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目:自己的节奏

如题所述

话题:节奏
一、审题:快节奏、慢节奏、快慢结合的节奏、两相配合的节奏。
立意:
注意——将抽象具体化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例如:
——生活的节奏(取决于有没借助恰当的素材,否则就会泛泛而谈,反复反复,为800字而痛苦)

指向环境
——小院的生活节奏——城市的生活节奏——国家的生活节奏
——家乡的节奏

指向人
——90后的节奏
——慢节奏的爷爷、朋友
——按自己的节奏,执着于信念,不管窗外风云变幻

指向文化
——艺术——追随生命的节奏
——文化发展的节奏

指向节奏的配合
——大提琴的节奏和我的节奏的共鸣
——人与人节奏的配合,文化与文化的配合

二、范文(高三)
评价:文风大气、素材宽泛、语言洒 脱
不足:文化性强,生活性不足
文章规范性不够——起承转合不严谨、材料运用主次不分,叙议结合不成熟。

节奏
“式微,式微,胡不归?”——《式微》
何时起,我们的生活已经如此逼仄。毫无生气可言的灰色办公楼内,是相同的几千双高跟鞋和皮鞋踩踏出的一个城市的节奏,一个音符的,没有旋律的节奏。俯瞰高楼落地窗下行色匆匆人群中变化着的或快或慢的步伐,听着市井小民在街市里甚至算是嘈杂的旋律,这些城市精英的心里是否也会涌起一股类似于手中习惯了的咖啡般的苦涩?
不曾变化的节奏让心中的节拍器蒙上了一层尘埃。日日朝九晚五的快节奏生活的压迫感未必在起早摸黑的农人之下,至少那清晨的第一声鸡啼,归来时熟悉的犬吠都可以小小地“打乱”他们生活的节奏,让他们露出最真实的笑脸。夜夜从笙歌不息的场所拖着疲惫和困倦回到最熟悉的陌生家门,却告诉自己是身不由己,看到别人有车有房,让人如何甘心?完美地藏好真实的自己,第二天重新以精致的妆容踏上重复又重复的节奏。这样的生活让人心酸。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而现在的这个“君”,大概可以解释为奢华过后对于只求温饱那种生活的不满足吧!只是穿着高跟鞋在泥露中踩着同样的节奏行进罢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习惯了这样机械性的节奏,若有人在行进的路旁婉婉地唱出像《式微》这样温柔的守候时,他们会不会漏掉一拍,然后跟着这样美丽的诗经歌谣舞出最动人的节奏?
江南乌镇的方言里据说就有“式微”一词,在按节奏前行时若听到夕阳里的一声“式微,回家吃饭喽!”的温柔,明知唤的不是自己,是不是也会因为这样倚门而立的守候而慢下脚步,审视自己的人生?
心底那份柔软情愫柔软绽放,是心海深处波平浪稳的蔷薇岛屿。心中的节拍器原来可以打出如此动听的节奏。人生长行寂寞,赏心悦目却少,如果在天黑即将踏上归程时,得你一声唤,唤我回家食饭,那么这双脚无论是行在行露中,还是趟在泥水中,都可以慢下那本不是生活的节奏,对你展颜一笑了。
式微,待归。
陌上花开,有人候守,即使背着生活全部的重量,你依然可以缓缓归。

节奏
当你行走在毛茸茸的青苔石板路时,小心慢行,以免滑上一跤;当你踏步于雨中的小巷时,轻步慢行,以免水珠的跳跃溅湿你的裤子;当你对着清凉微风而行时,微微低头放缓脚步,以免无意间受了风寒。生活有时毋须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亦可轻轻地来,缓缓地走。
在早长莺飞,春雨淅沥的时节,离家的游子总会听见身后母亲暖透身心的嘱咐,“孩子,你路上小心,慢点儿开车,”那么平常,却无比动人、亲切与真实。路经邻家,那粉黛瓦墙边的女子便会放下手中的活儿,吴侬软语,捧来甜美的祝福:“慢点走,路上小心!”
的确,离家的步子不可太快,以免回过头去一切早已不在。正如《前方》中所说的,人生中最大的悲哀并不是渴望达到的目的地一直存在前方而无法抵达,而是人走在前方,而心挂念的是自己疾步快走而越来越远的家和家人。
昆德拉在《缓慢》中认识到了生活的快节奏,呼吁人们放慢脚步,以从容之心认识生活与自然。
生活中是有许多珍贵的东西需要你放缓脚步,慢行,驻足的。正好林清玄所言:“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只有以慢节奏来生活,才能得以全身心的感知。
沈从文是那么形容他那最亲切的湘西的:“生命中一切哀乐的事情,常是湿的。我常放下手头的事情,驻足在屋檐下或慢行在庭院间,打着油纸伞看雨,看雨失足地从云间滑落,那种感觉也是湿的,一切美极了。”也许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没有如湘西般多雨,没有如沈从文所述“湿湿”的感觉,但只要缓缓地行走,细细留心于身边的景与事,那种因湿湿的泪而产生的朦胧的景、淡淡的情,那种似雨非雨的“湿湿”的感觉也存在于心海。
没有马儿在我们身前快快地行,何必赶着马儿在后头快快地随呢?周国平说过:“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是本质,愈能牵动人的心。”慢点走,给予自然一个认识你的机会,给予自己一个归根的机会,一个牵动心灵的丝心海的筏的机会。

节奏
仿佛从远古的彼岸传来,那柔而缓的节奏,“咿呀”的响声。舟楫轻拍历史的洪流,一阵划水声、一阵破浪声,便穿越了时空。
如此缓慢的节奏,像跋涉了千年万年,仍在远方徘徊彳亍。你在那头回眸而笑,天际便盛放了朵朵牡丹,雍容或娇羞,却尽沾染上时间的沧桑。戏里,良辰美景却留不住生命匆匆而过的步伐;戏外,听者如醉如痴,青衫湿透。这就是昆曲的魅力吧!那一低首一扬眉,都沉淀着百年的无常世事,那一挥袖一甩袍,都积蓄了百年的厚重功力。
如果非要找到一种契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节奏,那必是昆曲了。它不似京剧的激越,更无流行音乐的急躁,却自有一番韵味。那是走过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白发老者,举止缓慢像是担心惊醒了历史;却自带了一种独特的节奏,敲击出一种别样的情怀。
从《牡丹亭》到《桃花扇》,花谢花开,年复一年。那水磨的调子,细腻像中国特产的豆腐,吴侬软语中吟唱出一段段传奇。那舒缓的节奏啊!是谁打着节拍,于是时光缓缓流淌,一部中国史合着昆曲的拍子,慢慢流逝。
或许在这一座座高楼起伏的城市中已很难寻觅昆曲的节奏。我们曾以为那将是永恒不变的中国人的个性,却在瞬间便天翻地覆了。现代的中国打着劳动号子的节拍,唱着致富的歌,与昆曲渐行渐远。有时泡一杯清茶,捧着一本古书,却再也找不到文人雅士的闲适。昆曲的一唱三叹湮没在城市,消逝在今天的中国。
我总想着,昆曲蕴含了中国人心底最美好的愿望,那悠悠的节奏,总不会被埋没的。它既唱出北方黄沙滚滚的雄浑,又奏出南方小桥流水的柔和;它既有少女如花明媚的笑靥,又如老者爬满皱纹的脸。我总想着,那悠悠的节奏,便是传统文化行进的节奏,澎湃的时空之浪洗不去它的鲜活,褪不掉它的厚重。
所以我始终相信,不管多么繁华的都市,建筑工地上的打夯声,道路上喇叭的鸣叫声遮盖不住那青石板路的尽头,一曲轻轻缓缓的昆曲遥遥奏响。那样一种永恒的节奏,应该被永恒地铭记。

节奏
靡靡之音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饶舌音乐兴起,摇滚乐受到膜拜。我们的生活,也如这音乐节奏之加快,如超音速飞机,最后不见影子,只剩一团尾气。
商业时代,一切都在快节奏。我们已经听腻也用腻了“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所谓人生格言,自然也厌倦了街边花开似的快餐店。我们快,我们赶,气喘吁吁,竟也乐此不疲。
《小王子》中曾提到过一种胶囊,似乎是吃一粒能维持几十倍于日常生活的饱腹感,发明者洋洋得意,却被小王子辩驳:“这样一来,我们如何才能享受美味佳肴,感受其中酸甜苦辣的微妙?”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也提到一种巧克力,吃一颗就会有无数种口味充斥口腔,但最后也以研发失败告终——作者、导演,都在以文艺的形式无情地揭露这样一个现实:节奏的盲目加快必然导致生活之无序,进而影响到对自我意识的塑造,生活因此变得荒诞而无味。
当然我也不支持漫无目的的慢,而是认为,要放慢脚步看清世界的真谛,把握生命的韵律。不得不提到流浪散文家舒国治,他穷尽半生,背着行囊在世界各地穿梭,走走停停,感悟思考。走是人的本能,而走得有目标、意义才是本事。他在旅途中拥有了现代人无比向往之的“理想的下午”,并深刻地抓住了城市之间进而文明之间的奇妙区别,将生活演绎得有滋有味。事实上,他在独有的节奏——尽管慢,尽管有曲折——中找到了自我,不是为了功成名就,而是捍卫了自我的完整性。我想,在他老去的时候回望人生,定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而不是空捧一个奖杯,同时作品不知去向。
诚然,要做到像舒国治那样,毕竟还要承受太多现实的压力,常人难以真正做到放下。但是,现实又是辩证的,我们要立足现实,却又不能陷于现实。节奏,也不能因其他乐器的干扰而混乱。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写了一个突然被画画击中的人,历尽艰辛,双目失明,却内心无比满足。作家刘瑜称他是“被梦想击中”的人。我们身处物资充裕的现代社会,诱惑不断干扰着人生的航向,而唯有回归内心,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像书中该人一样,摒弃一切外在的身份绑架,才能做好自己。
没错,把握生命的节奏,只做自己。

节奏
当一曲不知所云,快得失去了节奏的号称“神曲”的《忐忑》以不可阻挡的执着火遍大江南北的时候,这是一个已然失去了自己节奏的悲剧时代。
今天的我们共同见证了21世纪的头一个十年,十年里我们体验了高速互联网所带来的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感受了高速列车风驰电掣般的快速,感受了时代瞬息万变的发展……一切都在变快,我们的节奏就这样在不知觉中乱了本应有的上海市。生命本该是一曲清闲悠扬的高山流水吧,在和谐清音中舒缓流淌,如今,却成了失去控制的一曲陈词。新世纪的头十年,我们收获了许多,细品间,却又似乎除却纷乱的节奏,什么都没有收获到。
凡•高曾经这样说道:“我虽强烈地感到人的情形有如麦子,如果不被播到土里等待萌芽,便只能被磨碎以制成面包。”诚然,这颇为精准地道出了今天的我们所共有的焦虑:我们太久没有在“等待”中酝酿绸缪了,以至于在时代性的集体“磨碎”中成为了失去自我的碎片,在这个失去节奏的时代舞曲中,我们盲目地行走,却不知早已偏离了自我原有的方向。
节奏所带来的韵律是审美生命价值的最初本质体现。放慢上海市,用心去欣赏路途上的草长莺飞,这才是回归生命节奏最睿智的行走方式。
以之,曾经的韩少功,在1971年的除夕,决定逃离农村去做一个知识分子;而在30年后快速崛起的中国,他和妻子还有一只狗,踏上了返乡的路途。当外面的浮华世界带来的已是生命本体不能承受和跟进的快节奏,智者选择了依从心灵的最初向往走向朴素而简单的生活。没有多少人能拒绝川端康成诗意生活的感召:“凌晨四点钟,看见海棠花未眠。”----这样的恬情中的舒展之美,才是生命最本真的状态呵。
电影《立春》中的王彩玲是一个渴望去巴黎唱歌剧的小县城的女人。坐在一路向南的火车上,她这样说道:“春天来的时候,总觉得会发生点什么。然而到头来什么也没发生,就觉得自己错过了点什么。”今天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如王彩玲一样,渴望追上自己的梦想,然而心急的我们却忘了,当我们盲目地加快行进的节奏,那些属于个体生命难以抹灭的美丽风景也在无奈凋谢了。有一天当我们再次回首,却只看到一 路慌乱的足印时,我们已再也不能造访来时的路。
如同梭罗独生瓦尔登湖垂镏一天星河的心境,格列柯的画笔下永恒不变的落日的泰然,我们仍应想念,找回生命节奏才是不显遗憾的旅程。像海子一样,劈柴喂马,周游世界,总有这样一天,面朝大海,你看哪,那里正是春暖花开!

节 奏
徐 冉
提起节奏,便有精准腾突的鼓点敲响在我的耳边,那仿佛是埃及乐师击奏蛇皮鼓的变幻与动感,又如维吾尔小伙颤动铃片的欢快腾跃。节奏总是这样一个令人着迷而又心生敬畏的东西。
莫说节奏重复乏味,脱离音乐它本身就是引人入胜的乐音。稍懂音乐的人知道:二拍子朴实平常, 紧凑处抑可演奏进行曲的严整振奋;三拍子优柔缠绵,紧随舞步的踏点旋转着轻快愉悦; 四拍子沉郁顿挫,寂寂如低音号长鸣,岩浆在山底翻滚的积蓄。如果说一切的音乐高低变化是婀娜的女子,节奏便是她天生的身段,剥落粉彩的描摹与华丽闪烁的金丝银缕,眼前的女子胴体丰润,有着泥土的赤黑,那是原始的美正在散发动人的香气,是朴实无华的韵味酝酿而出。
节奏是一种框定,是行乐作文章的准则,它支撑起整个乐章的行云流水,扩展开诗篇的起承转合。广义的节奏不是鼓点响动,而是行动的宽紧舒卷,是版块间的连缀长短, 也是情绪氛围的转换。节奏的多义在于它无可比拟的表现张力。正如乐曲的节奏规定了并服务于所表现的情景与主题,诗文在节奏上准确把握便如食材上的绝妙搭配,品尝者惊异之余深深沉浸在色香味的淳厚中流转盼顾,醉心其中。由此可见,节奏的框定并非一种限制,而是铺垫和扶助,是美感的渲染营造,于有序齐整间打开进入艺术情境的大门。
世界有大美的节奏常令人沉醉其间不能自拔。表演者本无心击打,却传出存留千古的丁丁之声。嵇中散于洛阳城外打铁,向秀拉着风箱,不能目睹这两个风流男子所构成的奇特画面,听到的却是高低和声不紧不慢的偏离于主流宫廷音乐的奇响。这样的节奏美在两人同心和谐,美于刚直不屈,美于在血腥打压下漠视一切的生命解放。节奏在此,道出了生命的誓言。
现代人的匆匆步履间正消解节奏之美。我们听到的多是高跟鞋的生硬冰冷。于花开云散间静静停留片刻,节奏的留白或许更能点染开诗意的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自己的节奏

沸腾,嘈杂,一如摇滚乐队肆意的喧嚣,激情,却引人亢奋。
舒缓,安谧,一如钢琴黑白键演绎的优雅,清淡,却让人沉醉。
可还是有那么多人一头栽进了生活的酒吧,在舞池中伴着重金属的节奏,扭动身体,扭动青春。似是从身体的律动节奏中寻到了什么,便将灵魂也留在这里,尽情摇摆。不知道那一张张年轻面孔下的心是否安详,是否放松,在这鲜明的快节奏下。
或许,青春便是怒放,尽情绽放属于自己的所有美好的时光。但我更钦羡于昙花般的酝酿,而不是终日沉醉,沽名钓誉。
酒吧里的人来自何方?散场后又会走向哪里?或许更多的人是投身于社会的功名场,终日为着升迁,涨工资,讨好上司费劲脑汁。曾一度追逐,一度向前,像所有的凡夫俗子一样追逐什么,或许更准确地来说,是抢夺着什么。属于自己的功劳,属于自己的头衔,属于自己的朋友,都要,一一要来。一位朋友说:“以后,不要再争什么了。”当时的震惊已消退,伴随着是连日的沉思。这样的生活,或许是外人眼中的光鲜亮丽,可是个中酸楚,都只能独自咽下。是节奏太快了吧,不等万物自然发展便抢先要来,它累,你也累。
不知是否因为换了新环境,连我都诧异自己的改变。电脑里只有舒缓的歌曲,生活也波澜不惊。开始享受这般的美好,我想着总有那一天,要驻足丽江,走进乌镇,细细品味历史积淀的节奏之美,那里的人的节奏,应该是不紧不慢吧。
也爱上孔子。剖析来分析去,似乎孔夫子更符合原先的自己,其实不然。当夫子感叹于曾经理想社会的美好时,我明白,你我同道。爱你“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可贵精神,爱你对弟子的无比关怀,爱你时不时的诙谐幽默。或许依法治国是快节奏的人所做之事,那你——以德治国的你便是慢节奏的元老了吧。
慢节奏不是隐士们不理会世事,“让他去死吧!”让自己脱离尘世的生活;快节奏更不是追名逐利,留恋官场。无论是慢节奏,还是快节奏,用孔夫子的话说,即“矜而不争”,并非消极对待事物与自己,而是以一种不是为了自己的心来做事,为社会做实事,困难时也与大家一起共渡难关,只是,不是为了自己。懂得节奏的人总能“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吧。
也爱上了梭罗。梭罗孤身一人,远离尘嚣垂钓瓦尔登湖,于宁静下写下充满恬淡,智慧的书——《瓦尔登湖》。当外面的浮华世界带来的已是生命本体所不能承受和跟进的的快节奏时,智者选择已从心灵的最初向往走向朴素而诗意的生活。没有多少人能拒绝川端康成诗意生活的感召:“凌晨四点钟,看见海棠花未眠。”——这样恬静中的舒展之美,才是生命最本真的状态呵。
电影《立春》中的王彩玲是一个渴望去巴黎唱歌剧的小县城的女人。坐在一路向南的火车上,她这样说道:“春天来时,总觉得会发生点什么,然而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发生,就觉得自己错过了点什么。”今天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如同王彩玲一样,渴望追上自己的梦想,然而心急的我们却忘了,当我们盲目地加快进行的节奏,那些属于我们自己个体生命中难以抹灭的美丽风景也无奈凋谢了,有一天我们再次回首,却只看到一路慌乱的足印时,我们已再也不能造访来时的路。
悟透之时,让我们偕同朋友沉醉在大自然潮涨潮落、春华秋实的节奏里,顺其自然。抑或是在一个冬日的午后,捧一本书在慵懒的阳光下享受钢琴曲流淌下的美好吧。如同梭罗独在瓦尔登湖垂钓一天星河的心境,格列柯的画笔下永恒不变的落日的泰然,我们仍应想念,找回自己的节奏才是不显遗憾的旅程,像海子一样,劈柴喂马,周游世界,总有这样一天,面朝大海,你看哪,那里正是春暖花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4-05
可以写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自己独特的一面,但一定要是积极方面的!追答

亲,我的回答你满意吗?给个好评吧,或者你可以继续问我哦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