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为什么被蒙古打败?

南宋为什么被蒙古打败?就没有一点胜利的机会吗?钓鱼城之战对蒙古没有影响吗

在很多人印象中,南宋军事实力羸弱,所以最终被蒙古人灭国实属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事实真相却并没有那么简单。蒙古帝国的实力在当时虽然如日中天,但也不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比如在征服高丽的过程中,蒙古人前后花了数十年时间,最后才勉强迫使高丽国王接受了蒙古帝国的宗主国地位。

另一方面,南宋也并非弱不禁风,一座小小的合州钓鱼城就成功阻挡住了蒙古大军的主力部队,最后连帝国大汗蒙哥也丧命于此。因此,蒙古和南宋双方的实力对比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夸张。那么问题来了,南宋为什么打不过蒙古呢?

蒙古帝国历史上对南宋共发起过三次主要侵略战争。第一次发生在窝阔台执政时期,结果是双方互有胜负;第二次发生在蒙哥执政时期,结果是蒙哥在合州钓鱼山被南宋的抛石机击中,重伤而亡(一说患痢疾病逝),蒙古宗王们为了争夺汗位而主动停止了在各条战线上的军事行动;第三次发生在忽必烈执政时期,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征战后,南宋最终被灭国。

从战争的时间跨度来看,蒙古帝国对南宋并不具备压倒性军事优势。蒙古人之所以要坚持南侵,除了奉行其扩张的基本国策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因为对南宋来说,收复中原故土是国家的头等大事,虽然当时南宋还不具备此种实力,但南方富庶的环境有可能让南宋随时崛起,蒙古人需要在南宋变成更强大对手前将其征服。

不过,和蒙古人在西征战场上攻无不克所不同的是,中国南方对蒙古大军来说存在着许多无法克服的障碍。比如蒙古骑兵在南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下无法发挥自身优势。南方湿热的天气不仅让蒙古士兵叫苦不迭,连马匹也难以适应。此外,南宋还拥有一支装备精良的水军部队。

虽然南宋和蒙古帝国在总体实力上确实存在着一定差距,但南宋这边也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的话,未必没有翻盘的机会。然而在经过十几年的抵抗后,南宋最终还是遭遇了亡国之灾。导致南宋灭亡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首要原因并非双方军事实力过于悬殊,而是南宋内部问题让对手有了可乘之机。

在十三世纪中期,南宋内部一些有权有势的地主阶层通过勾结官府压迫农民大肆敛财,同时他们又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权获得免交税赋的特权。如此一来,不仅百姓生活变得困苦,朝廷也因无法收到足够的税收,导致在财政方面捉襟见肘。这种恶性循环使得朝廷行政效率低下和军队战斗力大幅下降。

从六十年代开始,权臣贾似道试图通过改革约束谋取暴利的外戚、宦官、官吏。他通过强硬手段“清洗”了一批官吏,并让自己的亲信在重要岗位上任职。但是贾似道的反对者依然大有人在,其中不乏以清廉而闻名的人物,这就导致南宋朝廷内部出现了愈演愈烈的两极分化局面。

当忽必烈下令对南宋发起全面战争的时候,南宋内部却陷入了无止境地纷争之中。在大敌当前的局面下,这种内耗所产生的破坏作用又被加倍放大了。

在蒙古人长达十几年的侵略战争中,南宋内部因意见不统一导致长期处于被动防守状态。虽然南宋军民抵御外敌的决心令人钦佩,但最高统治阶层举棋不定的决策却多次错失战机。而一些南宋将领在对朝廷失去信心后,选择了投敌叛国,这更是给风雨飘摇中的南宋朝廷予以致命打击。最终,当蒙古人在丁家洲战役中击败贾似道率领的十三万宋军后,南宋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末路。

参考文献:《宋史》、《元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10
以下三个因素就是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这对于现在也很有借鉴意义,值得我们深思。

原因一:全国性的仇金情绪造成外交战略失误。

蒙古崛起之后,虽然多次战胜金国,但终究无法消灭金国,只得寻求与南宋合作。虽然当时有人反对,但很快被弥漫全国的仇恨所淹没。即使后来金哀宗陈明利害关系、苦苦哀求也没有改变局面。而最终的结果是南宋亲自毁掉了自己的藩篱,实属自毁长城之举。

如果当时南宋选择不作为,至少可以赢得30年的准备时间。我不明白,为什么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南宋政府不能理智地放下已经过去一百多年的仇恨,反而却要寻求自掘坟墓的灭亡之道呢?!

原因二:恶性通货膨胀引发经济危机。   众所周知,南宋军队采取的是募兵制。由于宋朝生产力极高,人民从事生产可以创造很多财富。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以极高的工资才能吸引人们参军。这样造成的军费开支往往高的惊人。以北宋仁宗时期的陕西为例,和平时期每年的军费开支就达到了2000万贯,战时更是高达3300万贯,恐怕也仅有宋朝能承受如此数额。可以想象,在蒙古不断侵略的情况下,南宋的军费开支会多么可观,这给南宋政府的财政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为了缓解巨额军费造成的财政危机,南宋政府在准备金不足的情况下饮鸩止渴式地大量发行会子,会子严重贬值,会子与铜钱的汇率不断走低,这实际上造成了会子信用的破产。景定五年(1264年)开始,宰相贾似道制定一系列错误的经济政策,造成了恶性通货膨胀,经济开始严重衰退,国家财政收入非但没有按预期增加,反而开始逐步下滑。

原因三:过度依赖外贸,国家经济结构性脆弱。

在南宋中期,关税收入占据财政收入的15%以上,这笔收入对于维持巨额的军费开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当时蒙古海军远不能与南宋抗衡,无法封锁南宋赖以生存的“海上丝绸之路”,但蒙古灭掉那些与南宋有海上贸易往来的国家之后,“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名存实亡了。

失去了大量关税之后,加上通货膨胀引发的经济危机,南宋的年财政收入由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的10000万贯左右下降到宋度宗咸淳年间(1265-1274年)的6000万贯左右。连年的战争将原本强大的南宋经济彻底拖垮。

就这样,在以上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南宋一步步走向了灭亡的深渊,只留下让人扼腕叹息的厓山遗恨。
第2个回答  2017-07-10
南宋偏安一隅,文恬武嬉,武备松弛。而此时蒙古已经打下中亚跟西亚,从西亚运来铜炮轰开了南宋城池的城门。中原的防御战丧失优势。长期的战争没有让南宋人提高警惕,认为蒙古会很快退回大漠,没有看见他们的野心,再加上蒙古人从西亚调来作战凶悍的色目人,回回人,其作战能力与萨拉森人的马木留克骑兵不相上下。南宋全民陶醉在海运带来的巨额财富之中,已经没有人在愿意去死战。人民并没有对外族统治有个明显的认识,对统治阶级的更替麻木不仁。由于中国自古的产马地被胡人占领,只能被动防御而无法对蒙古造成有效的杀伤(没有明朝的火器水平)。再有就是宋朝的募兵制所带来的弊端,庞大的兵饷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战斗力,各地厢军的战斗力不值一提,用来守土可想而知。文官对军队的指挥,外行指导内行。宋朝开始的“朱成理学”完成了对汉民族血性的阉割。
那个时候的钓鱼城继续抵抗和坚守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如果非要说意义的话,只能说是民族情怀,一种不愿意被外来民族统治的精神在驱使着他们顽强抵抗。
第3个回答  2017-07-10
这个没有什么奇怪的,就像一个人一样,到了该死亡的年纪,你用再好的药,用再好的医生资源,最多只能短暂的延续你的生命,根本不可能让你一辈子长生不老。
中国的封建王朝是“家天下”,一家一姓的统治最致命的地方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君主越来越昏庸,国家机构越来越腐朽,到了最后无可挽回的时候就只能用暴力的方式推翻,然后建立一个新的王朝,周而复始的循环。
再说,北宋灭亡之后,南宋毫无进取之心,后来的君主大多数都沉迷于个人享受之中,灭亡的时候是南宋最好反扑的机会,但是由于统治者的昏庸,失去了机会,让蒙古获得了金国灭亡的所有利益,最后连自己也赔进去了。关于你收的钓鱼城,他坚守了39年,但是又有什么用?距离朝廷太远,而且南宋小朝廷之后,抱着少帝跳海自杀,南宋已经彻底忘了,那个时候的钓鱼城继续抵抗和坚守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如果非要说意义的话,只能说是民族情怀,一种不愿意被外来民族统治的精神在驱使着他们顽强抵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