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通政司为何从开始的炙手可热变成了后面的无人问津?

通政司经历了什么,导致了它的衰败?

通政司衰败的主要原因为皇帝不临朝,内阁参与政事,以及相关通政司官员腐败不作为。

通政司,即通政使司。是由明朝朱元璋为保证其政治稳定以及国家权力正常运行的一项政治制度。通政司其前身是洪武三年(1370年)设置的察言司,明初丞相的权利盛大,朱元璋为除去中书省对其皇权的威胁,废除丞相制度,于洪武十年(1377年)将察言司改置为通政使司,以有利于皇权统治。

明代初期通政司的地位极高。有着“通达下情,关防诸司出入公文,奏报四方章奏,实封建言,陈情伸诉及军情声息灾异等事”的重任。时常理政时,由通政使要向皇帝朝中的各类事物,同时,通政司为明代官员“九卿”之一,其还兼有参与要政与司法的职能, 可议大政、大狱以及推文武大臣。此时,明代的六科言官还属于通政司下属机构。

通政司在洪武、永乐、洪熙、宣德四朝期间一直受到朝廷的重视。然而,于正统初年,英宗九岁上位,无法临朝治理政事,于是朝中政事由内阁三杨代帝秉政,通政司权利由此失去大半。

而到了明代中后期时,皇帝更加怠慢于政事,不临朝,使得章奏无法及时传达批阅,事物无法按时处理,通政司的地位更加每况愈下。通政司良好运行的前提是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的高度集权体制良好运行,但由于明代中后期的皇帝工作能力日渐消退,而内阁权力日渐增长,与其他衙门形成了有实无名的统属关系,这就使得通政司日渐受内阁摆布,其工作性质变得可有可无。

再加上明朝中期政府日益腐败,通政司部分官员的腐败使得工作质量急剧下降,也加速了通政司走向衰落的进程。

此时,六科作为明代的监察机构建立以后,有权接受各衙门的题本,并有”封驳之权“,逐渐代替通政司地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3
因为当时的制度发生了一定的改变通政司不再那么重要所以后来无人问津了。
第2个回答  2019-09-13
主要是到了明朝的后期,很多政事都交给了内阁和礼监处理,而且皇上也有为自己处理私人奏报的厂卫,所以后来变得无人问津。
第3个回答  2019-09-14
皇帝对于这个机构不再那么关注,自然就会慢慢的变成无人问津。
第4个回答  2019-09-13
明朝设置通政司主要是掌管朝廷的奏章文书,在明朝前期,皇帝们都还很勤于国事,认真批改奏章,通政司的地位也很高。
到了明朝中后期,皇帝一个比一个奇葩,要么不上朝,要么做木匠,要不当将军,他们不愿意批改奏折,就直接把朝廷的奏折交给内阁大臣处理,这样一来通政司就逐渐衰败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