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是怎样由一个小小的莫斯科公国发展成为一个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的?

初三一道历史题,加急!哪位好心人帮帮忙?

处在欧洲东部的俄国,最初只是一个小小的莫斯科公国。13世纪的时候,它和周围的许多封建公国都受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后来,它依靠蒙古人,利用替金帐汗国收贡赋的权力,慢慢壮大起来,终于摆脱了蒙古人的控制,发展成为统一了俄罗斯地区的王国。1547年,伊凡四世不再满足于大公的称号,想做大皇帝,就自称起沙皇来了。这个沙皇的“沙”字,最初指的是罗马帝国的创立者凯撒。

到了17世纪,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地方的封建贵族拥有强大的势力,连中央政府的大权也常常受大贵族操纵。那时候,尼德兰和英国早已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另外一些先进的欧洲国家也开始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俄国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1682年,一个刚满10岁的小沙皇登极了。他就是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四代沙皇彼得·阿列克塞也维奇·罗曼诺夫(即彼得一世)。

他刚即位的时候,由于年岁小,由他的异母姐姐索菲亚摄政。彼得和他的母亲住在莫斯科近郊的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村。他从小就喜爱军事游戏,把自己的小伙伴们编成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和谢苗诺夫斯基两个兵团,整天在环绕村子的绿荫丛中,建筑土堡,演习攻防战。彼得还在祖父的遗物中找到了一艘小帆船。他和小伙伴们都喜出望外,赶忙到小河里去学习驾驶帆船,后来干脆把小船驶进宽阔的别列维斯夫里湖。

7年以后,彼得长大了,他的游戏兵成了两支训练有素的近卫军。索菲亚开始感到恐惧,煽动射击军叛乱,图谋杀死彼得。彼得预先得到了这个消息,躲进了一个院墙坚固的修道院。他的两个近卫兵团和一个射击兵团立即开到这里保护他。由于越来越多的贵族和军队都转而支持彼得,索菲亚最后失败了,被关进了修道院。彼得开始亲自执政。他立志要学习西方,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先进的强国。他对人说,要打开通向西欧的窗口,让西方的风吹进俄国。

彼得急于打开通往黑海的出口。1695年1月,他亲自率领3万军队,攻打土耳其,企图占领亚速海。但是由于俄国当时没有海军,无法切断土耳其的海上供应线,在这次战争中失利。彼得并不灰心,用一年多时间建立了一支舰队,然后从水陆两路进攻土耳其。土耳其战败求和,亚速海落到了俄国手中。

然而,战争也暴露了俄国的弱点。彼得深深感到,仅仅依靠这点力量同其他强国较量是很难取胜的。他决定派一个使团到西欧各国考察。1697年,这个使团出发,在西欧考察将近一年。彼得化名彼得·米哈依洛夫,以下士的身份,随同前往。在考察期间,他十分留心西欧的先进科学技术。为了掌握造船技术,在荷兰的萨阿尔丹一家著名的造船厂里,他还当了一名普通的木匠。可是他那高大的身材和超人的气魄很快就让人认出他是彼得一世了。于是,彼得又悄悄来到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在一家最大的船厂里当学徒,一干就是4个多月。后来,他又到美国一家造船厂学习造船理论。空闲的时候,彼得总是去参观手工工场、博物馆,访问著名的专家、学者,并且聘请一些人到俄国去任职。他在伦敦期间,还考察了英国的国家制度,出席过国会的会议,甚至参加了皇宫的化装舞会。彼得像一个好学的小学生,对西欧的生活、文化和技术都抱着认真了解和学习的态度。他在寄往莫斯科的信上总要盖一个印,印文是:“我是一个寻师问道的学生。”

本来,彼得打算在西欧多住些时候,但是后来从国内传来了索菲亚再次策划叛乱的消息,只得急忙赶回莫斯科,平定了这次叛乱。195名叛军被绞死在诺沃得维奇修道院索菲亚卧室的窗外,有上千人先后被处死,索菲亚被迫出家当了修女。

平息叛乱以后,彼得开始在俄国推行全面改革。他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开办手工工场,向工场提供贷款和足够的劳动力。到他去世的时候,俄国的手工工场已经从20个增加到240个;生铁产量从1700年的15万普特增加到81.5万普特(1普特等于16.38公斤),并且开始向国外出口。彼得对发展商业也十分注意,征召了大批农奴开凿运河,建设通商口岸;为了保护本国的工商业,还下令“凡国内能够生产的产品,一律提高关税率”。

彼得重视改革文化教育,开办工程技术学校、航海学校、炮兵学校、造船学校、海军学院等专门学校,派遣留学生到西欧学习。他还创建了博物馆、图书馆和剧院,创办了俄国第一份报纸《新闻报》,由他亲任主编。

对于原来的那些守旧无能、臃肿混乱的政权机构,彼得采取坚决措施,全部取消,设立了9人枢密院和9个中央机关委员会(后来增加到12个)。他还废除了大主教的职务,设立宗教院来管理宗教事务,使宗教从属于国家政权。把全国分为8个大州,下设50个省,地方政权完全属于中央。

彼得花了很大气力进行军队的改革。兴办兵工厂,造船、铸炮,改善军队的武器装备,在军队中首先使用马拉炮车,要求军队的各级指挥官在近卫军团和专门的学校接受正规训练。同时,扩大征兵,建立了一支拥有130个兵团、20万士兵的强大陆军和一支拥有48艘战舰和多艘小艇的海军。

彼得在改革过程中深深感到,过去按出身门第选用官吏这种制度的腐败,决定打破这个旧传统,根据能力大小来任用各级官吏。这一改革,使一些出身低微的人在政府中升任要职。彼得的第一位总检察长雅古任斯基童年时当过猪倌;他的亲信大臣、陆军元帅缅西科夫曾经在莫斯科街头卖过肉包子。

彼得的改革很有成效,俄国变得富强了,他向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也大了起来。从1700年到1721年,俄国同北方的瑞典进行了长达21年的“北方战争”,目的是从瑞典手里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瑞典也是一个欧洲军事强国,打败它很不容易。1700年,俄军在纳尔瓦和瑞典打了第一个硬仗,被打得溃不成军,几乎全军覆没。一年后,彼得重整旗鼓,再次攻打瑞典在波罗的海沿岸的要塞,占领了诺特堡、尼恩尚茨堡和纳瓦尔等城市。后来俄军又屡次取得胜利。1721年,双方签订和约,俄国从瑞典手中夺走了芬兰湾、里加湾沿岸土地。

彼得对于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是煞费心机的。1703年,在“北方战争”初步取得胜利以后,彼得就在涅瓦河口附近的科特林岛上修建喀琅施塔特要塞,同时又在叶尼萨利岛上建立彼得—保罗要塞。彼得—保罗要塞地处大涅瓦河、小涅瓦河的汇合点,控制着通向波罗的海的水路。彼得选中这块地方作为未来的首都,使它成为真正的通向欧洲的窗口。他驱使成千上万的农奴大兴土木,在这些荒岛上建起一幢幢房屋、宫殿和一座座堡垒。1713年,新首都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为了炫耀自己的功绩,彼得就用自己的名字,给这个城市取名为彼得堡(现在的列宁格勒)。不久,彼得下令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这里。

1721年10月,俄国枢密院把“大帝”和“祖国之父”的称号献给彼得,俄国也正式改称俄罗斯帝国。彼得的野心很大。在东方,他派兵侵占了额尔齐斯河上游的全部土地,还妄想打到中国的长城脚下。但是,当时的俄国还没有这样大的力量,俄国侵略军被阻在雅美谢夫湖,被中国准噶尔军队消灭。

彼得的改革和连年的战争,的确打开了通向欧洲的窗口。但是受益的是大商人和贵族地主,人民群众却承受了改革和战争的全部负担。苛捐杂税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彼得在位期间,接连发生了阿斯特拉罕、顿河哥萨克和巴什基尔等几次大规模起义。所以说,俄国这扇通向西欧的窗口是用人民的血和泪打开的。

参考资料:http://www.pep.com.cn/200406/ca416764.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09
靠投靠蒙古人。
蒙古吞并俄罗斯后,依靠那些投靠蒙古的俄罗斯贵族统治俄罗斯。
伊凡一世尤甚,他之于蒙古,犹如汪精卫之于日本。
伊凡一世巴结贿赂蒙古王公,靠蒙古人支持大力扩展领地,搜刮民脂民膏,以增强国力。他和他的后代最终控制了蒙古的大部分土地。之后又夹持其他俄罗斯王公对抗蒙古人,把蒙古人刚走后。莫斯科公国就强大了。
蒙古人在西侵的时候,消灭了大部分文明,所以蒙古人被赶走后,俄罗斯不费吹灰之力,就鲸吞了整个北亚。
之后又慢慢蚕室中亚和东欧,最后形成一个2000多平方公里的各族人民的大监狱!
第2个回答  2006-10-15
中国还从黄河流域发展到面积第3大国呢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03-16
  莫斯科公国的崛起

  俄罗斯国家是以东欧平原为中心发展而来的,其居民的先祖为东斯拉夫人。一般认为,斯拉夫人在东欧早期的聚居地大概是位于第聂伯河以西的普里皮亚特沼泽(在今白俄罗斯、乌克兰边境一带)。

  公元8、9世纪,斯拉夫人结束了原始的氏族生活建立了公国。公元9世纪末,奥列格王公率诺夫哥罗德大军南下,一举征服了基辅,以它为中心建立了“基辅罗斯”。奥列格王公成为第一位“罗斯大公”。他喜好扩张掠夺,因而基辅罗斯逐步成为欧洲著名的强国。

  11世纪中叶,基辅罗斯陷入了内战,分裂割据长达300余年。1223年,蒙古大军在征服花刺子模、击溃波洛伏齐人的抗击之后,率数万铁骑,南下西征,横扫亚洲,直扑东欧。1243年,蒙古人在伏尔加河流域的萨莱建立了金帐汗国。

  大规模的征服战争结束之后,金帐汗国建立了对基辅罗斯的统治,其统治起初遭到了当地人民的反抗。于是蒙古人转而以罗斯王公作为统治工具,并挑拨罗斯王公之间相互争斗,从而分化反蒙力量,监控罗斯政局,榨取罗斯财富。

  在罗斯诸国王公倾轧、争斗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悄然崛起。1304年,莫斯科与特维尔公开争夺大公权位,双方征伐不断。同时,它们又都向蒙古金帐汗争宠。在这场竞争中,莫斯科王公伊凡一世(1325—1340年)略高一筹。1327年,他自告奋勇,一年之内先后两次镇压特维尔和诺夫哥罗德的反蒙暴动,深得金帐汗欢心。1328年,受宠于金帐汗的伊凡终将“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的头衔争到了自己头上。

  伊凡一世凭借替金帐汗向罗斯人征赋税的特权,大肆敛收民财,被世称为“伊凡·卡里达”(卡里达意为钱袋)。伊凡一世上贿蒙古王公,下买人心,还大力扩展领地,增强国力。他把隶属于“大公”名下的弗拉基米尔、佩雷雅斯拉夫里、科斯特罗马等地纳入莫斯科公国版图,又以兼并、购买等方式取得马格利奇、加里奇和白湖等地。他还通过种种手段,动员罗斯大主教彼得,把主教驻地由弗拉基米尔迁至莫斯科,从而使莫斯科具备了政治中心和宗教中心这两大优势。王权与教权的结合不仅加强了他的政治、经济力量,而且也建立起了强大的精神支柱。

  莫斯科公国的发展与强大,引起金帐汗国的警觉,他们先是把隶属于大公名下的尼什哥罗德和戈罗杰茨收回,与苏兹达尔合并,另立一个公国,后又把大公名衔转封给苏兹达尔公。莫斯科大公底米德里在大主教阿列克赛的支持下,动用大量教会财产,重金贿买新上台的缪里德汗,又把大公名衔夺回。此后,金帐汗国内乱,实力骤减。底米德里大公乘机以联姻和战争方式,大肆兼并罗斯东北的小公国,甚至开始夺占蒙古人的领地。1380年,金帐汗国与立陶宛联盟,议定从东西两面夹击莫斯科,结果蒙军惨败,马麦汗只身逃走。库里克沃战役对罗斯人摆脱蒙古统治的斗争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由于这一战役的胜利,底米德里被人民誉为“顿斯科伊”(意即顿河英雄)。但1382年,蒙古军队偷袭莫斯科,底米德里猝不及防,被打败,不得不再次臣服于金帐汗。此后蒙古统治日趋松弛,罗斯人民已经看到独立的希望。

  从15世纪开始,由于经济发展,地区联系加强,以及反抗外族斗争的需要,罗斯各公国逐渐以莫斯科为中心形成了两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统一进程在15世纪下半叶进入高潮,16世纪上半叶基本完成。

  1462至1505年,伊凡三世在位。他不惜一切手段来加强莫斯科的地位。他首先在1478年和1485年先后吞并了诺夫哥罗德和特维尔。其他小国也陆续被并入莫斯科版图。与此同时,伊凡三世也在不断地谋求最后摆脱蒙古人的统治。他与从金帐汗国分离出来的克里米亚汗国结盟,而金帐汗国则同位于罗斯西方的立陶宛国王相约,联合进兵莫斯科。伊凡三世一面顽强抵御,一面策动盟友克里米亚汗分兵进击波兰和金帐汗国的后方。当大战一触即发之际,伊凡三世却突然丧失取胜的信心,逃离前线。在受到各方责难的压力下,才战战兢兢返回前线。由于克里米亚汗进兵波兰南部,牵制住了波兰立陶宛军队,使金帐汗国的阿合马汗慌忙撤师回防,这样伊凡三世才侥幸不战而胜。罗斯从此摆脱了长达200余年的蒙古统治。

  伊凡三世转过身来,集中精力对付波兰和立陶宛。除巩固与克里米亚汗的盟友关系外,又先后同奥地利、匈牙利、摩尔多瓦结成新友,形成对波兰、立陶宛的外交包围,同时不断制造事端,削弱对手实力。最后通过1487年和1500年两次战争,彻底击败了波兰、立陶宛,夺得德斯纳河流域的广阔土地。执政33年的伊凡三世为莫斯科的独立与统一奠定了坚实基业。他死后,其子瓦西里三世先后于1510年和1521年把普斯科夫和梁赞并入莫斯科,最终完成了俄罗斯的统一大业。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