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还野吗?

如题所述

大多数人的心中野马的野劲儿,是掺着情怀的。

比如,《速度与激情2》里在高速撞毁的FORD MUSTANG?2003 SALEEN CUSTOM

《速度与激情3》里的主角车型,美式文化和美式肌肉车的输出代表,1967福特野马年版GT

《速度与激情4》里保罗卧底时的好帮手,改装版的FORD?MUSTANG SHELBY CUSTOM

说到保罗,情怀更重了。一晃6年过去了,但还是时常看他拍的速激系列,感觉他不曾远去。

说到野马的野,文化情怀只是添把柴,让火烧的更旺。

而设计,则是从视觉上让人察觉有点野;性能,是从体验上被人感知怎么野。

广义上,V8发动机+大马力、扭力强劲+肌肉感外形,都算?MuscleCar?肌肉车。

但传统意义上的美系肌肉车是有更严格定义的。高性能、大排量发动机、强劲的马力及扭力,这是刚需。它还必须满足美国血统,售价偏低适合一般家庭;前置后驱双门双排跑车。这种规则从野马的第一代车型上就开始体现。

1962年,福特研发了野马的第一辆概念车——Mustang I,它是辆中置发动机的两座跑。

但是,高层认为这种双座设计实用性不强,需要改为四座。1964年4月17日,经过福特设计团队反复论证、修改后的第一代量产版Mustang于纽约世博会上正式发布,它有传统的双门跑车造型,四座布局,引擎盖下强大的发动机,美式肌肉感十足。

广告的轰炸,加上产品定位及颜值,这辆车上市第二天就卖出22000多辆。

这个时代的野马的广告也同车一样更具不可描述的男性攻气。

PS野马的名称,是为了纪念二战中富有传奇色彩的美军P-51型Mustang战斗机。

第一代野马车型就采用了长车头、短车尾、长前悬短后悬、两段式肩线、双门四座等设计元素。长长的进气格栅和三竖条尾灯也一直延续至今。这种设计后来几乎成为了美系所有品牌MuscleCar的统一设计特点。

1969年,野马迎来了第二次改款,这次改款的变化主要是在外观上,车头造型从一个平面,变得更加立体,尺寸也进一步增大。最重要的是相比改款前,车尾更加的短小,更接近目前的Coupe造型。野马的设计特点和设计语言也基本上从初代的几次改款中就已经基本确立了。

2005年,野马的第五代车型可以说是讲这种肌肉车的设计特点发扬光大了。随着野马开疆拓土,美国大多数曾经的大马力车型都走上了复兴之路,包括2004年克莱斯勒发布的300C、2008年道奇发布的挑战者、2009年雪佛兰发布的科迈罗等。这一代车型上,野马曾经的经典车款也逐步回归,比如:谢尔比GT500。这代车型,在一些美系肌肉车车迷心中难以取代。

2015年,电动车逐渐开始流行,电动化成为未来主流的概念逐渐被巩固。从第六代野马的外形设计上也可以看出,福特在削弱野马身上的“汽油味”。第六代野马变得更加家族化,欧洲化。

对比来看就会更清晰,第五代福特野马和同时期的福特其他车型的设计语言有非常大的差别。很明显,厂商希望野马车型单拎出来,成为福特旗下一款承载品牌文化的特殊车型。

而第六代野马和同时期旗下车型比起来就会显得野马更加欧化。比如和蒙迪欧一样采用了“马丁脸”;狭长的大灯轮廓更精致,不像之前的圆灯或四头灯那般具有粗犷劲儿。

19年底,福特旗下首款纯电动SUV车型Mustang Mach-E上市。600公里续航,459马力,3.5秒百公里加速。

早在2012年福特做过电动化尝试,推出了福克斯纯电版。此时,很多主机厂也都是比较保守的电动化策略。没有过多厂商的跟进,让本就高昂的电池成本更难降下来,福克斯纯电版价格控制在3.92万美元(在国外这个价格可以买到一款燃油版凯美瑞)。但即使价格已经控制得很低,相比汽油车仍然很高,消费者选择用脚投票。

经过调研,福特选择了用户群体更年轻的Mustang,他们大多会追求更快的速度,更炫酷的配置和造型,还有更新的功能。

在外观设计上,Mustang Mach-E还是野马,但采用了不少削弱“汽油味”之后的野马设计语言。

设计师从几个方面保留野马的识别性:

Mach-E的车头部分特别修长,这种设计在SUV车型上面比较少见

福特在发动机盖上做了非常具有Mustang基因的线条处理,4条筋线让整个车头非常有力量感和压迫感

Mustang品牌最具标志性的三柱状尾灯也出现在了Mach-E上,流水转向灯也没有阉割进行了保留

但是,却又不那么野马,在离肌肉车越来越远。比如,电动。比如,四门。

在野马迷组成的俱乐部里,随处可见“大马力、V8、后驱”之类的名字。他们甚至有人收藏有野马的第一代车型。在他们眼中引擎咆哮的声音,和野马独有的双门GT造型,是无可取代的。

但是,电动时代来了。

这些曾经主流的、先进的、独特的艺术产品形态,似乎都在从壮年快速地迈向“迟暮“。他们不是没有进化,他们在快速自我迭代,在变得更极致,可是似乎竞技的赛道不同了。

就好像媒体从纸媒走向互联网,从图文走向小视频。

汽车,似乎无可避免的要从燃油迈向新能源。

好在,无论怎样的传播形式、传播媒介,媒体的内核从来未曾变过——为读者提供信息,降低信息壁垒。

而汽车,无论什么样的动力来源,汽车的内核也还未实现突破——安全地将人从A点送到B点,并提供更愉悦的驾驶、乘坐感受。

最起码掌握核心的都还有舞台,少的只是些浑水摸鱼的。

其实野马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1971年早期,为了适应石油危机和新环保法案,野马的第二代到第四代产品体积小,动力不足,比电动野马更不野。33年,野马熬过去了。

在转换赛道、加速淘汰的时期,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