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路街道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解放前夕,属江湾区第九保。1949年6月,属江湾区接管委员会。1950年,属江湾区江杨村、胜利村。1956年,属北郊区江杨乡、胜利乡。1958年,属宝山县先锋人民公社江杨生产大队,胜利生产大队。1984年9月,江杨村和胜利村部分土地划入闸北区,归属彭浦新村街道办事处。1988年1月,从彭浦新村街道析出,建立临汾路街道办事处,同年10月,正式对外办公。
地境系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北宋时,有南北干流泗塘河。移民迁入境地,逐步形成吴家宅、浦西宅、郭家宅。元末建小场庙。清代至民国初,有东西支流北长浜。民国13年(1924年),建造广肇山庄,占地300余亩,后扩展到1000多亩。
民国16年,筑岭南路,南接江场路(今铁路北郊站),北至广肇山庄。民国25年,筑场中路,东接中山路(今逸仙路)。民国26年,改建农村泥路为江杨路(今江杨南路)。
民国21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日军向江湾发动3次总攻,吴家宅、浦西宅一带为战场中心,民房十有八九毁于战火。民国26年八一三,日军又入侵上海,境地沦陷。解放前,境地为闭塞农村。1958年,市人民政府征用金家塘、杨家沿、小场庙等村农田和广肇山庄坟地,建造居民住宅和市交通运输局上运二场、市第三精神病院。1960~1975年间,黄河家具厂、上海标准件材料一厂、上海电机铸造厂、解放家具厂等市属工厂迁入江杨南路西侧。
1978~1985年间,市机电工业管理局在场中路、岭南路、临汾路等处,建造90多幢楼房,解决住房困难职工2300多户,7200多人。1985~1991年,区住宅办在阳泉路、汾西路、保德路等处,建造120多幢楼房,解决苏家巷、公兴路17弄、怡兴里、铁路上海站等动迁居民4500多户,1.3万多人。1988~1993年,虹口区住宅办,在阳曲路以东,阳泉路以西,保德路以南、汾西路以北,建造130多幢楼房,解决四平路、香烟桥、唐山里等危房、棚户拆迁居民4700多户,1.4万多人。1990年起,市区市政工程建设加快,旧房改造力度加大,特别是区内铁路上海站和不夜城等市政建设,使位于市区北部境地住宅建设迅速发展,动迁居民不断迁入,每平方公里人口从1958年1380人,增加到1993年近2万人。
1993年,街区建成居民住宅楼房400多幢(其中13层以上16幢),公建配套设施齐全,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市属、区属工厂18家,环龙商场彭浦分场、农工商六角亭批发市场、联华超市等市属、区属商店29家,街道企业72家,个体户90户,形成安业路、闻喜路、阳曲路等处商业网点。中学2所,小学5所,幼儿园、托儿所各4所。有岭南公园,市第三精神病院和临汾老年医院,区社会福利院、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公共汽车始发站有110、118、402、双层2路,途经有98路公交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6-01
  临汾路街道位于静安区东北部,是一个住宅小区集中区,始建于1988年10月,辖区范围:东起江杨南路,与虹口区毗邻;西至岭南路,与彭浦新村街道交界;南屹北郊站;北临北长浜,与宝山区接壤。总面积2.1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0万,现有居民约6万、25400余户,下划4个次网格街区,设20个居委会。是个正在建设与发展中的纯居民居住导入区,以普通市民为主要居住群体。临汾路街道驻保德路345号。1991年以来,街道坚持抓创建,已建成文明小区25个,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先进街道办事处,获市以上荣誉100多项。
  解放前夕,属江湾区第九保。1949年6月,属江湾区接管委员会。1950年,属江湾区江杨村、胜利村。1956年,属北郊区江杨乡、胜利乡。1958年,属宝山县先锋人民公社江杨生产大队,胜利生产大队。1984年9月,江杨村和胜利村部分土地划入闸北区,归属彭浦新村街道办事处。1988年1月,从彭浦新村街道析出,建立临汾路街道办事处,同年10月,正式对外办公。2015年10月,临汾路街道归属静安区管辖。
  地境系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北宋时,有南北干流泗塘河。移民迁入境地,逐步形成吴家宅、浦西宅、郭家宅。元末建小场庙。清代至民国初,有东西支流北长浜。民国13年(1924年),建造广肇山庄,占地300余亩,后扩展到1000多亩。
  民国16年,筑岭南路,南接江场路(今铁路北郊站),北至广肇山庄。民国25年,筑场中路,东接中山路(今逸仙路)。民国26年,改建农村泥路为江杨路(今江杨南路)。
  民国21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日军向江湾发动3次总攻,吴家宅、浦西宅一带为战场中心,民房十有八九毁于战火。民国26年八一三,日军又入侵上海,境地沦陷。解放前,境地为闭塞农村。1958年,市人民政府征用金家塘、杨家沿、小场庙等村农田和广肇山庄坟地,建造居民住宅和市交通运输局上运二场、市第三精神病院。1960~1975年间,黄河家具厂、上海标准件材料一厂、上海电机铸造厂、解放家具厂等市属工厂迁入江杨南路西侧。
  1978~1985年间,市机电工业管理局在场中路、岭南路、临汾路等处,建造90多幢楼房,解决住房困难职工2300多户,7200多人。1985~1991年,区住宅办在阳泉路、汾西路、保德路等处,建造120多幢楼房,解决苏家巷、公兴路17弄、怡兴里、铁路上海站等动迁居民4500多户,1.3万多人。1988~1993年,虹口区住宅办,在阳曲路以东,阳泉路以西,保德路以南、汾西路以北,建造130多幢楼房,解决四平路、香烟桥、唐山里等危房、棚户拆迁居民4700多户,1.4万多人。1990年起,市区市政工程建设加快,旧房改造力度加大,特别是区内铁路上海站和不夜城等市政建设,使位于市区北部境地住宅建设迅速发展,动迁居民不断迁入,每平方公里人口从1958年1380人,增加到1993年近2万人。
  1993年,街区建成居民住宅楼房400多幢(其中13层以上16幢),公建配套设施齐全,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市属、区属工厂18家,环龙商场彭浦分场、农工商六角亭批发市场、联华超市等市属、区属商店29家,街道企业72家,个体户90户,形成安业路、闻喜路、阳曲路等处商业网点。中学2所,小学5所,幼儿园、托儿所各4所。有岭南公园,市第三精神病院和临汾老年医院,区社会福利院、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公共汽车始发站有110、118、402、双层2路,途经有98路公交线。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