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的辉煌成就

新中国60年的辉煌成就
例如,不平等条约,现在人民过的日子

新中国从1949年到2003年走过了54年辉煌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努力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取得了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社会商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益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辉煌成就。我们已经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贫穷落后、深受外国列强欺凌的旧中国改造建设成了屹立在世界东方、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初步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百年来的梦想。
纵向比较,新中国比旧中国国力大大增强,今非昔比
国内生产总值从1949年408亿元增长到1978年3624.1亿元和2002年102398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65.5倍,年平均增长8.3%,其中改革前后分别年增长7.4%和9.35%;按当年汇率计算,GDP从1949年194.3亿美元增长到1978年2157亿美元和2002年12371亿美元;将2002年与旧中国最高年(一般指1936年)相比较,比旧中国75.8亿美元高出162.2倍;据测算,2002年一天创造GDP达280.5亿元,合33.89亿美元,相当于1949年全年GDP408亿元的68.8%,相当于1936年全年GNP75.8亿美元的44.7%;一天产量超过1949年全年产量的还有钢(49.7 15.8万吨)、水泥(198.6 66万吨)、硫酸(8.36 4万吨)、生铁(46.8 25万吨),原油一天产量45.8万吨,比1949年全年产量12万吨增长2.82倍,比1943年全年产量32万吨增长43.1%等。2002年一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为43201.6亿元,为改革开放前29年投资总和7722.8亿元的5.59倍。现工业一年吃掉2.4亿吨钢材,超过美、日两国年产量的总和。现每年建筑工地浇灌的水泥相当于全球年产量的40%,世界年产玻璃的30%镶在了中国的高楼大厦上。在1982年以前每年新增财政收入100亿元十分困难,但近两年分别新增2990.8亿元和2527.9亿元。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新中国所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比国民党统治的旧中国最好年份要高出上百倍,比历代封建王朝要强千百倍、上万倍。由此说,中国共产党执政54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国力最强、人民生活改善最多的时期。新中国与旧中国相比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飞速发展。旧貌换新貌,真是今非昔比。
横向比较,中国比世界强国增速遥遥领先,强国富民
1950 2002年,中国GDP增长65.5倍、年增长8.3%,比同期美国增长4.75倍、年增长3.35%,比日本增长21.9倍、年增长6.05%,比英国增长2.46倍、年增长2.35%,比苏俄增长6.741倍、年增长3.95%,(1990年以前为苏联,年增6.05%,在此以后为俄罗斯,年增 3%),比澳大利亚增长6.762倍、年增4.0%(1950 2001),比德国增长5.075倍、年增3.55%(1951 2002),比法国增长5.266倍、年增3.6%(1951 2002年),比意大利增长5.568倍、年增3.7%,比加拿大增长5.879倍、年增3.85%(1951 2001年),比印度增长11.305倍、年增4.95%,要高出43.6倍和2.25个百分点(日本) 63.04倍和5.95个百分点(英国)。比亚洲所谓新兴国家和地区的GDP增速也要快。比韩国1956 2001年增长23.055倍、年增速7.15%,比新加坡1961 2001年增长21.917倍、年增长7.95%,比印尼1961 2001年增长8.1倍、年增速5.55%及我国台湾省1953 2002年增长43.44倍、年增速7.9%,仍然要高出0.35(新加坡) 2.75(印尼)个百分点,即增速快了4.4% 49.5%。按汇率法测算,中国GDP已从1949年194.3亿美元增到1978年2157亿美元和2002年12371亿美元,经济总量列世界位次从1949年的第13位上升到1978年的第8位和2001年以后的第6位,已高于意大利,列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6大经济强国。据世界银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已从2000年50194亿美元(比按汇率法测算高出3.648倍)增到2002年58762亿美元(比按汇率法测算高出3.75倍),仅低于同期美国的96127亿美元(2000年)和101379亿美元(2002年),超过日本的33944亿美元(2000年)和33400亿美元(2002年,比上年零增长),列世界第2大经济强国。由于致力于工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使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就业结构:1949年为91.5 3.5 5.0,到1978年分别为70.5 17.4 12.1,转变到2002年50.0 21.4 28.6,其中一产就业人数2002年分别比1978年和1949年减少20.5 41.5个百分点;二产分别提升4 17.9个百分点;三产提升16.5 23.6个百分点;产值结构:1949年分别为68.4 12.7 18.9,1978年分别为28.1 48.2 23.7,2002年转变为14.5 51.8 33.7,其中一产降低13.6 53.9个百分点,二产提升3.6 39.1个百分点;三产提升10 14.8个百分点。上述一产下降,二产在工业化初期急剧上升然后减速并下降,三产从渐长到大幅度增长,符合经济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来源于二、三产业快速发展,2002年比1949年GDP新增额中二产和三产贡献率为85.7%,按改革开放前后划分,在前29年主要靠工业贡献率达64.3%(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年增长速度),近24年工业和社会服务业贡献率高达76.8%。
中国农业增加值从1949年279亿元增到1978年1018.4亿元和2002年148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891倍,年增长3.75%,在1950 2001年间,美国为1.65%、日本1.0%、英国1.1%、德国1.2%、法国1.5%,印度2.7%、苏俄1.25%(其中苏联1950 1990年年增速为2.4%,俄罗斯1991 2001年为 3.05%),在1952 2001年间,意大利为1.05%,加拿大为1.5%,澳大利亚在1953 2001年为2.15%。此外我国的台湾省在1953 2002年为3%。中国农业增速虽然比我国工业增速要低,但比上述各国和地区要高出25% 2.75倍。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除大豆外,都有较大幅度上升,如谷物从第2位上升到第1位,肉类从第3位上升到第1位,棉花从第4位,花生、油菜籽从第2位上升到第1位,水果从1980年第10位上升到第1位,水产品从1985年第3位上升到第1位,甜菜、牛奶和橡胶的位次有所上升,茶叶从第3位上升到第2位,只有大豆从第2位下降到第4位。
中国工业增加值从1949年50.5亿元增到1978年1607亿元和2002年4593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80.5倍,年递增12.75%,比同时期美国年增3.65%、日本年增7.9%、德国年增4%、英国年增1.9%、法国年增3.5%、印度年增5.6%、苏俄年增4.5% 其中苏联1950 1990年为6.6%、俄罗斯1991 1999年为 4.1% ,(以上外国年增率为1950 2001年的数据),要高出4.85 日本 10.85 英国 个百分点,即快了61.4% 5.71倍。比意大利、加拿大在1949 2001年的4.55%和3.95%也快了1.8 2.23倍;比澳大利亚在1953 2001年年增2.8%要快3.55倍;比我国台湾省在1953 2002年年增9.9%仍然快了28.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都列世界前列。钢、煤、水泥、化肥、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服装、鞋帽、空调器、电风扇等产品列世界第1位,发电量、化纤、棉布、人造板材列第2位,能源总量、轮胎、食糖、纸张列第3位,合成橡胶列第4位,原油、汽车列第5位,新闻纸列第9位,原木列第10位。中国工业增加值2002年以5549.7亿美元列世界第4位。我国工业化水平已由1952年的25.9%提高到1978年的62%和2001年的77%(指工业与农业的增加值、就业人数比较之和),初步实现了工业现代化。
中国外贸53年来平均每年以15.2%速度(其中出口年增15.4%,进口年增15.05%)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外贸占世界贸易位次大大提升,其中出口列世界位次,从1950年列26位(1959年列第12位)降到1978年的第32位,再上升到2002年的第5位贸易大国。截至2003年7月底,累计批准“三资”企业44.64万个,合同外资额8872.3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813.2亿美元。中国利用外资近十年来一直列发展中国家首位,其中2002年因美国大幅度减少,中国以527.4亿美元列世界第1位。虽然建国以来总人口纯增74286万人,增长137.1%,平均每年增长1.60%,但由于GDP以8.3%速度快速增长,人均GDP仍然从1949年75元增到2002年7997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增长6.55%。按当年官方汇率测算,约从35.7美元增到2000年856美元和2002年966美元,即到2000年已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达到800美元以上,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按联合国划分标准,现中国人均GDP,高于700美元以下的低收入国家,低于756 9265美元中等收入国家,约列世界银行排列168个国家和地区中的109位,列联合国排列207个国家和地区的第140位,已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占消费额的比重)已由建国初期的80%和90%降低到1978年57.5%和67.7%,再降到2002年的37.7%和46.2%,分别比1978年和建国初期降低19.8 21.5和42.3 43.8个百分点。按恩格尔划分标准,中国农村居民(低于50%)现处于温饱向小康水平迈进阶段;城镇居民家庭已从小康向富裕水平迈进阶段。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从1952年8.6亿元增到1978年210.6亿元和2002年86910.6亿元,50年增长10104.9倍(按现价计算),年增长20.2%;全国人口平均拥有储蓄存款从1.5元增到21.9元和6766元,50年增长4509.7倍,年增长18.3%,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战略设想。
新中国54年来取得了经济迅速发展、国力不断壮大、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等辉煌成就。目前也存在着产业和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尚未优化、投资低技术重复扩张、财政赤字和债务加重、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总之,新中国54年取得了旧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新中国54年的辉煌成就

新中国从1949年到2003年走过了54年辉煌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努力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取得了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社会商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益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辉煌成就。我们已经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贫穷落后、深受外国列强欺凌的旧中国改造建设成了屹立在世界东方、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初步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百年来的梦想。
纵向比较,新中国比旧中国国力大大增强,今非昔比
国内生产总值从1949年408亿元增长到1978年3624.1亿元和2002年102398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65.5倍,年平均增长8.3%,其中改革前后分别年增长7.4%和9.35%;按当年汇率计算,GDP从1949年194.3亿美元增长到1978年2157亿美元和2002年12371亿美元;将2002年与旧中国最高年(一般指1936年)相比较,比旧中国75.8亿美元高出162.2倍;据测算,2002年一天创造GDP达280.5亿元,合33.89亿美元,相当于1949年全年GDP408亿元的68.8%,相当于1936年全年GNP75.8亿美元的44.7%;一天产量超过1949年全年产量的还有钢(49.7 15.8万吨)、水泥(198.6 66万吨)、硫酸(8.36 4万吨)、生铁(46.8 25万吨),原油一天产量45.8万吨,比1949年全年产量12万吨增长2.82倍,比1943年全年产量32万吨增长43.1%等。2002年一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为43201.6亿元,为改革开放前29年投资总和7722.8亿元的5.59倍。现工业一年吃掉2.4亿吨钢材,超过美、日两国年产量的总和。现每年建筑工地浇灌的水泥相当于全球年产量的40%,世界年产玻璃的30%镶在了中国的高楼大厦上。在1982年以前每年新增财政收入100亿元十分困难,但近两年分别新增2990.8亿元和2527.9亿元。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新中国所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比国民党统治的旧中国最好年份要高出上百倍,比历代封建王朝要强千百倍、上万倍。由此说,中国共产党执政54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国力最强、人民生活改善最多的时期。新中国与旧中国相比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飞速发展。旧貌换新貌,真是今非昔比。
横向比较,中国比世界强国增速遥遥领先,强国富民
1950 2002年,中国GDP增长65.5倍、年增长8.3%,比同期美国增长4.75倍、年增长3.35%,比日本增长21.9倍、年增长6.05%,比英国增长2.46倍、年增长2.35%,比苏俄增长6.741倍、年增长3.95%,(1990年以前为苏联,年增6.05%,在此以后为俄罗斯,年增 3%),比澳大利亚增长6.762倍、年增4.0%(1950 2001),比德国增长5.075倍、年增3.55%(1951 2002),比法国增长5.266倍、年增3.6%(1951 2002年),比意大利增长5.568倍、年增3.7%,比加拿大增长5.879倍、年增3.85%(1951 2001年),比印度增长11.305倍、年增4.95%,要高出43.6倍和2.25个百分点(日本) 63.04倍和5.95个百分点(英国)。比亚洲所谓新兴国家和地区的GDP增速也要快。比韩国1956 2001年增长23.055倍、年增速7.15%,比新加坡1961 2001年增长21.917倍、年增长7.95%,比印尼1961 2001年增长8.1倍、年增速5.55%及我国台湾省1953 2002年增长43.44倍、年增速7.9%,仍然要高出0.35(新加坡) 2.75(印尼)个百分点,即增速快了4.4% 49.5%。按汇率法测算,中国GDP已从1949年194.3亿美元增到1978年2157亿美元和2002年12371亿美元,经济总量列世界位次从1949年的第13位上升到1978年的第8位和2001年以后的第6位,已高于意大利,列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6大经济强国。据世界银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已从2000年50194亿美元(比按汇率法测算高出3.648倍)增到2002年58762亿美元(比按汇率法测算高出3.75倍),仅低于同期美国的96127亿美元(2000年)和101379亿美元(2002年),超过日本的33944亿美元(2000年)和33400亿美元(2002年,比上年零增长),列世界第2大经济强国。由于致力于工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使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就业结构:1949年为91.5 3.5 5.0,到1978年分别为70.5 17.4 12.1,转变到2002年50.0 21.4 28.6,其中一产就业人数2002年分别比1978年和1949年减少20.5 41.5个百分点;二产分别提升4 17.9个百分点;三产提升16.5 23.6个百分点;产值结构:1949年分别为68.4 12.7 18.9,1978年分别为28.1 48.2 23.7,2002年转变为14.5 51.8 33.7,其中一产降低13.6 53.9个百分点,二产提升3.6 39.1个百分点;三产提升10 14.8个百分点。上述一产下降,二产在工业化初期急剧上升然后减速并下降,三产从渐长到大幅度增长,符合经济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来源于二、三产业快速发展,2002年比1949年GDP新增额中二产和三产贡献率为85.7%,按改革开放前后划分,在前29年主要靠工业贡献率达64.3%(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年增长速度),近24年工业和社会服务业贡献率高达76.8%。
中国农业增加值从1949年279亿元增到1978年1018.4亿元和2002年148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891倍,年增长3.75%,在1950 2001年间,美国为1.65%、日本1.0%、英国1.1%、德国1.2%、法国1.5%,印度2.7%、苏俄1.25%(其中苏联1950 1990年年增速为2.4%,俄罗斯1991 2001年为 3.05%),在1952 2001年间,意大利为1.05%,加拿大为1.5%,澳大利亚?953 2001年为2.15%。此外我国的台湾省在1953 2002年为3%。中国农业增速虽然比我国工业增速要低,但比上述各国和地区要高出25% 2.75倍。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除大豆外,都有较大幅度上升,如谷物从第2位上升到第1位,肉类从第3位上升到第1位,棉花从第4位,花生、油菜籽从第2位上升到第1位,水果从1980年第10位上升到第1位,水产品从1985年第3位上升到第1位,甜菜、牛奶和橡胶的位次有所上升,茶叶从第3位上升到第2位,只有大豆从第2位下降到第4位。
中国工业增加值从1949年50.5亿元增到1978年1607亿元和2002年4593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80.5倍,年递增12.75%,比同时期美国年增3.65%、日本年增7.9%、德国年增4%、英国年增1.9%、法国年增3.5%、印度年增5.6%、苏俄年增4.5% 其中苏联1950 1990年为6.6%、俄罗斯1991 1999年为 4.1% ,(以上外国年增率为1950 2001年的数据),要高出4.85 日本 10.85 英国 个百分点,即快了61.4% 5.71倍。比意大利、加拿大在1949 2001年的4.55%和3.95%也快了1.8 2.23倍;比澳大利亚在1953 2001年年增2.8%要快3.55倍;比我国台湾省在1953 2002年年增9.9%仍然快了28.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都列世界前列。钢、煤、水泥、化肥、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服装、鞋帽、空调器、电风扇等产品列世界第1位,发电量、化纤、棉布、人造板材列第2位,能源总量、轮胎、食糖、纸张列第3位,合成橡胶列第4位,原油、汽车列第5位,新闻纸列第9位,原木列第10位。中国工业增加值2002年以5549.7亿美元列世界第4位。我国工业化水平已由1952年的25.9%提高到1978年的62%和2001年的77%(指工业与农业的增加值、就业人数比较之和),初步实现了工业现代化。
中国外贸53年来平均每年以15.2%速度(其中出口年增15.4%,进口年增15.05%)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外贸占世界贸易位次大大提升,其中出口列世界位次,从1950年列26位(1959年列第12位)降到1978年的第32位,再上升到2002年的第5位贸易大国。截至2003年7月底,累计批准“三资”企业44.64万个,合同外资额8872.3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813.2亿美元。中国利用外资近十年来一直列发展中国家首位,其中2002年因美国大幅度减少,中国以527.4亿美元列世界第1位。虽然建国以来总人口纯增74286万人,增长137.1%,平均每年增长1.60%,但由于GDP以8.3%速度快速增长,人均GDP仍然从1949年75元增到2002年7997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增长6.55%。按当年官方汇率测算,约从35.7美元增到2000年856美元和2002年966美元,即到2000年已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达到800美元以上,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按联合国划分标准,现中国人均GDP,高于700美元以下的低收入国家,低于756 9265美元中等收入国家,约列世界银行排列168个国家和地区中的109位,列联合国排列207个国家和地区的第140位,已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占消费额的比重)已由建国初期的80%和90%降低到1978年57.5%和67.7%,再降到2002年的37.7%和46.2%,分别比1978年和建国初期降低19.8 21.5和42.3 43.8个百分点。按恩格尔划分标准,中国农村居民(低于50%)现处于温饱向小康水平迈进阶段;城镇居民家庭已从小康向富裕水平迈进阶段。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从1952年8.6亿元增到1978年210.6亿元和2002年86910.6亿元,50年增长10104.9倍(按现价计算),年增长20.2%;全国人口平均拥有储蓄存款从1.5元增到21.9元和6766元,50年增长4509.7倍,年增长18.3%,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战略设想。
新中国54年来取得了经济迅速发展、国力不断壮大、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等辉煌成就。目前也存在着产业和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尚未优化、投资低技术重复扩张、财政赤字和债务加重、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总之,新中国54年取得了旧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27
新中国从1949年到2003年走过了54年辉煌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努力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取得了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社会商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益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辉煌成就。我们已经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贫穷落后、深受外国列强欺凌的旧中国改造建设成了屹立在世界东方、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初步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百年来的梦想。
纵向比较,新中国比旧中国国力大大增强,今非昔比
国内生产总值从1949年408亿元增长到1978年3624.1亿元和2002年102398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65.5倍,年平均增长8.3%,其中改革前后分别年增长7.4%和9.35%;按当年汇率计算,GDP从1949年194.3亿美元增长到1978年2157亿美元和2002年12371亿美元;将2002年与旧中国最高年(一般指1936年)相比较,比旧中国75.8亿美元高出162.2倍;据测算,2002年一天创造GDP达280.5亿元,合33.89亿美元,相当于1949年全年GDP408亿元的68.8%,相当于1936年全年GNP75.8亿美元的44.7%;一天产量超过1949年全年产量的还有钢(49.7 15.8万吨)、水泥(198.6 66万吨)、硫酸(8.36 4万吨)、生铁(46.8 25万吨),原油一天产量45.8万吨,比1949年全年产量12万吨增长2.82倍,比1943年全年产量32万吨增长43.1%等。2002年一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为43201.6亿元,为改革开放前29年投资总和7722.8亿元的5.59倍。现工业一年吃掉2.4亿吨钢材,超过美、日两国年产量的总和。现每年建筑工地浇灌的水泥相当于全球年产量的40%,世界年产玻璃的30%镶在了中国的高楼大厦上。在1982年以前每年新增财政收入100亿元十分困难,但近两年分别新增2990.8亿元和2527.9亿元。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新中国所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比国民党统治的旧中国最好年份要高出上百倍,比历代封建王朝要强千百倍、上万倍。由此说,中国共产党执政54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国力最强、人民生活改善最多的时期。新中国与旧中国相比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飞速发展。旧貌换新貌,真是今非昔比。
横向比较,中国比世界强国增速遥遥领先,强国富民
1950 2002年,中国GDP增长65.5倍、年增长8.3%,比同期美国增长4.75倍、年增长3.35%,比日本增长21.9倍、年增长6.05%,比英国增长2.46倍、年增长2.35%,比苏俄增长6.741倍、年增长3.95%,(1990年以前为苏联,年增6.05%,在此以后为俄罗斯,年增 3%),比澳大利亚增长6.762倍、年增4.0%(1950 2001),比德国增长5.075倍、年增3.55%(1951 2002),比法国增长5.266倍、年增3.6%(1951 2002年),比意大利增长5.568倍、年增3.7%,比加拿大增长5.879倍、年增3.85%(1951 2001年),比印度增长11.305倍、年增4.95%,要高出43.6倍和2.25个百分点(日本) 63.04倍和5.95个百分点(英国)。比亚洲所谓新兴国家和地区的GDP增速也要快。比韩国1956 2001年增长23.055倍、年增速7.15%,比新加坡1961 2001年增长21.917倍、年增长7.95%,比印尼1961 2001年增长8.1倍、年增速5.55%及我国台湾省1953 2002年增长43.44倍、年增速7.9%,仍然要高出0.35(新加坡) 2.75(印尼)个百分点,即增速快了4.4% 49.5%。按汇率法测算,中国GDP已从1949年194.3亿美元增到1978年2157亿美元和2002年12371亿美元,经济总量列世界位次从1949年的第13位上升到1978年的第8位和2001年以后的第6位,已高于意大利,列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6大经济强国。据世界银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已从2000年50194亿美元(比按汇率法测算高出3.648倍)增到2002年58762亿美元(比按汇率法测算高出3.75倍),仅低于同期美国的96127亿美元(2000年)和101379亿美元(2002年),超过日本的33944亿美元(2000年)和33400亿美元(2002年,比上年零增长),列世界第2大经济强国。由于致力于工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使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就业结构:1949年为91.5 3.5 5.0,到1978年分别为70.5 17.4 12.1,转变到2002年50.0 21.4 28.6,其中一产就业人数2002年分别比1978年和1949年减少20.5 41.5个百分点;二产分别提升4 17.9个百分点;三产提升16.5 23.6个百分点;产值结构:1949年分别为68.4 12.7 18.9,1978年分别为28.1 48.2 23.7,2002年转变为14.5 51.8 33.7,其中一产降低13.6 53.9个百分点,二产提升3.6 39.1个百分点;三产提升10 14.8个百分点。上述一产下降,二产在工业化初期急剧上升然后减速并下降,三产从渐长到大幅度增长,符合经济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来源于二、三产业快速发展,2002年比1949年GDP新增额中二产和三产贡献率为85.7%,按改革开放前后划分,在前29年主要靠工业贡献率达64.3%(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年增长速度),近24年工业和社会服务业贡献率高达76.8%。
中国农业增加值从1949年279亿元增到1978年1018.4亿元和2002年148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891倍,年增长3.75%,在1950 2001年间,美国为1.65%、日本1.0%、英国1.1%、德国1.2%、法国1.5%,印度2.7%、苏俄1.25%(其中苏联1950 1990年年增速为2.4%,俄罗斯1991 2001年为 3.05%),在1952 2001年间,意大利为1.05%,加拿大为1.5%,澳大利亚在1953 2001年为2.15%。此外我国的台湾省在1953 2002年为3%。中国农业增速虽然比我国工业增速要低,但比上述各国和地区要高出25% 2.75倍。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除大豆外,都有较大幅度上升,如谷物从第2位上升到第1位,肉类从第3位上升到第1位,棉花从第4位,花生、油菜籽从第2位上升到第1位,水果从1980年第10位上升到第1位,水产品从1985年第3位上升到第1位,甜菜、牛奶和橡胶的位次有所上升,茶叶从第3位上升到第2位,只有大豆从第2位下降到第4位。
中国工业增加值从1949年50.5亿元增到1978年1607亿元和2002年4593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80.5倍,年递增12.75%,比同时期美国年增3.65%、日本年增7.9%、德国年增4%、英国年增1.9%、法国年增3.5%、印度年增5.6%、苏俄年增4.5% 其中苏联1950 1990年为6.6%、俄罗斯1991 1999年为 4.1% ,(以上外国年增率为1950 2001年的数据),要高出4.85 日本 10.85 英国 个百分点,即快了61.4% 5.71倍。比意大利、加拿大在1949 2001年的4.55%和3.95%也快了1.8 2.23倍;比澳大利亚在1953 2001年年增2.8%要快3.55倍;比我国台湾省在1953 2002年年增9.9%仍然快了28.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都列世界前列。钢、煤、水泥、化肥、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服装、鞋帽、空调器、电风扇等产品列世界第1位,发电量、化纤、棉布、人造板材列第2位,能源总量、轮胎、食糖、纸张列第3位,合成橡胶列第4位,原油、汽车列第5位,新闻纸列第9位,原木列第10位。中国工业增加值2002年以5549.7亿美元列世界第4位。我国工业化水平已由1952年的25.9%提高到1978年的62%和2001年的77%(指工业与农业的增加值、就业人数比较之和),初步实现了工业现代化。
中国外贸53年来平均每年以15.2%速度(其中出口年增15.4%,进口年增15.05%)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外贸占世界贸易位次大大提升,其中出口列世界位次,从1950年列26位(1959年列第12位)降到1978年的第32位,再上升到2002年的第5位贸易大国。截至2003年7月底,累计批准“三资”企业44.64万个,合同外资额8872.3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813.2亿美元。中国利用外资近十年来一直列发展中国家首位,其中2002年因美国大幅度减少,中国以527.4亿美元列世界第1位。虽然建国以来总人口纯增74286万人,增长137.1%,平均每年增长1.60%,但由于GDP以8.3%速度快速增长,人均GDP仍然从1949年75元增到2002年7997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增长6.55%。按当年官方汇率测算,约从35.7美元增到2000年856美元和2002年966美元,即到2000年已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达到800美元以上,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按联合国划分标准,现中国人均GDP,高于700美元以下的低收入国家,低于756 9265美元中等收入国家,约列世界银行排列168个国家和地区中的109位,列联合国排列207个国家和地区的第140位,已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占消费额的比重)已由建国初期的80%和90%降低到1978年57.5%和67.7%,再降到2002年的37.7%和46.2%,分别比1978年和建国初期降低19.8 21.5和42.3 43.8个百分点。按恩格尔划分标准,中国农村居民(低于50%)现处于温饱向小康水平迈进阶段;城镇居民家庭已从小康向富裕水平迈进阶段。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从1952年8.6亿元增到1978年210.6亿元和2002年86910.6亿元,50年增长10104.9倍(按现价计算),年增长20.2%;全国人口平均拥有储蓄存款从1.5元增到21.9元和6766元,50年增长4509.7倍,年增长18.3%,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战略设想。
新中国54年来取得了经济迅速发展、国力不断壮大、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等辉煌成就。目前也存在着产业和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尚未优化、投资低技术重复扩张、财政赤字和债务加重、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总之,新中国54年取得了旧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2个回答  2009-12-27
新中国54年的辉煌成就

新中国从1949年到2003年走过了54年辉煌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努力克服前进中的艰难险阻,取得了综合国力明显增强、社会商品极大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对外经济日益活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辉煌成就。我们已经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贫穷落后、深受外国列强欺凌的旧中国改造建设成了屹立在世界东方、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初步实现了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百年来的梦想。
纵向比较,新中国比旧中国国力大大增强,今非昔比
国内生产总值从1949年408亿元增长到1978年3624.1亿元和2002年102398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65.5倍,年平均增长8.3%,其中改革前后分别年增长7.4%和9.35%;按当年汇率计算,GDP从1949年194.3亿美元增长到1978年2157亿美元和2002年12371亿美元;将2002年与旧中国最高年(一般指1936年)相比较,比旧中国75.8亿美元高出162.2倍;据测算,2002年一天创造GDP达280.5亿元,合33.89亿美元,相当于1949年全年GDP408亿元的68.8%,相当于1936年全年GNP75.8亿美元的44.7%;一天产量超过1949年全年产量的还有钢(49.7 15.8万吨)、水泥(198.6 66万吨)、硫酸(8.36 4万吨)、生铁(46.8 25万吨),原油一天产量45.8万吨,比1949年全年产量12万吨增长2.82倍,比1943年全年产量32万吨增长43.1%等。2002年一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为43201.6亿元,为改革开放前29年投资总和7722.8亿元的5.59倍。现工业一年吃掉2.4亿吨钢材,超过美、日两国年产量的总和。现每年建筑工地浇灌的水泥相当于全球年产量的40%,世界年产玻璃的30%镶在了中国的高楼大厦上。在1982年以前每年新增财政收入100亿元十分困难,但近两年分别新增2990.8亿元和2527.9亿元。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新中国所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比国民党统治的旧中国最好年份要高出上百倍,比历代封建王朝要强千百倍、上万倍。由此说,中国共产党执政54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国力最强、人民生活改善最多的时期。新中国与旧中国相比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飞速发展。旧貌换新貌,真是今非昔比。
横向比较,中国比世界强国增速遥遥领先,强国富民
1950 2002年,中国GDP增长65.5倍、年增长8.3%,比同期美国增长4.75倍、年增长3.35%,比日本增长21.9倍、年增长6.05%,比英国增长2.46倍、年增长2.35%,比苏俄增长6.741倍、年增长3.95%,(1990年以前为苏联,年增6.05%,在此以后为俄罗斯,年增 3%),比澳大利亚增长6.762倍、年增4.0%(1950 2001),比德国增长5.075倍、年增3.55%(1951 2002),比法国增长5.266倍、年增3.6%(1951 2002年),比意大利增长5.568倍、年增3.7%,比加拿大增长5.879倍、年增3.85%(1951 2001年),比印度增长11.305倍、年增4.95%,要高出43.6倍和2.25个百分点(日本) 63.04倍和5.95个百分点(英国)。比亚洲所谓新兴国家和地区的GDP增速也要快。比韩国1956 2001年增长23.055倍、年增速7.15%,比新加坡1961 2001年增长21.917倍、年增长7.95%,比印尼1961 2001年增长8.1倍、年增速5.55%及我国台湾省1953 2002年增长43.44倍、年增速7.9%,仍然要高出0.35(新加坡) 2.75(印尼)个百分点,即增速快了4.4% 49.5%。按汇率法测算,中国GDP已从1949年194.3亿美元增到1978年2157亿美元和2002年12371亿美元,经济总量列世界位次从1949年的第13位上升到1978年的第8位和2001年以后的第6位,已高于意大利,列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6大经济强国。据世界银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已从2000年50194亿美元(比按汇率法测算高出3.648倍)增到2002年58762亿美元(比按汇率法测算高出3.75倍),仅低于同期美国的96127亿美元(2000年)和101379亿美元(2002年),超过日本的33944亿美元(2000年)和33400亿美元(2002年,比上年零增长),列世界第2大经济强国。由于致力于工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使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就业结构:1949年为91.5 3.5 5.0,到1978年分别为70.5 17.4 12.1,转变到2002年50.0 21.4 28.6,其中一产就业人数2002年分别比1978年和1949年减少20.5 41.5个百分点;二产分别提升4 17.9个百分点;三产提升16.5 23.6个百分点;产值结构:1949年分别为68.4 12.7 18.9,1978年分别为28.1 48.2 23.7,2002年转变为14.5 51.8 33.7,其中一产降低13.6 53.9个百分点,二产提升3.6 39.1个百分点;三产提升10 14.8个百分点。上述一产下降,二产在工业化初期急剧上升然后减速并下降,三产从渐长到大幅度增长,符合经济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来源于二、三产业快速发展,2002年比1949年GDP新增额中二产和三产贡献率为85.7%,按改革开放前后划分,在前29年主要靠工业贡献率达64.3%(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年增长速度),近24年工业和社会服务业贡献率高达76.8%。
中国农业增加值从1949年279亿元增到1978年1018.4亿元和2002年148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891倍,年增长3.75%,在1950 2001年间,美国为1.65%、日本1.0%、英国1.1%、德国1.2%、法国1.5%,印度2.7%、苏俄1.25%(其中苏联1950 1990年年增速为2.4%,俄罗斯1991 2001年为 3.05%),在1952 2001年间,意大利为1.05%,加拿大为1.5%,澳大利亚?953 2001年为2.15%。此外我国的台湾省在1953 2002年为3%。中国农业增速虽然比我国工业增速要低,但比上述各国和地区要高出25% 2.75倍。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除大豆外,都有较大幅度上升,如谷物从第2位上升到第1位,肉类从第3位上升到第1位,棉花从第4位,花生、油菜籽从第2位上升到第1位,水果从1980年第10位上升到第1位,水产品从1985年第3位上升到第1位,甜菜、牛奶和橡胶的位次有所上升,茶叶从第3位上升到第2位,只有大豆从第2位下降到第4位。
中国工业增加值从1949年50.5亿元增到1978年1607亿元和2002年4593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80.5倍,年递增12.75%,比同时期美国年增3.65%、日本年增7.9%、德国年增4%、英国年增1.9%、法国年增3.5%、印度年增5.6%、苏俄年增4.5% 其中苏联1950 1990年为6.6%、俄罗斯1991 1999年为 4.1% ,(以上外国年增率为1950 2001年的数据),要高出4.85 日本 10.85 英国 个百分点,即快了61.4% 5.71倍。比意大利、加拿大在1949 2001年的4.55%和3.95%也快了1.8 2.23倍;比澳大利亚在1953 2001年年增2.8%要快3.55倍;比我国台湾省在1953 2002年年增9.9%仍然快了28.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都列世界前列。钢、煤、水泥、化肥、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服装、鞋帽、空调器、电风扇等产品列世界第1位,发电量、化纤、棉布、人造板材列第2位,能源总量、轮胎、食糖、纸张列第3位,合成橡胶列第4位,原油、汽车列第5位,新闻纸列第9位,原木列第10位。中国工业增加值2002年以5549.7亿美元列世界第4位。我国工业化水平已由1952年的25.9%提高到1978年的62%和2001年的77%(指工业与农业的增加值、就业人数比较之和),初步实现了工业现代化。
中国外贸53年来平均每年以15.2%速度(其中出口年增15.4%,进口年增15.05%)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外贸占世界贸易位次大大提升,其中出口列世界位次,从1950年列26位(1959年列第12位)降到1978年的第32位,再上升到2002年的第5位贸易大国。截至2003年7月底,累计批准“三资”企业44.64万个,合同外资额8872.3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813.2亿美元。中国利用外资近十年来一直列发展中国家首位,其中2002年因美国大幅度减少,中国以527.4亿美元列世界第1位。虽然建国以来总人口纯增74286万人,增长137.1%,平均每年增长1.60%,但由于GDP以8.3%速度快速增长,人均GDP仍然从1949年75元增到2002年7997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增长6.55%。按当年官方汇率测算,约从35.7美元增到2000年856美元和2002年966美元,即到2000年已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达到800美元以上,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按联合国划分标准,现中国人均GDP,高于700美元以下的低收入国家,低于756 9265美元中等收入国家,约列世界银行排列168个国家和地区中的109位,列联合国排列207个国家和地区的第140位,已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下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占消费额的比重)已由建国初期的80%和90%降低到1978年57.5%和67.7%,再降到2002年的37.7%和46.2%,分别比1978年和建国初期降低19.8 21.5和42.3 43.8个百分点。按恩格尔划分标准,中国农村居民(低于50%)现处于温饱向小康水平迈进阶段;城镇居民家庭已从小康向富裕水平迈进阶段。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从1952年8.6亿元增到1978年210.6亿元和2002年86910.6亿元,50年增长10104.9倍(按现价计算),年增长20.2%;全国人口平均拥有储蓄存款从1.5元增到21.9元和6766元,50年增长4509.7倍,年增长18.3%,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战略设想。
新中国54年来取得了经济迅速发展、国力不断壮大、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等辉煌成就。目前也存在着产业和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尚未优化、投资低技术重复扩张、财政赤字和债务加重、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总之,新中国54年取得了旧中国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12-28
屈辱
帝国主义者在因次侵略战争中,大规模地屠杀中国人民。1900年八国联军烧杀抢掠,将5万多人的塘沽镇变成空无一人的废墟,使拥有100万人的天津在烧杀之后仅存10万人,进入北京后,杀人不计其数,仅庄王府一处就杀死1700多人。在1937年开始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战争中,2100余万人被打死打伤,1000余万人被残害致死。其中,在1937年12月13日后的6个星期内,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就杀害了30万人。

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殖民统治,使中国人民备受凌辱,毫无人格尊严可言。那时,外国侵略者享有不受中国法律官辖的“治外法权”。1946年12月24日,北平发生美国士兵皮尔逊强奸北京大学女生沈崇的暴行,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但是,罪犯却由美国单方面处理,被宣布无罪释放。列强在中国设立的“租界”,拥有行政、立法、司法、警察和财政大权,成为完全独立于中国的行政和法律制度之外的“国中之国”。1885年,外国侵略者甚至在上海法租界公园门口公然竖起“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肆无忌惮地侮辱中国人的人格。

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了1100多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财富进行了大规模的疯狂掠夺。据统计,近百年来,外国侵略者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掠去战争赔款和其他款项达白银1000亿两。其中《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8个不平等条约就勒索赔款19.53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1901年收入的16倍。而日本仅通过《马关条约》勒索的赔款2.3亿两白银,就相当于当时日本国家财政四年半的收入。侵略者在战争中的破坏和抢劫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1937—1945年),中国有930余座城市被占领,直接经济损失达62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过5000亿美元。国家主权丧失,社会财富遭洗劫,使中国人民失去了最起码的生存条件。

吃饱穿暖,这是长期陷于饥寒交迫困境的中国人民的最低要求。旧中国的历代政府不仅没有能解决这一问题,反而加重了人民的灾难。在旧中国,只占农村人口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70%的贫雇农却只占有10%的土地;占人口极少数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垄断着80%的工业资本,操纵着全国的经济命脉。中国人民遭受着地租、赋税、高利贷和工商资本的层层盘剥,其所受的剥削和贫困的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据统计,1932年,仅苛捐杂税的名目就多达1656种,捐额约占农民收获量的60%至90%。加上反动政府在政治上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充当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大小军阀割据,长期战乱不已,使人民灾骏深重,生存维艰。据估算,旧中国有80%的人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几乎每年都有几万到几十万人因饥饿而死。一遇自然灾害,更是饿殍遍野。1931年,华东地区水灾,造成370多万人死亡。1943年,仅河南省饿死者就达300万人,另有1500万人靠啃草根、吃树皮度日,濒临死亡边缘。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政府发动内战,榨取民脂民膏,造成经济全面崩溃。1946年,各地饿死1000万人。1947年,全国饥民竟达1亿多人,占当时全国人口的22%。

成就
现在,中国有了原子弹,美国的反应是这样的:
对中国态度有较大变化,以前是以施压为主,之后开始"套近乎".在中国第一次核试验之前,美国把中国看作苏联的”附属国”,直到中苏关系断裂,美国才开始考虑和中国建交,但又迟迟不作决定.核试验成功后,美国开始意识到中国的重要性.中国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外界力量支撑维持,或者华约,或者北约,中国必须选一个.中共倾向于前者,但苏联态度冷淡.美国则抓住了机会,率先向中国伸出友好之手,这样,中国的核力量将不会对美国构成威胁.
苏联的反应是这样的:
对中国依然冷漠,克里姆林宫认为中国离开苏联对中国的发展是一大障碍,中国将不得不归附苏联,支持其在中东的扩张.事实当然并非如此!
其他国家:
第三世界国家开始大规模向中国靠拢.北约则毫不担心,因为中共的核军备远不如超级大国

参考资料:顺便把屈辱也告诉你了啊,不采纳我的就宰了你

第4个回答  2009-12-27
最主要的是人民的生活好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