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希望详细解释三省六部制度,我会追加你50分哦...谢谢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这是唐代的三省六部名称。隋朝的六部名称稍异,为:吏、礼、兵、度支(后改为民)、都官(后改为刑)和工。)
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创立的。
隋文帝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和内侍)。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五省之中,只有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才是真正的中枢权力机构(秘书省掌图书典籍,职任较轻;内侍省掌侍奉宫掖,委以宦官)。三省各有分工:
内史省为决策机关,掌出纳帝命,起草诏敕;
门下省为审议机,掌进规献纳,纠正违阕;
尚书省为执行机关,掌军政庶务,敷奏万机。
三省的长官纳言、内史令、尚书令相当于秦汉时期的宰相。[1]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其下设吏、礼、兵、度支(后改为民)、都官(后改为刑)和工六部,与诸寺、台分别处理各类事务。每部设尚书为长官,总管本部政务。具体办事机构就是这是六部: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调动;
民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以及赋税、财政收支;
礼部,掌管祭祀、礼仪和对外交往;
兵部,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拔和兵籍、军械等;
刑部,掌管全国的刑律、断狱;
工部,掌管各种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
开始的时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六个办事机构。六部的长官为尚书。六部的设置成为后代封建国家中央政权的固定制度。
内史省和门下省是机要之司,内史省负责起草并宣行皇帝的制诏;门下省负责审查内史省起草的制诏和尚书省拟制的奏抄;尚书令下有尚书左、右仆射各一,左仆射判吏、礼、兵三部事,右仆射判度支、都官、工部三部事。尚书令与左、右仆射及六部尚书合称「八座」。开皇三年(583),改度支为民部;都官为刑部。
另设御史、都水二台,负责监察和水利,这样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新阶段。对唐及以后历代王朝影响都十分巨大。隋文帝建立的这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表明封建制度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自隋定制,一直沿袭到清朝。
到了唐代,在其中央机构中,三省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长官为中书令;
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为侍中;
尚书省是执行机构,长官是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21
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三省”指尚书省、中书省、(隋朝时称为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掌管行政,长官是尚书令和左、右仆射;中书省掌管军国政令,负责起草制定政策,也是决策机关,长官是中书令和中书侍郎;门下省掌管政令的审核,进行议论封驳,政令不善者可以驳回,长官是侍中(隋朝时称纳言)和门下侍郎。三省长官号为宰相。“六部”是尚书省统辖下的六部,即吏部、户部(隋朝时称度支)、礼部、兵部、刑部(隋朝时称都官)、工部,具体负责人事、财政、礼仪、科举、军事、刑法、工程等国家事务,各部长官称尚书。

“三省六部制”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趋于成熟。“三省”分掌决策、审议、执行之权,提高了国家机器的效率,减少了失误,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因此,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并对后世封建社会的官职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2个回答  2010-02-03
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尚书省权分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相权一分为三,皇权加强。三省相互制约,增加办事效率。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1-21
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尚书省权分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相权一分为三,皇权加强。三省相互制约,增加办事效率。
第4个回答  2012-08-07
呵呵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