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句话有什么典故?

如题所述

这个典故出自于《三国演义》。原话为:"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人所说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句话的意思是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扔掉又有点可惜。比喻事情进行下去没多大必要,就此放手又舍不得。也形容进退两难,犹豫不决,无可奈何。

典故的由来主要如下:当时,曹操与刘备对峙汉中, 两军相持不下。曹操见连日阵雨,粮草快要吃完,又无法取胜,心情十分忧虑。这时,士兵来问晚间的口令是什么,曹操正呆呆看着碗内鸡肋思想进退之计,便随口答道:鸡肋!当"鸡肋"这个口令传到主簿杨修那里,他自作聪明,怂恿兵士们收拾行装准备撤兵。士兵问为什么,杨修说:鸡肋啊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如今丞相进不能取胜,恐人耻笑,明天一定会下令退兵的。于是大家都相信了。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曹操便以鼓惑军心之名砍了杨修的头。

这句话也通常被用来形容生活、婚姻、电视剧、电影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28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句话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典故,出自《论语·为政篇》。这段典故是孔子对于治理国家的一种观点的表述。

在这个典故中,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厌识腥,不厌细,腥也。脍也,脍也,何厌之有?"意思是说,食物不要求多样,只要精致可口;肉食不要求多而丰盛,只要新鲜美味。如果食物变质了,虽然不再适合食用,但仍然觉得可惜,因为本来是好的食物。

这句话的含义是指对于一件本来有价值的事物,即使现在不再适合使用或享受,但仍然觉得可惜,因为它本来具有一定的价值或意义。它也可以用来比喻对于某种资源或机会的浪费,即使现在可能没有意义,但仍然感到可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8-01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并不是一个特定的典故,而是一句常用的成语。它的意思是指某种事物或经历已经失去了吸引力或意义,继续保留或继续从事已经没有意义,但又觉得放弃可惜。这句成语常用来形容对某种事物或经历的失去兴趣或滋味,但又不舍得放弃的心情。它可以用来形容对于某种工作、爱好、关系等的疲倦或厌倦,但又因为曾经的投入和付出而不愿意轻易放弃。这句成语常用于表达人们在面对一些事物或决策时的矛盾心情。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