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里的无明尽和老死尽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一、南怀瑾老师对“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的解读:
何谓无明?众生十八界不能放下,十八界盖覆佛性,佛性不明,名之无明,经云:
“真如不守自性,一念不觉,而有无明。”

真如人人有,但不守自己的岗位,经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便是真如守自性,凡夫真如不守自性,一念不觉而妄动,故有无明,无明无实体,有了无明必定有行,所谓不觉是无明,妄动就是行,行,分善行、恶行、不动行,总称为业行,行必有识,善行有善识,恶行有恶识,不动行有不动识,行即业,人业有人识——例如见水是水;天业有天识——见水如琉璃;饿鬼业有饿鬼识——见水成火焰。

有了识,业牵识走,去投胎,识与父精母血,三缘和合而成胎,是为名色,色是父精母血,自己的识是心,心有其名而无作用,所以称为名色,名色七日一变,四十九日后有五个胞:即头、双手、双脚,十个月后六根成熟,六根有入六尘的功能,故称为六入,小儿出生后与六尘相触,所谓六入缘触,触境有苦有乐,属受,故触缘受,受是果报,受果报时心生系著,故受缘爱,若乐受爱其长合,若苦受在诸法的空相、实相内,无凡夫苦集之法,亦无贤圣灭道之法,故谓无苦集灭道。
二、“慧海佛光”对“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的注释:
"无明",指痴暗的意思。为十二因缘中的一支。十二因缘又称"十二缘生"。是佛教"三世轮回"中的基本理论。这十二支为: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称"十二支"。据《俱舍论》卷九说,十二支的关系是:
  1. 无明缘行,"谓诸愚夫于缘生法不知唯行"。由于不懂得佛教缘生法,所以起惑造业。
  2. 行缘识,"由引业力,识相续流,如火焰行,往彼彼趣,凭附中有,驰赴所生结生有身。"前支的思想行为,作为引导力量,使识凭附中有,而向与其相应的投生处转生。
  3. 识缘名色,"于此趣中有名色生。"此"趣"指六趣中的诸"趣",善恶一共六道。此"趣",亦即"结生"一刹那之"有身",谓此"有身"于母胎中之心(名)、身(色)得到发育。
  4. 名色缘六入,"如是名色渐至成熟时,具眼等根,说为六处。"即胎儿由心身之混沌状态发育至有认识器官的分工。
  5. 六入缘识,"次与境合便有识生,三和故有顺乐等触。"六入,或六处与外境相合而生识,称为三和,触觉由此发生,此相当于幼儿的阶段。
  6. 触缘受,"依此便生乐等之受。"由有触觉便生苦乐及不苦不乐等受,此相当于所谓童年阶段。
  7. 受缘爱,"从此三受,引受三受。"由有感受,引生贪爱。三爱,指对世俗世界的执爱,这相当于所谓青年阶段。
  8. 爱缘取,"从欣受爱,起欲等取。"由有贪爱,便生出狂热的对世俗种种享受的追求,此相当于成年阶段。
  9. 取缘有,"由取为缘,积聚种种招后有业,说名为有。"由贪爱执取等思想行为,必然招致后世果报,就此能招后世果报言,这些思想行为总称为"有"。
  10. 有缘生,"有为缘故,识相续流,趣未来生。"由"有"产生后世之果报的思想行为,必然导致"来世"之再生。
  11. 生缘老死,"以生为缘,便有老死。"此下二支为一个总的因果循环链条,每两支间顺序成为一对因果关系,而配合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又可以概括为两重因果:由无明、行两支作为过去因,识、名色、六入、触、受五支则成为现在果;由爱、取、有三支作为现在因,行、老死则为未来果。此称。佛教认为,任一有情生命个体,在未来得到解脱之前,均依此因果链条的力量在三世和六趣中间流转,永无终时;而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不平等现状,也都可以从这一因果系列得到根源性的说明。
  总之,,人类之所以陷于悲剧,人类的痛苦所以没有终了之时,都由于它的桎梏。缘觉罗汉悟得生死转回的苦趣能够逆观老死苦的境界以生为因,生以有为因,有以取为因,取以爱为因,爱以受为因,受以触为因,触以六处为因,六处以名色为因,名色以识为因,识以行为因,行以无明为因,而无明以真空妙性为体,本来是虚妄。若能返妄归真,返本还灭,便无明灭,由无明灭,便有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也都随之而灭。这是,叫做"还灭门"。缘觉罗汉认为十二因缘为实有,便用功去消灭它;而大乘菩萨以般若妙慧观照这一境界,以为其未必是实在之体,应视同大虚空一般,因此说到底,凡夫流转于十二因缘中也属一种假说,从根本上看,仍是虚妄。只要达到了悟真实,扫除一切执著,把握因缘起而性空的谛义,也就空除了十二因缘。这才是大乘法门。达此境界,也便不再追求一己之私的解脱,不至于在"个人"的道德完善上下功夫,不会只追求了悟生死。因此才会悲心大振,无意于摆脱个人的十二因缘桎梏,而是投入世间,上行下化。不度空地狱,誓不成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3-13
心经里说,没有无明,也没有无明尽;没有老死,也没有老死尽。
无明就是不识本心,就是迷了,就是颠倒。无明尽就是迷惑颠倒都没有了,究竟成佛了。那么为什么说这些都没有呢?因为识得本心、见自本性,就会明白,佛不从修得,你无明了,你的本心也没有失,你觉悟了,你的本心,也没有再得一个,还是那个自性,成佛、做人、做畜生,都是那一个,无得无失。明白这个,就是真的“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烦恼即是菩提嘛。
同样,明白了真心本来面目,知道我们的本来是没有老死,也没有老死尽,因为本来面目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当然了,这其实是对有说空,其实我们的本来面目非生非灭,又可以现生现灭。非明非无明,现明现无明。非老死非老死尽,现老死现老死尽。
第2个回答  2014-03-13
十二因缘,正是我们轮回的原因,这十二个如下:
一、无明,
二、行,
三、识,
四、名色,
五、六入,
六、触,
七、受,
八、爱,
九、取,
十、有,
十一、生,
十二、老死
这十二个,是我们轮回的前提,只要有一个灭尽,就可以超越轮回。《心经》中,没有把十二个一一说出,只是用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来代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3-12
无明尽,已经明心见性、破无明,老死尽,已经解脱因缘、轮回。追问

心经里的菩提萨埵是什么意思?

追答

就是菩萨的意思。

第4个回答  2014-03-13
百度宣化上人法宝网,里面有很多宣化上人的讲经解经的专栏,那里有心经的讲解,去看看吧。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