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有一句“寻张怀民”的“寻”字用的为什么好?

急用,谢啦!!!!!!

不用“访”,而用“寻”,一方面写出两人的亲密无间,用不着客套,因为是深夜,一般人不好随便去打扰,只有关系好才能不考虑这些礼节问题。另一方面,也暗示出苏轼与张怀民的志趣相同。一个“寻”字,包含的内容并不简单,所以这个字用得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2-05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
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中如积水
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
吾两人耳。

这里,夜晚月色,中庭散步,月华满空,竹柏有影,都能引起人们无尽的想象,能调动人们的经验,甚至能触发人们的想象。以前自己也为满地月华感动过,可苏轼的表达是如此的奇特,如此具有恢弘的想象力。“如积水空明”,理解这个比喻也需要想象力。自己从这个阅读现场飞到自己的经验中去,又飞回,再飞出,这些都是想象。用自己的夜晚月色下散步的经验来理解文字,又是一种补充。比如散步时的所见景象,所想,身心所处的状态,都是加深理解原文的很有用的经验储备。但对原文的理解解读要以原文中的 “念无与为乐者”和“闲人如吾两人”为上限,不能抓不住“乐”和“闲”两个字。
第2个回答  2010-02-07
反正是人家写的
第3个回答  2020-09-21
不用“访”,而用“寻”,一方面写出两人的亲密无间,用不着客套,因为是深夜,一般人不好随便去打扰,只有关系好才能不考虑这些礼节问题。另一方面,也暗示出苏轼与张怀民的志趣相同。一个“寻”字,包含的内容并不简单,所以这个字用得好。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