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而大遗”中“小学”怎么解释 古义和今义

如题所述

小学:小的方面则要学习“小”指前文提及的“句读”

古义:学了小的方面   今义:对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小学而大遗,出自唐·韩愈《师说》,原句是:小学而大疑,吾未见其明也。句中:而,转折连词,可是。遗:弃。

扩展资料:

古代的学府:

最高学府

太学和国子监

汉代特别重视发展官学,重点是太学。自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创太学设置博士弟子50名,至汉成帝时增至3000人,质帝时太学生增至3万余人。汉代太学规模之宏大,世界罕见。隋文帝设国子寺,隋炀帝时改名国子监,是中国设立专门教育管理机构之始,一直延续到清代。

太学和国子监是封建王朝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在办学育人、繁荣学术、发展科举取士等方面,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专科学校

东汉末年创立的鸿都门学,南朝的史学、儒学、玄学,唐宋明三代分别创办的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画学、武学等,都属于培养某种专门人才而设立的专门学校。此外,还有研究科学、玄学,如唐朝咒禁学、崇玄学等,都属于特殊的专门学校。

贵族学校

东汉的四姓小侯学,唐朝的弘文馆,宋朝的宗学、诸王宫学及内小学,明朝的宗学,清朝的旗学、宗学等等,都属于以贵族子弟为教育对象的贵族学校。

短期学校

封建社会中央官学系统中,有少数学校,既不是高等学府,又不属于专科学校,更不是贵族学校,而是君王或执政大臣暂时开设时间短促无制度系统的学校,故称为短期学校。如宋代的外学、广文馆、四门学等都属这类短期学校。

另外宋朝中央政府在京都设立的普通国立小学,也属于中央官学的范围之内。

地方官学

中国古代的地方官学自西汉景帝时文翁在蜀郡设学宫开始。汉武帝对文翁设学宫甚为赞许,并诏令天下郡国皆设学宫。从此以后,有些郡开设学宫,至汉平帝元年始建立了地方学制度。按制度规定,郡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乡曰庠,聚曰序。

学校名称由此而来。东汉出现了“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的局面。魏晋南北朝地方官学衰废,“空有建学之名,而无弘道之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学而大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古代教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