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为何如此信任太监?

如题所述

明朝为什么信任太监?这与明朝的政治体制有关。 自从朱元璋废除丞相,相权出现了真空。为了弥补这一真空,特务机构趁机兴起,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的权力大大增强,被用来监百官,起到了相权的部分作用(约束百官)。但是特务机构不能完全代替丞相的作用,特别是在处理政务上,于是内阁出现,起到了原先丞相处理政务的作用。因此,特务和内阁成为原先相权的继承者。如果明朝的皇帝都象朱元璋那样勤于国事,那么特务和内阁也不能坐大,但是老朱家的后人多是怠政,因此特务和内阁也就权势熏天了。但是皇帝对特务和内阁还是镇得住,特务和内阁虽然对下耀武扬威,对上却是毕恭毕敬,为什么?那是因为皇帝又有了对付特务和内阁的新招,那就是——太监。明朝的太监有两大特权,表现在职务上,就是东厂厂督和司礼监。东厂厂督是什么?那是特务机构东厂的头子,直接领导东厂,同时监督锦衣卫的活动,从而将特务机构尽入囊中。司礼监是什么?那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代皇帝拟旨,保管皇帝大印,从而凌驾于内阁之上。有了东厂厂督和司礼监,特务机构和内阁也就只能威胁臣下,不能威胁皇权。这就是为什么太监头子刘谨被称为“真皇帝”(假皇帝是明武宗),而魏忠贤成为“九千岁”的原因,因为他们掌握了明朝真正的政治大权,皇帝只是摆设。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有人也许会问:明朝太监有了那么大的权力,为什么没有威胁皇帝?从道理上说,明朝太监有能力威胁皇帝,但是他们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无后。试想人做事必有目的,如果明朝太监真的取代了皇帝,那么谁来继承其皇位呢?难道是篡权夺位后交与他人,为他人做嫁衣,对自身有何好处?所以从明朝太监的角度,最好的局面就是哄着皇帝,架空皇帝,对下则干预朝政,做威做福,那是他们最好的处境,别的都不用想。而且内阁、百官也不愿意服侍奄人(他们是大臣,太监则是皇帝的家奴,身份不同),他们之间的争斗也是很激烈的。由于太监接近皇帝,因此太监比大臣更得宠,所以大臣如果想要有所作为,必须搞好与太监的关系,比如张居正就千方百计地拉拢讨好太监头子冯保,严嵩也与太监打成一片。没有太监的支持,大臣们什么事也做不成做不好。因此明朝是大臣、太监沆瀣一气,以削弱国家机器的效率为代价,求得政治上的平稳,皇帝也在那种虚假的政治稳定下苟且偷安,只是损害了百姓,为国家的稳定买单。大臣中偶而也有些人不甘心与太监为伍,起而与之抗争,他们自然会遭到太监集团的压制,也无法获得那些与太监妥协了的大臣的支持,从而形成党争。明朝的党争可谓激烈,特别是到了中后期,比如什么东林党、奄党、浙党、宣党等,其实就是因为个别人打破了太监与大臣之间的妥协和平衡。党争中虽不发乏正人君子(比如杨涟、左光斗等),但其结果却是:明朝已经削弱的政治机器遭到了更大的破坏,终致无法运行,明朝的国祚也就终结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明与唐后期都是太监当政。因为第一太监大多数和他们一起长大,对他们和颜悦色低眉顺目。认为是自己的家人。明朝是一个皇权,内官,大臣三方分权的制度。皇帝下圣旨(朱批),内阁要查看内容,如果感觉不对就可以退回,皇帝圣旨就下不了。太监拟票盖印(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画出重点,和掌印太监盖章)大臣大多数都一脸严肃。皇帝稍有一点举动就上折子拐弯骂皇帝。你还不能打他,打了就是不直言纳建。明朝大臣都比较耿直,而且都是死心眼。就导致了三方的平衡。皇帝认为皇权受到了威胁。聪明的皇帝就会需要太监了。他们不读圣贤书没有人格。心理不健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