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龙战机的基本简介

如题所述


FC-1战机是中巴联合研制项目之一,巴基斯坦也能在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负责销售的250架飞机中获益,因此对飞机推销具有非常积极作用。 由于FC-1的外销工作没有多少公开报道,对于销售前景最权威的估计仍然是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在最初的合同中承诺销售的250架。埃及项目如果谈成,可能有100架左右的订单;沙特可能出于支援巴基斯坦兄弟的目的采购50-100架,同时雇佣巴基斯坦飞行员和地勤人员使用这批飞机,以便在发生印巴战争时能够迅速提供支援。
英国《空军月刊》2011年7月刊上有一篇长达24页的文章,详细介绍中国和巴基斯坦联合研制的JF-17“雷电”/FC-1“枭龙”歼击机的情况,特别是研发历史、项目进展、结构特点等,虽然主观倾向和广告色彩明显,但也不失趣味。可能还会引起俄罗斯读者一定的兴趣,因为“枭龙”性能优越,价格不高,对发展中国家的吸引力较大,出口前景广阔。《空军月刊》指出,在谈论“枭龙”歼击机项目时,不能忽视一个事实,即这是巴基斯坦空军迄今为止参与研制的唯一一种战斗机。巴空军参谋长苏莱曼强调,这是由巴基斯坦自1998年核试验后遭到美欧制裁的特殊情况所决定的。他说:“制裁和(使用)费用增加是我们研制新飞机替代老旧飞机的主要原因,而与中国的合作对我们来说是最明智也是经济上最有利的决定。”
JF-17作为一种新一代轻型多功能歼击机,能在任何气候条件下全天24小时战斗使用。它采用玻璃座舱,配备人机工程学性能出色的“手不离杆”式飞行操纵系统,可有效减少飞行员工作负担。“枭龙”最大速度可达到1.6马赫,推重比较大,是一种出色的战机。由于巴空军战机此前不具备超视距杀伤目标的能力,所以一直在尽可能地提高和完善近距离空战战术,并且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
作为“枭龙”的研制方,巴基斯坦卡姆拉航空工业集团和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自然希望这种产品能够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毕竟这是一种21世纪的现代化歼击机,售价要比西方同类产品低得多,性能则丝毫不差,而且配备非常先进的系统。中巴认为,“枭龙”能够帮助近东、中东、远东、非洲和拉美国家空军实现他们期盼已久的变革。
如果需要,中巴可以同时推出两种版本的“枭龙”,一种配备价格更为实惠一些、性能却毫不逊色的中国机载无线电设备和武器,一种配备复杂一些的西方机载无线电设备。总之,一切都由客户的预算和需求而定。许多国家都已对“枭龙”很感兴趣,毕竟这种飞机性价比高,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俄媒称,“枭龙”的研发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1989年美国以巴基斯坦研制核武器为由冻结71架F-16歼击机交付协议,同时禁止诺斯鲁普-格鲁曼公司协助中巴研制新一代歼击机“超-7”,该飞机是中国F-7歼击机的进一步发展型号。此后巴空军痛定思痛,认为必须尽快摆脱美国无休无止的制裁及讹诈,决定与中国合作继续自主研制轻型歼击机。 1992年中巴签署相关协议,商定联合战机研制项目三大基础构想,起草对新飞机的性能和作战要求,创造基础促进巴民族航空工业发展,联合努力向第三国推销新产品。1995年商定对新战机的具体要求之后,巴空军和中方签署了战机研制问题谅解备忘录,成立新办公室负责项目落实。1996年巴空军对“超-7”歼击机的设计要求获批,两年后中巴政府签署了进一步落实该项目的具体协议,决定先由中国成飞公司生产原型产品,代号FC-1“枭龙”,中方帮助培训巴空军飞行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在项目初期,巴方只占总体工作量的50%,在巴空军得到150架飞机后,将交由巴航空部门百分之百地负责新飞机的量产。但是1999年10月美欧因印巴先后进行核试验且爆发地区武装冲突而对两国实施制裁,导致“超-7”项目再次陷入困境,参与该项目的西方公司无法得到必要的出口许可,使中巴双方面临不少新的技术难题。巴空军随即决定使用中国国产系统予以替代,但最初进展并不顺利。
2000年11月巴空军参谋长阿里-米尔提出重要建议,把导致整体项目进展缓慢的机载系统和飞行平台本身分开研发,争取齐头并进,希望到歼击机整体研发项目结束时,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也能达到当时较为先进的水平。十年之后的实践证明这一决策是正确的。
俄媒称,巴空军之后抓住一切机会,积极研究能够安装到飞机上的各种设备和系统。2003年8月25日中国实现了“超-7”歼击机的首飞。巴空军当天宣布,“超-7”正式改名为JF-17,即“Joint Fighter-17”,目的是反映这种飞机的中巴血统,数字“17”意味着它比巴军当时最先进的F-16还先进。
在首架原型机首飞8个月后,2004年4月9日第二架试验样品机PT-3在成都升空,次日巴空军飞行员首次驾机试飞。到2006年底,巴空军已经试验了4架原型机,第5架已开始进行地面试验。PT-4和PT-6装备中国无线电电子设备,其中PT-4于2009年8月交付巴方,用以在巴进行飞行认证,因而成为JF-17的基础样品。之后,中方重新设计了JF-17的进气道,改用无隔道超声速进气道,使用最先进的DSI技术,以期提高发动机功效,降低着陆速度,缩短起飞和着陆滑跑距离,减少红外辐射特征。这对飞机在恶劣条件下的战斗使用来说是一个重要优势,是巴空军梦寐以求的。当时国外唯一一种使用类似进气道的飞机是美国的第5代战机F-35。
除了在中国进行试验的4架原型机外,8架小批生产的“枭龙”全部于2007-2008年交付巴方。首批两架使用运输机于2007年2月运抵卡姆拉,顺利组装后于3月2日在巴航空工业集团内完成首飞,3月23日涂饰中巴国旗,参加了巴军国庆阅兵。之后首架量产型“枭龙”(编号07-101)也使用了特殊图案,涂成中巴国旗颜色,并且一直沿用至今。2010年2月18日巴空军JF-17歼击机试验中队编入第26航空大队,当年4月前已拥有12架“枭龙”,包括首架量产型飞机。第26大队负责评估“枭龙”的飞行性能,试验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培训编队飞行员,他们中的多数来自第7飞行大队,有在防空部队服役的经验,驾驶过“幻影IIIEA”或F-16战机,有丰富的机载雷达使用技能。
俄媒称,2011年4月11日JF-17项目完成了另外一个重要阶段的工作。巴空军第26航空大队换防至白沙瓦,开始装备新型JF-17,今后将进行所有型号“枭龙”的试验。中巴双方准备在“枭龙”整个服役周期内对其进行5次大的现代化改进,优先方向是安装空中加油系统,整合红外目标搜索和跟踪系统。
巴航空工业集团正在为“幻影”歼击机安装空中加油系统,以便掌握新技术,获得必要的经验,从而对JF-17进行类似改装工作。第26大队的优先任务是为新生产的“枭龙”歼击机培训飞行员,同时还要继续进行对巴军来说具有重大意义的机载空对地武器的试验。武器试验正在和其他试验任务同时进行。
为了确保战机具备较高的作战效能,“枭龙”大量配备各型武器系统,包括常规武器和高精武器,以及复杂的无线电电子设备和精确导航系统。另外,“枭龙”还在进行中国国产C-802反舰导弹的第一阶段整合工作,预计很快就将进行试射。先进的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能保证“枭龙”的战场生存能力,具备空中加油能力后可以在空中停留更长时间,从而具备在巴边界地区任何需要的地点实施打击的能力,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国家安全。
巴航空工业部门几年来考虑了多种“枭龙”机载雷达配置方案,包括在巴空军中很流行的意大利Grifo雷达,此前已在“幻影”、F-7P、F-7PG飞机上使用。巴方特别要求雷达接收机必须与机载武器系统兼容,保证能够使用中程空空导弹。虽然飞机最初调试和无线电电子设备认证时曾经使用过Grifo S雷达,但是巴空军还是为最初8架小批“枭龙”选择了中国自主研制的KLJ-7雷达。这是一种多制式多普勒雷达,主要优点是结构紧凑、尺寸不大、搜索距离远、性能先进、分辨率高,非常适合“枭龙”战机。
KLJ-7雷达配装天线口径600毫米的多功能脉冲多普勒雷达,具有中距空中拦射、近距空战格斗、对地对海攻击、辅助导航等功能,以及上视和地杂波环境下的下视及下射能力。为了提供最佳的探测和跟踪性能,该雷达可在高、中、低重复频率多种波形下工作,可完成自适应的脉冲压缩和自动波形管理。空-空TWS模式下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可同时制导两枚超视距(BVR)导弹攻击其中2个目标。敌我识别器与雷达交联,辨别目标敌我属性。该雷达采用模块化设计,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好,并具有良好的电子对抗能力。
作为JF-17搜索目标、引导武器的主要手段,KLJ-7雷达无线电电子设备通过现代化的1553/1760接口与武器系统整合成一个整体,进而具备了继续提升飞机性能的潜力,使其既能使用中国武器,也能使用西方武器,特别是配备中国SD-10A导弹后空战性能大幅提升。另外,巴空军还在考虑使用西方类似中程空空导弹和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确保JF-17成为令敌方胆战心惊的防空平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