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曲家?

今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上有几个法国作曲家的作品
分别是 汉斯•克里斯蒂安•伦拜Hans Christian Lumbye
雅克•奥芬巴赫Jacques Offenbach
奥托•尼古莱Otto Nicolai
这三位作曲家的详细资料
谢谢

  确定是法国人?看来看去除了Jacques这个名字,其他都不像法国人的~

  汉斯·克里斯蒂安·伦拜
  原文名 Hans Christian Lumbye
  国别 丹麦
  出生日期 1810年
  出生地 哥本哈根
  逝世日期 1874年
  逝世地 哥本哈根
  所属时期 浪漫主义
  擅长类型 圆舞曲,波尔卡,加洛普
  代表作 香槟加洛普,哥本哈根铁路公司加洛普

  丹麦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以创作华尔滋、波尔卡、盖洛普等舞曲著名,被誉为“北国的施特劳斯”。

  童年
  伦拜的父亲是一名来自丹麦南部欧登塞附近农村的士兵,伦拜出生时驻扎在哥本哈根。而在伦拜6岁时的1816年冬,其父的部队迁驻兰讷斯,在西兰岛到菲英岛的渡轮上,伦拜据说病得很厉害,更损害了听力,更有指因此导致伦拜老年的听力问题。

  军乐队
  伦拜在兰讷斯学会了拉小提琴,并在11岁那年,即1821年,随父回到欧登塞,学会了吹小号,并在14岁那年加入当地的龙骑兵乐团,而另一位丹麦作曲家卡尔·尼尔森正正在50年后重复了伦拜的这一经历。而欧登塞城内的乐师很快发现了伦拜的天才,并传授了乐理给他,他也很快开始作起小调和进行曲。1829年,伦拜获调往哥本哈根,并在首都的龙骑兵部队担当小号手。

  伦拜乐团
  伦拜在无须在龙骑兵团当值之时,就会在哥本哈根首席舞会指挥福塞(Füssel)的乐团为舞会伴奏。伦拜借此继续作曲,并开始写很多舞曲。伦拜逐渐成为哥本哈根上流社会炙手可热的舞会和嘉年华的指挥。

  而此时一支来自施蒂利亚的奥地利乐队,将约瑟夫·兰纳和老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带到哥本哈根,并立即大受欢迎。伦拜很快就参考他们的风格作曲,大获公众好评,伦拜的流行程度再上一层楼。

  趣伏里公园
  1843年,哥本哈根的趣伏里公园开幕,伦拜和其乐队获邀,每年的春天到早秋,在公园里的音乐厅举办音乐会。在冬天公园停业的时候,伦拜乐团的乐团就会在哥本哈根的其他剧院和上流社会的派对中演奏,或到国外巡演。

  而在1847年,福塞将伦拜和趣伏里公园的管理层告上法庭,指自己此前垄断了哥本哈根的舞会音乐事业,被告侵害了他的利益。福塞的兴讼被驳回,伦拜的事业继续蓬勃,而他的乐队可谓齐集哥本哈根最好的乐手,很快就可以将新的轻音乐作品上手而著名,因此成为了哥本哈根音乐协会乐团 (丹麦语:Musikforeningens orkester)的骨干成员。

  而在1844至1846年见的冬天,伦拜带着自己的乐团访问了巴黎、维也纳和柏林,1850年在圣彼得堡呆了五个月,其后再次访问了巴黎、柏林和汉堡,还有丹麦各大城市。

  作品风格
  伦拜写下了700多首音乐作品,并且是为数极少的丹麦作曲家,为外国人所知,并为外国乐团所奏。而相对于施特劳斯家族和兰纳的圆舞曲,伦拜创作了很多盖洛普、马祖卡、波尔卡和进行曲,还有写过些消遣小品(Divertissements)和幻想曲。他还为皇家剧院(丹麦语:Det kongelige Teater)谱写过芭蕾舞剧和戏剧音乐,尤其是为安徒生的戏剧,和芭蕾编舞大师奥古斯特·布农维尔 (August Bournonville)的芭蕾舞剧《拿波利》和《亚马格的守卫 (丹麦语:Livjægerne on Amager)》提供音乐。

  而伦拜的音乐勤快而富节奏感,他往往在城市有节日时谱写音乐,并往往题献给皇室人员和地方权贵。

  而其作品的乐队配置和今天管弦乐队的配置稍有不同,弦乐队的人数甚至比木管部的为少,伦拜也很喜欢使用铃铛和木琴等奇特的敲击乐器,制作特别声效。

  而他的《香槟盖洛普》今天依然流行,以开始时敲击乐手模拟开香槟瓶时的响声而著名。而另一首著名的舞曲,《哥本哈根铁路公司盖洛普》,则是以模拟蒸汽火车起动到下一次停站的完整过程的响声而著名。法国著名作曲家,也是著名乐评人白辽士曾盛赞伦拜:“他的圆舞曲不单美丽而吸引人,而且章法工整,配器完美,一点也不庸俗。”

  家族、晚年和传奇
  伦拜于1832年娶妻成家,并育有二子三女。两个儿子都成为了音乐家,都有为在趣伏里家族乐团作曲或担当指挥,女儿凯洛琳也懂作曲。其孙盖奥尔·格霍伯格(George Høeberg)曾担任丹麦皇家乐团的指挥,提平·伦拜(Tipping Lumbye)也在趣伏里担当指挥。

  1872年伦拜自趣伏里退休,他因为听力问题,已经无力再指挥,1873年5月,他坐在椅子上,最后一次指挥《香槟盖洛普》,1874年卒于哥本哈根。

  而他当年成立的乐队依然存延至今,夏天继续以趣伏里交响乐团 (丹麦语:Tivolis Symfoniorkester)继续在趣伏里的音乐厅演奏,冬天则改称西兰交响乐团 (Sjællands Symfoniorkester)。

  雅克·奥芬巴赫
  文名 Jacques Offenbach
  国别 法国
  出生日期 1819年6月20日
  出生地 科隆
  逝世日期 1880年10月5日
  逝世地 巴黎
  所属时期 浪漫主义
  擅长类型 轻歌剧
  代表作 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美丽的海伦》,歌剧《霍夫曼的故事》

  雅克·奥芬巴赫(法语:Jacques Offenbach,1819年6月20日-1880年10月5日),出生於德国的法国作曲家。代表作为歌剧《霍夫曼的故事》。

  奥芬巴赫1819年出生于德国科隆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出版家兼犹太教堂唱诗班主唱。1833年奥芬巴赫14岁时随家人移居法国,并考入巴黎音乐院,36岁的时候他开设了一家轻歌剧院。但繁重的工作以及频频往返于伦敦、维也纳等地演出使奥芬巴赫患上了多种疾病,终于创作最后一部歌剧时病情恶化去世,享年61岁。奥芬巴赫一生作有大量作品,被后人尊为轻歌剧的奠基人,其轻歌剧情节轻快幽默,曲风优美,多采用当时流行的歌曲、舞曲形式,使作品通俗易懂。奥芬巴赫最出色的几部轻歌剧比当时大多数真正的喜歌剧显示出更持久的力量,这些作品是《地狱中的奥菲欧》(1858年)和《美丽的海伦》(1864年)等。

  1881年作曲家死后上演的《霍夫曼的故事》抒情性较强,可以说是他最优秀的一部作品。

  奥托•尼古莱
  原文名 Carl Otto Ehrenfried Nicolai
  国别 德国
  出生日期 1810年6月9日
  出生地 柯尼斯堡
  逝世日期 1849年5月11日
  逝世地 柏林
  所属时期 浪漫主义
  擅长类型 歌剧
  代表作 歌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师从 采尔特

  卡尔·奥托·埃亨弗里德·尼古拉(德语:Carl Otto Ehrenfried Nicolai,1810年6月9日-1849年5月11日)是一位德国作曲家。

  他的名气来自于他那意大利风格的歌剧,最出名的是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他17岁之前一直在他父亲卡尔·恩斯特·丹尼尔·尼古拉那里接受音乐教育。后来他到柏林深造。1827年到1830年他在国王教堂音乐学院采尔特和Bernhard Klein下学习。之后1833年他在罗马普鲁士公使馆乐队中获得管风琴手一职。在此从1835年起他一直在Giuseppe Baini下学习。他在罗马时期学习帕莱斯特里纳的作品和其他古意大利古典音乐。

  尼古拉1837年到维也纳肯特纳托剧院在Conradin Kreutzer任乐队长,但1838年重返罗马并开始歌剧创作。1841年他重任维也纳乐队长,在那他还组织了爱乐音乐会,创建了维也纳爱乐乐团。

  1843年他写给腓特烈·威廉四世一部弥撒曲,还有为国王山大学200周年纪念日而写的节日序曲"Eine feste Burg"(一座坚固的城堡)。这一切使得他向柏林靠近。1847年他被任命为宫廷和大教堂合唱团指挥和皇家歌剧院乐队长。

  奥托·尼古拉除了歌剧还写了大量歌曲,宗教音乐和世俗合唱曲。但最出名的还是他的歌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该剧首演八周后他因中风逝世。

  作品
  歌剧
  La figlia abbandonata (未完成,但后来从中提炼了一首五重奏, 米兰 1837年)
  Rosmonda d'Inghilterra (都灵 1838年)
  Il Templario (1840年2月11日 ,都灵, 莱吉奥剧院)
  Il Proscritto (1841年3月13日,米兰, 斯卡拉歌剧院)
  Mariana (1841年,米兰,斯卡拉歌剧院)
  被放逐者还乡 (1844年, 维也纳)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1849年)
  交响曲
  D大调交响曲
  [编辑] 弥撒
  D大调 (1835年)
  [编辑] 宗教合唱音乐
  54号赞美诗 (1834年)
  "Benedicta et venerabilises virgo Maria"赞歌 (1834年)
  Pater noster op. 33 (1836年)
  第13号赞美诗 (1846年)
  第100号赞美诗 (1848年)
  第31号赞美诗 (1849年)
  第84号赞美诗 (1848年)

参考资料:wiki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