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五大姓氏(好的话再加分)

(邓,侯,彭,廖,文)
1.来源
2.祖先。成就
3.历史·
(要做报告~·麻烦详细一点·)

1. 李 - 在香港拥有很高的人口比例,也是华人社群中最常见的姓氏之一。李姓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和文化地位,代表着智慧、勇气和家族荣耀。2. 陈 - 为香港第二大姓氏,代表了无数在香港创业的闽南华人家族。陈姓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非常常见,相信大部分港民都有认识或听过姓陈的朋友或家人。3. 张 - 是中国最为常见的姓氏之一,在香港也有很多人姓张。张姓代表着刚毅、坚强和果敢的性格,几乎跟中华民族历史一样悠久。4. 王 - 是在华人社区中非常常见的姓氏,代表着尊贵、权威和领袖风范。王姓的气场和情操也让很多人感到敬畏和渴望。5. 黄 - 代表着勤奋、实干和智慧,是在华人社群中非常常见的姓氏。黄姓在中国南方和港台地区非常常见,在历史上也有很多知名人士和英雄人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23
通过飞过海飞过海飞过海飞过海飞过海飞过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邓氏

  新界邓氏,原籍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白沙村,其祖汉黻公本是北宋承务郎,宦游入粤,喜粤风俗之淳,在开宝六年 (973) , 卜宅於粤的宝安岑田 (今日锦田) ,立籍居住 (注二) 。至四世祖符公,在神宗熙宁二年 (1069) 登进士第,授阳替令,后来宦游至本区,因觉风土优美,乃奉三代考妣,迁葬於此,并在圭角山下,创力瀛斋,建书楼,讲书讲学,其后更置客馆书田於里附郭北门之桥,发膏火以资养四方来学之士。因此,符公乃为邓氏迁居香港新界的始祖。

  七世祖邓铣,字元亮,南宋时为赣县令。建炎三年 (1129) ,金人南下,铣公起兵勤王,护卫隆知太后等於虔州,获功勋,并在战乱中救获未室皇姬,后来以之许配其子惟汲。惟汲与皇姬隐居岑田庄舍,生四子 : 林、杞、槐、梓。绍兴间 (1191-1194 年间) ,惟汲公先卒,皇姬命长子林持手书见光宗,帝追封惟汲为税院郡马,赐祭田六顷,以及东莞地区的山场饷渡等,四子皆封国舍。长子林之子孙居粉岭龙跃头,三子槐子孙居大头、黎洞等地,四子梓后人居锦田、厦村、辋井、西山、东头、元朗、官涌、大屿山塘福及东涌、上下高莆等地。

  邓铣族兄元祯公在南宋年间自岑田迁居屏山开基,是为屏山房始祖。其后子孙繁衍,遂分建坑尾、坑头、塘坊、新村、桥头围、洪屋、灰沙围及上章围等村 (注六)。

  邓氏小史
  邓氏家族在锦田有悠久历史,当地不少古�都与这个家族有关。追溯锦田邓氏要算到北宋初年,当年邓氏祖先邓汉黻由江西省迁居广东,并於锦田一带开枝散业。后来,邓的四世孙邓符於北宋熙宁二年中进士,授封为阳春县县令。而锦田的得名,其实与邓氏家族甚有渊源,事缘明朝万历十五年,新安县西部发生大旱以至饥荒,其时锦田水尾村的邓元勋捐出一千石粮食赈灾,后来知县邱体乾得知此事,遂将地方易名为锦田,意为锦绣之乡的意思。

  清康熙九年 (1670) ,原居广东嘉应州吉梅乡的邓君会公,自惠州归善迁移新安长莆,后来徙青衣立业。其七世的廷桂公,於康熙二十七年 (1688) 迁居锦田横台山。其后,该族后人继分迁荃湾,禾塘咀及上下葵涌等地。

  文氏
  新界文氏,原籍江西省永新北乡钱市,南宋景定间 (1260 -1264) ,其祖天瑞公随堂兄璧公赴惠州居住。其后,堂兄文天祥抗元兵败被执,从容就义,天瑞公则南逃今深圳地,定居三门东清后坑。

  天瑞公无子,堂兄璧公以三子京子入继,其后人孟常公居新田,遂为新田房开基祖:荫公居屏山,后大埔泮涌村附近,其后人分今泰坑。

  文祥:清代洋务派首领之一,盛京(近辽宁沈阳市)正红旗人。他曾历任清朝工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1861年充任总理衙门大臣,参加「祺祥政变」。后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他奉行奕忻的主张,竭力推行洋务「新政」。

  一些人名...

  文廷式:政治名人,江西萍乡人,光绪进士,曾任翰林院侍读学士。他赞成光绪亲政,支持康有为发起强学会,因而受到慈禧太后的嫉视,被参革职。戊戌变法发生后,东渡日本。他能诗词,也有慨叹时事之作,著有《云起轩诗抄》、《闻尘偶记》等。文康:小说家,满洲镶红旗人,曾官徽州知府,后改任驻藏大臣,以病未就任,卒於家中。晚年作有《儿女英雄传》。

  文徵明:明代书画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诗文书画皆工,由精於画。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名重於时,子弟甚多,人称「吴门派」 文彭:篆刻家、书画家,文徵明长子,继承家学,亦善书画,而精於篆刻,风格工稳,与何震并称「文何」。

  文嘉:画家,文徵名次子,工小楷书,善画山水,笔墨秀润,兼能花卉。

  文彦博:北宋宰相,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他前后任事约50年之久,名闻四夷,后被封为潞国公。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76年任南宋右丞相被派往元军中谈判,后被扣留。脱险后,南下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联合抗元。1278年被俘,作《过零丁洋》以明志。后被押送至元大都,几经威逼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遇害。

  文种:春秋时楚国人在越国任大夫,辅佐越王勾践,君臣刻苦图强,终於灭亡吴国。后勾践听信谗言,赐剑命他自杀。五、另根据河南社旗县文姓后人文武先生收藏的(一九八七年二月修订的)《文族宗谱》中记载:河南社旗县文姓是在明朝初期由山西洪桐县迁居到河南唐河县李店,后又迁至河南社旗县朱集乡文洼村。

  廖氏

  新界廖氏,原籍福建汀州,其祖仲杰公於元朝末年,居新界境内,初住屯门,再福田,三徙双鱼境内,在元至正十年 (1350) 定居上水。

  廖姓源流有下列三大主流的记述
  1、廖姓是「颜」姓和「缪」姓二姓合并而更改的「廖」姓 。
  颜姓是冠盖之官,缪姓是居衣裳之职。
  商朝末年,殷商纣王暴虐无道,荒淫绝谏,残杀忠良,朝臣臣民离心。 颜姓和缪姓就放弃官职,隐居起来(在今武威附近)。后来二人恐怕子孙被追踪受到连累,两人商量把二姓合并为廖姓,以表示志同道合,留形不忘本源。

  2、依据「廖氏源流序」(大清乾院进士翰林院学士裔孙 鸿章字羽明)的另一谱世:

  廖氏在商代为子姓,商王封叔安於汝南郡(今河南省汝南县)叫做飂。

  至春秋时将飂姓更改为廖姓,这是廖姓的由来 。(迄今有二千五、六百年的历史)

  3、廖姓的由来出自周朝姬姓,周文王的儿子伯廖的后代子孙,以其名字中的”廖”为氏,望族居住在钜鹿郡(今河北省平乡县)。

  廖氏的郡望有武威、汝南及钜鹿的分别。

  侯氏
  新界侯氏,原籍广东番禺。北宋时,侯五郎今上水地区,五传至仲猷公,才迁居河上乡。仲猷公生卓峰,卓峰生六子:明初,长二三四子皆居河上乡。五子迁谷田,清乾隆末年,其后人迁居金钱及燕岗:道光初年,其后人亦有分迁凤岗。

  历史来源

  「侯」源出:

  一、出自姬姓。以爵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春秋时晋国哀侯及其弟?侯皆被晋武公所杀,子孙逃奔他国,以原封爵位"侯"为氏。魏国侯嬴即为其后裔。

  二、出自姒姓。据《姓氏考略》云:夏后氏之裔,受封于侯国,子孙以为氏。

  三、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侯奴氏、侯伏氏,进入中原后皆改为汉字单姓"侯"氏。

  家族名人

  侯弘实

  唐代人,少年时曾梦见自己变为彩虹,饮水於河。有一僧人给他相面说:"此霓龙也。"成人后,官至节度使。

  侯芭

  西汉巨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扬雄的弟子,学习《太玄》、《法言》。这两书是扬雄仿造《易经》和《论语》而作。

  侯道华

  唐代芮城人,好读子书与经史,手不释卷。曾在道院中静养。相传一天,从市中喝醉归来,用力砍院前的松枝,说:"不要妨碍我飞到高处去。"七天后,松树上有云鹤出现,并传出笙歌,侯道华飞坐在松顶,挥手成仙而去。

  候继图

  三国时蜀汉人,曾游览大慈寺,拾到桐叶一片,上面写有诗七联,便藏了起来,后来娶任氏女为妻,方知诗乃出自此妇之手。

  侯方域(西元1618-1654年)

  字朝宗,明末清初河南郡商邱人,擅长古文与写诗,效法韩愈、欧阳修。与方以智、冒襄、陈贞慧合称为四公子。侯方域曾与名妓李香君相爱,权贵田仰迷恋香君的色和艺,欲强娶香君,香君至死不从,血溅扇面。时人杨文骢借血迹绘成桃花。孔尚任根据此故事写成传奇《桃花扇》。

  地望分布

  河北省西北部

  仲猷公四弟仲宴公后人,在元代时开基谷丰岭:清初,其后人再迁居丙岗。

  彭氏

  新界彭氏,原籍江西宜春庐陵。北宋年间,彭延年为潮州知事,后居潮州揭阳县浦口村。北宋末年,金人南侵,延年公六子遂居各地:其五子 迁居广东东莞,开基立业中公遂为东莞彭氏始祖。

  公两传至桂公,在南宋年间,携子 然居新安境内,以稼穑开基,初居龙山,后因邓氏与其为邻,并僭龙山地区,故该地彭氏遂徙居楼:明万历年间,复徙居粉璧岭,立围居住。然 然公生三子,为粉岭彭氏三大房。

  历史来源 「彭」源出 ;

  一: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大彭为商代的诸侯,大彭国在江苏徐州氏。其后有彭氏。一说大彭即为「彭祖」。

  二:为古代少数民族的姓氏。据《晋书》所载,安定胡水胡有彭氏。又据《姓氏考略》云;西羌,南蛮皆有彭氏。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