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潘是从哪些方面劝诫读书的?和诸葛亮告诫儿子的内容有共同点吗?

如题所述

只有读书才能使自己明白事理才能知道很多事情,所以曾国藩和诸葛亮都告诫儿子一定要读书读好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8
曾国藩是从哪些方面劝诫读书的 和诸葛亮告诫儿子内容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这个得看两个之间的具体内容 有什么不同
第2个回答  2019-12-01
诸葛亮诫子书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
  这篇《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就绝不甘居下流;有见识就明白学无止境,不敢以一得自满自足,如河泊观海、井蛙窥天,都是无知;有恒心就绝没有不成功的事。这三方面,缺一不可。为此,我给自己和弟弟们制订一个课程表,一并共勉。
曾国藩劝勉弟弟们读书做学问
课 程 表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论何时都不胆怯。没有事情的时候安心养神,有事时便专心致志,心无杂念。
二、静坐——每天不管何时,静坐一会,体会寂静时刚正仁义之心回复的情态。内心踏实安稳,如鼎镇住一般。
三、早起——天亮就起床醒了之后绝不贪恋。
四、读书不二——一本书没有读毕,一定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为外界所左的人。
五、读史——二十三史每天读十页,即使事务繁忙。也不中断。
六、写日记——每天必须用楷书写日记,每天记录自己行为不端之处,言之过失之处,反思修正,终身不断。
七、日知其所亡——每天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等类。
八、月无忘所能——每月作几首诗文,以检查自己积累的多少,精力是否盛足。
九、谨言——说话时时刻刻要小心留意。
十、养气——没有不能向人说的事藏心头,光明磊落,气蕴丹田。
十一、保身——一定遵守大人的手谕,每天动静结合坚持锻炼,做到节欲、节劳、节饮食,戒烟酒。
十二、作字——早饭后练书法(每天按自己的作息定一个固定时间练习),凡是笔墨应酬都当作自己的功课。
十三、夜不出门——减少应酬或一时的娱乐,最好夜不出门,以免耗费心神,对当天的计划及时反思完善。切记切戒。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