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如题所述

如何提高中考数学的计算的正确率,以下有四种方法以供借鉴:
第一,要对计算引起足够的重视。
很多同学总以为计算式题比分析应用题容易得多,对一些法则、定律等知识学得比较扎实,计算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其实,计算正确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例如计算一道像37×54这样简单的式题,要用到乘法、加法的运算法则,经过四次表内乘法和四次一位数加法才能完成。至于计算一道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需要用到运算顺序、运算定律和四则运算的法则等大量的知识,经过数十次基本计算。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稍有粗心大意就会使全题计算错误。因此,计算时来不得半点马虎。
第二,要按照计算的一般顺序进行。
首先,弄清题意,看看有没有简单方法、得数保留几位小数等特别要求;其次,观察题目特点,看看几步运算,有无简便算法;再次,确定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利用有关法则、定律进行计算。最后,要仔细检查,看有无错抄、漏抄、算错现象。
第三,要养成认真演算的好习惯。
有些同学由于演算不认真而出现错误。数据写不清,辨认失误。打草稿时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竖式,出现上下粘连,左右不分,再加上相同数位不对齐,既不便于检查,又极易看错数据。所以一定要养成有序排列竖式,认真书写数字的良好习惯。
第四,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度。
计算又对又快是最理想的目标,但必须知道计算正确是前提条件,是最基本的要求,没有正确作基础的高速度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所以,宁愿计算的速度慢一些,也要保证计算正确,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19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探索新的知识,将干巴巴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给学生讲解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以此激发兴趣。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创设了一个情景——脑筋急转弯,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出示画面,画面上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草地中央有一棵大树,大树下小羊在悠闲的吃草,再仔细看,树干和小羊之间还有一根绳子,请问:小羊吃到草的范围会是什么图形?这样做,不仅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同时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不自觉的产生了羊吃到草的范围是一个圆形的念头。由此,学生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能灵活利用有关定律、法则,找出解题规律,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同时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和某些内部因素的影响的特点,在练习的时间和数量上合理安排,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方法,避免学生疲劳、厌烦现象的产生,使学生的注意力能稳定地集中在练习对象上,从而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二、全方位引导,合理训练
(一)让学生充分地“说”,把操作和语言结合起来。改变过去计算教学就是学生“算”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说”,说自己的思维过程,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交给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同时,重视师生演示操作作用,并把操作与语言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有效地发展学生思维,例如:在教授立体图形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时,我鼓励学生充分的“说”,在“说”的同时,边操作边思考,用心去体会两个立体图形体积相等。如:一个圆柱形铁块的底面半径是10厘米,高是5厘米,把它熔铸成一个底面积的28.26平方厘米的圆锥形铁块,圆锥的高应是多少厘米?在这道题中,圆柱形铁块的体积就是圆锥形铁块的体积。学生经过分析题意—动手操作—思考的过程,最终体会到两个立体图形体积,没有发生变化。
(二)提倡估算,让学生直观的思维活跃起来,进而提高计算能力。如在教学比例应用题时,首先要读懂每句话的意思。例如:一间房子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96块,现改用2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方砖多少块?学生经过观察发现,边长3分米大于边长2分米,说明边长3分米的方砖面积大,铺砖的块数就少,边长2分米的方砖面积小,铺砖的块数就多,经过直观思考,估算得知,改用边长后,方砖的块数肯定多于改用前方砖的块数。
(三)合理训练,要做到,单项的计算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重点练,对于学生难掌握之点易错之处要突出练。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对比练习。在教学中,将易混易错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分比较,通过有目的的练习,使学习纠正错误以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并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纠正错误。
三、多种方式组合,锻炼学生思维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其中要做好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注重学生思维的提高和锻炼。这就需要多种方法结合运用。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口算的能力,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例如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常用的一些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常用的进率单位互换等等。另一方面注重多种算法的组合,从而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例如分解法的运用:25×14可以换成25×10+25×4,或者是10×25+4×25。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可以做到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答案。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思考的动力,以及对算法的深刻理解。另外,还可以利用表象的演示,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归纳的过程,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例如,对于退位减法的教学就可以对学生利用小棒或者投影进行演示,通过让学生对“退一作十”的直观观察,这种表象的认识教师在一旁的深入引导,就会使学生更加清楚的理解这种算法的计算法则,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此外,对于学生直观思维的锻炼和培养则需要运用计算中的估算法,这种方法是适当的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数学问题引入教学实例中,从而将学生的实际经历和数学知识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增强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起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重算理和法则过程教学,提高计算技能
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如何讲清算理呢?如在讲分数加法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讲述算理,概括法则,如讲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可以这样进行:先用图表示:然后提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各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单位?结合图形观察后回答:1个加上2个等于多少?通过计算这道题,你能初步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时,学生的叙述可能是不完整的)。让学生再思考:怎样计算?并说明理由。在这个基础上再出示结语: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这样教学,既使学生搞清了算理,又使学生掌握了法则,为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也打下了基础。
五、加强基本训练,培养计算能力
(一)重视口算训练,打牢计算基础。口算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口算关系到以后能否顺利学习和掌握多位数加减法、乘除法和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等一系列内容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第二学段都强调要重视口算。因此,小学计算教学要特别重视口算训练。在教学中,让学生估算,把计算教学与估算教学有机结合,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都会有所提高,一举两得。随时进行估算训练,加深学生理解掌握算理和方法,明确式题答案的范围,减少错误,对提高学生的计算素质和训练良好的思维大有裨益。
(二)加强简算训练,提高计算效率。简便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充分运用学过的运算定律、性质、公式,合理改变运算的数据及运算顺序,使计算尽可能简便、快捷,提高计算效率。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简算训练,逐步增强简算意识,提高简算能力。而简便运算用得最多的是乘法分配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在计算的时候要让学生养成一看、二想、三算、四演的习惯。所谓一看、二想、三算、四演是指:第一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第二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或有无简便方法以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第三步进行计算;第四步进行演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六、培养良好习惯,提高计算准确率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学习能力、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在计算中,要着重让学生养成下面一些良好习惯。
(一)仔细审题的习惯。仔细审题是正确、迅速计算的前提。
(二)及时校对的习惯。
(三)认真计算的习惯。计算时,格式要规范,方法要合理,要认真检查计算过程。
(四)自觉检验的习惯。在计算中,要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五)规范书写的习惯。书写潦草,格式混乱,粗心马虎是造成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要保证计算的正确性,就要养成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我们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