还剩一半。”讷亲为此感动落泪,并自己出钱为甘汝来准备了丧礼用度,后来他将此事启奏给乾隆帝。乾隆也深受感动,特批白银1000两,命内务府给甘汝来办理后事。

当然,我们说到乾隆用人的问题时,难免想到一个人――和?。

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和?这个人虽然滩污斧败,但是特别会讨好乾隆。和?的确是很有才能的一个人,他做事灵活,充分满足乾隆好大喜功、喜欢排场的心理,又通过各种手段替乾隆找台阶,意思说这是明君所当为,照顾到他的面子。

和?在乾隆帝去世后倒台,嘉庆帝从他家中抄出白银8亿两,这是当时朝廷十年多的收入(事实上这一说法并不可信),所以当时老百姓们说“和?跌倒,嘉庆吃饱”。

乾隆帝在世的时候,显然也对此有所耳闻,但是他为什?不办了这个大滩官呢?原因很简单:和?没有威胁到乾隆帝的权威。

即使位极人臣,乾隆也丝毫不担心和?会造返或有其他不臣之举,他所能做的就是借助自己的权势敛财而已。另外和?这个人擅长多国语言,当时清朝要和许多外国使节打交道,文书翻译这个活都是要靠和?来做,实在找不到第二个人。

和?的确有理财之能。乾隆朝前期,内务府常常入不敷出,而和?做了内务府总管之后,再也不用为钱发愁,不知道是什?样的理财手段让内务府不但不缺钱,还略有盈余,正好满足了乾隆的用度需要。

由此可见,乾隆帝的用人是颇为矛盾的。一方面他在早年大力任用清廉有为的士大夫为政,一方面他又纵容了和?这样的滩污分子为非作歹,他的用人正如由盛而衰的“乾隆盛世”那样复杂多变。

前期的乾隆帝励精图治,有所作为,朝中士风清廉,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而到了中晚期的他志得意满,怠于政事,因此朝纲紊乱,出现了像和?这样的大滩官。可以说,“乾隆盛世”就是这样成于吏治,败于吏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