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体制为什么能使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如题所述

1925 年12 月俄共(布)“十四大”通过了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路线,确定把苏联从一个输入机器装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装备的国家。1926—1928 年,是苏联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在此期间,一方面进行工业建设,另一方面探索工业化的道路,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在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政策问题上,党内进行了不同意见的争论,最后确立了斯大林的主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统一计划,集中管理,实行高积累、高速度,迅速消灭非社会主义经济成份。1927 年12 月,联共(布)“十五大”通过“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的指示”的决议,指出计划应注意消除国民经济中的不平衡现象,正确处理工业与农业、重工业与轻工业、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但强调高速发展重工业。根据决议精神,并考虑到某些无法预测的客观条件,国家计委起草了两个“一五”计划(1928—1932)的方案即最高方案(又称最佳方案)和最低方案(又称初步方案)。最高方案比最低方案的指标高20%。在领导机关审查讨论时,布哈林、李可夫等人赞成最低方案,主张工农业的均衡发展,但遭到斯大林的批判。1929 年4 月,党的第十六次代表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最高方案,5 月经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批准。计划规定,国民经济总投资为6469500 万卢布。经过苏联人民的艰苦努力,“一五”计划提前9 个月完成。1932 年工业总产值比1928 年增长了102%,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70.7%,但消费资料生产只完成计划的73.5%,农业产量下降到历史上最低水平。从1933 年起开始实施“二五”计划(1933—1937)。计划规定国民经济总投资为1375 亿卢布,并要完成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考虑到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计划把发展轻工业放在重要地位。计划规定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6.5%,其中轻工业为18.5%,重工业为14.5%。“二五”计划也提前9 个月完成。在“二五”计划期间有4500 个工业企业投入生产,工业产量比1932 年增加120%。但由于种种原因,轻工业和农业分别只完成计划的85.4%和76.9%,而重工业完成121.3%,因此农轻重比例失调情况没有解决。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苏联基本上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形成了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消灭了工业中的非社会主义成份,使苏联的工业总产值由原来的世界第五位和欧洲第四位跃居为世界第二位和欧洲第一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25
斯大林模式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经济建设路线,开展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工业强国。但是,苏联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本身的严重缺陷和弊端,日益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成为后来苏东剧变的历史根源。
第2个回答  2013-12-25
高度集中,专注。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其他行业都为工业服务。
第3个回答  2013-12-25
因为权力资金高度集中于国家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