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2分)材料一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此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2分)材料一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此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变法的背景(3分)材料二 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均矣。 —— 王安石《论五事札子》材料三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2)根据材料二、三,评价王安石的免役法。(5分)材料四 引用小人自安石始……盖安石之法犹出于所学,章子厚(惇)之法将托安石以报私怨耳,至蔡京则又托绍述以奉人主(徽宗)之侈心耳,愈变愈下,所以致中原之祸也。——(南宋)吕中《宋大事记讲义》卷一材料五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当之矣……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注:王安石)。—— 梁启超《王安石传》(3)材料四、五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有何不同?梁启超为何这样评价王安石变法?(4分)


(1)少数民族威胁边境;费用大增,官员冗多;人民困苦,反抗不断。(3分)
(2)积极:不误农民生产时间;增加农民收入。(2分)消极:免役法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出现官吏扰民现象;新法引起民间不满。(3分,任答两点得3分)
(3)材料四认为北宋灭亡的原因始于王安石变法,材料五认为王安石是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2分)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时代呼唤改革精神,故梁启超高度评价。(2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回答本题首先要注意题目的要求,回答的是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注意结合材料“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此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归纳总结。
(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王安石变法内容之一:免役法的评价。回答时要结合材料及所学分析解答。如材料“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均矣”、“……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3)本题主要考察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分析评价历史事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环境回答。同时要结合材料“引用小人自安石始……所以致中原之祸也”可以看出对王安石变法持否定态度。而材料“……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注:王安石)”可知对王安石变法持肯定态度。分析原因要注意结合具体的社会环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