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的流域特征

如题所述

海河是河北省第一大河。也是华北区重要河流之一。流域范围:西起山西高原、北到内蒙古高原,东临渤海,南抵黄河北堤。总面积263631平方公里(包括徒骇、马颊河流域)。在河北省境者125754平方公里。占全流域的48%。
流域内北有燕山东西横贯。西有军都山、太行山呈东北一西南走向,三山形成一弧形屏障,环抱着海河平原。由于大地构造的断裂和沉降作用。在山区形成若干山间盆地。海河平原按成因可分为山前冲积洪积扇平原、中部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海河各支流由山地流向平原,由于坡度骤减,流缓沙沉。河床越淤越高。不得不依靠大堤束水,久而久之,河床即高出两岸地面,形成“半地上河”或“地上河”。河道泄洪能力日益减小,两河之间形成河间洼地,每遇洪水,易决口泛滥,沥水往往积于洼地,无处可排,成为河北省洪、涝、碱极易发生的地区。
海河平原又称河北平原,地势南部由西南倾向东北,北部自西北倾向东南,海河各支流由北部和西部的山地流向河北平原,在地势最低的天津附近汇集,然后经海河干流东流入海。 流域内地质构造可分北、西、东南三部分。
流域北部大部位于阴山、燕山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内。西段的阴山山地多由前震旦纪花岗片麻岩、闪长片麻岩等组成,部分地区有中生代碎屑岩及大量的火山岩。东段的燕山山地广泛分布着震旦纪石英岩和矽质灰岩,下古生代浅海相沉积页岩和灰岩以及上古生代含煤构造。阴山及燕山地区中生代构造运动强烈,断层发育,地面长期隆起上升。岩石受到风化剥蚀,形成了平缓的丘陵山地。
流域西部的太行山,属新华夏第三条隆起带的一部分,由一系列北北东向平缓复式褶皱组成,东与河北平原以断裂带接触。北部小五台山脉的岩石为片麻岩、片岩及花岗岩,南部则由震旦纪及下古生代沉积的石英岩、砂页岩及灰岩组成,为永定河、拒马河、滹沱河、漳河等河流的发源地,在桑干河上游、冶河井陉盆地以及漳河的涉县一带岩溶发育,泉水丰富。
流域东南部的河北平原在地质构造上属新华夏第二沉陷带。基底由一系列北北东及北东向的隆起和拗陷相间排列而成,其上有深厚的新生代松散沉积,厚达数千米。这里的沉积物除山麓有洪积扇堆积,滨海地带夹有薄层海相沉积外,大部分为河湖相沉积物。沉积层中局部地区尚夹有第四纪玄武岩喷发夹层。 海河流域属暖温带半干早、半湿润季风气候。虽濒临渤海,但渤海为一内海,对气温影响不大,因此大陆性气候显著,气温变化较急骤。
海河流域年平均气温4一14℃,10℃等温线大致自河北省东北部的山海关、绕北京市北侧,再转向西南,穿过流域,1月平均气温为一2~-9℃,7月平均气温除较高山地外,都在20℃以上。大部为23~27℃。
海河流域年降水在中国东部沿海各流域中是最少的,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多在400~700毫米。降水的地区分布不均,燕山南麓和太行山东麓降水最多,年降水量为700~800毫米,形成一个弧形的多雨带。多雨带内又有几个多雨中心,如蝉房、獐(犭么)、漫山、铁岭口、坡仓等地均位于多雨中心处,年降水约在700毫米以上。燕山以北,太行山以西距海较远,又处于背风坡,年降水仅400~600毫米。如蔚县、张家口均在400毫米左右。河北平原各地年降水量为500~600毫米。但在冀县、衡水、深泽、束鹿一带仅400~500毫米,是海河平原降水最少的地方。
海河流域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5~10月降水量较多,可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其中又以7、8两个月最多,可占全年降水量的50~60%。降水的集中程度,在东部沿海各省中也是最突出的。
夏季降水多以暴雨的形式降落,大暴雨(日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与特大暴雨(日降水量200毫米以上)多出现在太行山东麓与燕山南麓。例如1939年1月9~15日的一次暴雨,北部中心在昌平,降水量318.4毫米,南部中心在石家庄,降水量为351.7毫米。1963年海河流域出现特大暴雨,其中心是在内丘县的獐么,7天降水量为2051毫米,相当于该地正常年降水量的3倍,一日最大降水量竟达865毫米。造成了巨大灾害。
海河流域降水的另一特点是降水年变率大,平均年变率一般在20%以上。最大年变率可达70~80%,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之比一般为2~3倍,个别站可达5~6倍。如1963年夏季太行山东麓广大地区降水量普遍在900毫米以上,而1972年夏季只降120~150毫米,相差6倍多,个别站甚至达到10倍。
海河流域春季降水量只占全年10%左右,春季降水变率又大,这时正值作物需水时期,有的年份4~5月份滴雨不下,春旱现象经常发生。
海河流域降水集中,年际变化大以及春旱秋涝等现象直接影响到海河的水文特征。 海河流域的植被覆盖度不大,但流域各部分也有差异,永定河、滹沱河及浊漳河上游,山势陡峻,盆地内黄土广布,这里除高山地区有零散的森林分布外,植被覆盖度较小,再加暴雨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成为海河流域几个主要的泥沙源地。
大清河及滏阳河上游地区为太行山迎风坡,山高坡陡,降水丰沛。原来森林茂密。植被覆盖度高。这里黄土分布虽较少,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由于乱砍滥伐,森林几被破坏殆尽,致使60%以上的面积成为光山秃岭,人为地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采取了封山育林等一系列保护植被的措施,山上残存的次生林得到恢复和发展,同时新植林面积也在逐年增加,水土流失现象逐渐减轻。
潮白、蓟运河中、上游在燕山迎风坡,降水较多,黄土分布少。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有成片森林,1000米以下地区为次生林和灌丛草坡、植被生长情况较好。其中长城以北的植被覆盖度大于长城以南,下游燕山丘陵坡地区多灌草丛,植被较差。由于海河流域目前植被援盖度较小,水土流失现象较为普遍和严重,海河也因此成为一条多沙的河流。 海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具有丰富的史前文化,并在元、明、清三代成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远在200万年前的洪荒时代,海河流域就有了人类活动。在永定河支流桑干河流域发现了小长梁遗址、马圈沟遗址,距今136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60-70万年以前,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生活着原始人类,我们称之为“北京人”。在漫长的旧石器时代,海河流域从永定河的上中游到漳卫河的上游都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至前3000年,海河流域内,新石器遗存主要有:山西鹅毛口石器遗址,河北磁山遗址,河南安阳后岗遗址和山西蔚县三关等遗址,分别分布在永定河支流桑干河、子牙河支流滏阳河、漳卫南运河支流卫河上。磁山遗址,把中国黄河流域植粟的记录提前到距今7000多年前,填补了前仰韶文化的空白,也修正了世界农业史中对植粟年代的认识。考古学上定名为“磁山文化”,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桑干河流域的涿鹿是黄帝部落的定居点,并在此驯养牲畜,种植农作物,逐渐发明了畜牧业和农业。相传,黄帝令羲和占日、常羲占月、臾区占星气,于是有了原始的天文学;令仓颉造字、大挠作干支,于是有了最初的文字和历法;令伶伦制乐器,开始有了音乐的最初创作。不仅如此,他们还发明了养蚕、缫丝、织帛。同时,黄帝时代开始建造“宫室”,开我国原始建筑艺术之先。另外,在古代文献中,还有黄帝族同炎帝族、黎族、苗族、夷族在涿鹿一带争战并逐渐融合形成华夏民族的传说。据记载,大禹治水活动主要在黄河流域中下游一带,也就是今河北平原。
相传,商朝的始祖曾在漳河下游一带活动,以后又在大清河支流易水河畔放牧。西周王朝建立。西周初,周公平定了东方叛乱,推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在全国封藩建卫。在重要的封国中,海河流域有两个:卫,都朝歌(今河南汲县北),淇水一带是其统治中心;燕,都蓟(今北京市),永定河下游一带是其统治中心,势力远及滦河支流青龙河源头。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的提高以及水利工程的兴修,海河流域的农业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达,形成了一些经济都会。赵国的邯郸、中山,燕国的蓟以及卫国的濮阳,都是当时远近驰名的城市。特别是邯郸“北通燕涿,南有郑卫”,沟通了中原南北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区内外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这一时期,反映各阶级、各阶层利益的各家学派,相互展开激烈的论战。他们竞相办私学、著书立说,形成了古代学术思想史上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典籍,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如,思想家慎到、公孙龙和荀子,政治家燕昭王和赵武灵王,军事家鬼谷子和孙武,名臣赵胜和蔺相如,名将乐毅、廉颇和李牧,水利专家西门豹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海河流域社会动荡不安,战火连绵不绝,经济社会和科学文化发展缓慢。西晋时,许多文人以避世的态度隐逸山林饮宴谈玄,研经作赋,其中以竹林七贤最为著名。据考证,他们的活动地方就在卫河上游(今河南博爱境内)。西晋灭亡后,中国北方进入十六国时代。其中,汉、前赵、后赵、前燕、后燕、南燕等国均定都于海河流域内。北魏时玄学盛极一时,佛教获得进一步传播,文学、史学、艺术、地理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海河流域涌现了许多杰出人物,如地理学家郦道元、数学家祖冲之、画家杨子华、书法家卢谌、崔悦等。这一时期,雕塑和民歌大放异彩,兴盛一时。随着佛教的传播,海河流域内大兴石窟,其中云岗石窟举世闻名。
隋唐时期,由于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海河流域人口增多,水利大兴,农业发达,手工业(以丝织业、制瓷业和造纸印刷业为主)兴盛,水陆交通便利,商业往来频繁,经济社会和科技文化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隋朝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南北大运河,它的开凿对巩固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和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南北朝时,南北方的经学已经产生区别。《隋书·儒林传》说:“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隋朝继承北朝的治学风气,发扬光大。在桥梁建筑上,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位于河北交河上)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唐朝建立后,海河流域文化灿烂夺目,宗教思想、文学艺术、史学、科学技术等领域成果辉煌,造就出魏征、李百药、李吉甫、卢照邻、高适、刘长卿、贾岛、孔颖达、僧一行等杰出人物。
北宋一代,宋辽以界河为线把海河流域分成两部分。靖康之难后,海河流域处于金朝统治之下。宋辽时期,海河流域制瓷业和寺塔建筑业十分发达。在制瓷业方面,河北曲阳的定窑以其精细的制作、惊人的装饰技巧和优雅的风致冠绝当世,一时之间引得各地瓷窑效仿,形成了定窑瓷系。定窑瓷系以白瓷为代表,在宋代各窑中出类拔萃,独领风骚,“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可略表其优雅韵致之一二。 与其齐名的,还有磁州窑系。它的窑场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西三省,重要窑口有河北磁县观台窑、河南鹤壁窑、修武当阳峪窑等。在寺塔建筑业方面,以 山西应县木塔闻名于世。此外,还有建于宋代的我国砖木结构最高的古塔—河北定州开元寺塔以及静志寺塔基地宫和净众院塔基地宫,河北正定的隆兴寺,山西大同华严寺的辽金殿阁以及天津蓟县独乐寺部分建筑等。金朝时期,流域内产生了元好问、赵秉文等著名文学家。
从元朝起,海河流域的北京成为历代都城,海河流域便成为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推动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10
上百度 我知道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