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述
张廖姓宗祠通用对联
廖瑀著有《怀玉经》、《俯察本源歌》、《一盏灯》等著作传世。学术仿西欧,开弟子新知识;文章宗北郭,振先生旧家风。——佚名撰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廖氏宗祠“万源祠”联为纪念三世祖政廖妣梁安人,廖政第七世孙旺生、九生、曹福、石崇、汝贤等五大房后裔于清道光二十八年戊申岁(1848年)在上杭古田建廖氏宗祠“万源...
对联基础知识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102 1—1086)在《元日》诗中描写了人们张贴春联的情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元、明时期,宫廷、宦门、寺庙、佛门已经出现了铭刻于木柱上的对联,后人称之为“楹联”。同时,最早的寿联、挽联、题赠联也开始产生了。宋代大学者朱熹(1120—1200)还...
关于对联的知识 关于对联的知识有哪些
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同,断句也需保持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每句之内词与词之间,平仄尽量交替。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即“虚对虚,实对实”。同时,相对的词必...
对联知识简介
楹联: 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官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例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扑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
了解对联知识 对联
了解对联知识一、对联 也叫楹联 俗称对子 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对联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 有时也会出现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作用的横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联也成为中考语文的一大亮点。它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也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 1、字数相等。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
对联的基本知识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每句之内词与词之间,平仄尽量交替。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即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
对联的知识和历史最新
对联的知识和历史概述 对联知识:定义:对联,又称楹联、对子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通常由上下两句组成,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应、意义相关、平仄相合。结构:对联的结构多样,包括并列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且上下联之间需保持语法结构的一致性。平仄:对联讲究平仄相间,以形成...
对联的基本知识
1、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对联知识。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2、对联的基本句式来自骈文和...
楹联知识(了解楹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楹联的主题可以是节日祝福、人物传记、名胜古迹、文化传承等等。在选取主题时,需要考虑到楹联的使用场合和目的,并根据主题确定楹联的内容和风格。第二步:构思对联 在构思对联时,需要注意对仗、韵律、意境等因素。对仗是指对联的两句话在语法、词汇、结构等方面相对应;韵律是指对联的两句话在音韵上相...
关于对联的知识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238-250年)。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