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当时要怎么做才能不被刘邦杀死?

你觉得韩信应该怎样做,是自封为王吗?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很多人都知道,他在刘邦征战天下的时候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可是最终还是引起了皇帝的怀疑,还是吕雉帮助刘邦杀掉了韩信。如果韩信想要保全自己不被杀,韩信需要做些什么呢?

首先就是要交出手里的军权,这样才能消除刘邦的疑虑。手握重兵,智谋过人,功高震主,哪一个君主能安心?这还不够,就要在前线里要封赏,越多越好!就跟王翦学习,当年王翦灭楚的时候,一边出兵一边还向秦始皇要赏赐,这是为了打消秦始皇的疑虑。

其次就是要得罪人,任何人都要得罪,能够把自己的亲信全部都得罪一遍最好,让这些人在皇帝面前说韩信的坏话,就会给皇帝造成一个韩信只知道打仗,而不知道人情世故的一个形象,而且同时要让自己沉迷酒色,足不出户,越糜烂越好。就跟萧何学习,萧何抢夺百姓田地,让百姓去控诉,这样自毁名声,也是为了让皇帝安心,萧何的做法真称得上是精明之致了。

如果以上几个做不了,那么最后一个可能足可以保证韩信不会死,那就是项羽不死的话,韩信是一定不会死的,但是当时的韩信完全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要是韩信明白狡兔死良弓藏的道理,那么到最后韩信也是不会死的。可惜那个时候,韩信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

因为韩信功劳太大、能力太突出,无论他是在任,还是在野,或多或少都会对下任储君造成威胁,怎能不让刘邦和吕后忌惮不已?岂能不杀之而后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4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做人要低调,韩信没有能够领悟这句话的含义,功高震主,不知进退,被刘邦所杀是必然的结局。

第2个回答  2019-06-24
韩信被杀的时候才35岁,意味着35岁他已经得到了一个人臣能够得到的一切,什么王侯将相,全部担任了,再进一步只能是皇帝。
而当时刘邦已经60岁, 萧何61岁,张良54岁,吕后45岁。也就是说,正常来讲,等刘邦等一众开国功臣去世以后,韩信就会是绝对的大脑,没有人能够制衡他。
正是韩信功劳太大、能力太突出,无论他是在任,还是在野,或多或少都会对下任储君造成威胁,怎能不让刘邦和吕后忌惮不已?
何况,韩信的野心并不小,并不是一个安分的主。无论是当初在郦食其已经成功游说齐王的前提下,为了抢夺功劳,贸然攻打齐国,还是打下齐国之后的想当齐王,可见韩信并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
而韩信自负的性格,则是让其走向绝路的最后一根稻草。有一次,韩信从樊哙门前走过,出身于杀狗之家的樊哙跪迎韩信。事后韩信后悔自己竟与樊哙这样的人为伍而感到羞愧。
樊哙虽然是杀狗出身,却是吕后正儿八经的妹夫,跟刘邦也是过命的交情, 也为刘邦立下赫赫战功,所谓打狗都要看主人,瞧不起樊哙,又将吕后、刘邦的脸面摆在哪?
所以,不管是刘邦还是吕后,为了百年之后自己的儿子被韩信取而代之,必将欲除之而后快,因此韩信怎么做都会被刘邦杀死的
第3个回答  2019-06-24
不能骄傲自大,就像历代皇帝,在统一称帝后,因为猜疑都会处死功臣武将,其实这也是那些功臣武将自恃功高,恃宠而骄的客观因素。所以我认为韩信当时应该上交兵权,以开国后自己无用武之地为由,辞官;并且不要和那些功臣,官禄走的太近。让刘邦以为自己因半途入伍而格格不入,不能相处。这样能打消刘邦的猜疑。
第4个回答  2019-06-24
韩信是一代名将,最后却免不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悲惨结局,固然是由于刘邦、吕后对他的猜忌,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自己的所作所为招来刘邦、吕后对他的更大猜忌,直致招来杀身之祸。其实,刘邦在天下大定之后,对功臣肯定有猜忌、提防之心,但是在开始并没有想对功臣赶尽杀绝,实际上他最后杀掉的功臣也只有英布、韩信二人,英布早就有不臣之心想当皇帝,在起兵谋反后才被杀的,是咎由自取。而韩信不一样,韩信并没有起兵谋反的图谋,只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卓越,功劳太大了,让刘邦不得不对他很忌惮。但是,韩信当时只要肯放下功名利禄,从此远离朝堂,不过问朝政,就像春秋时期帮助勾践灭吴的范蠡一样,在功成名就之时就急流勇退,从此寄情山水,不问世事,自然可得善终。当时,刘邦要把韩信流放到蜀地,可见刘邦还是不想对他赶尽杀绝,只要韩信顺服地去蜀地,不回长安,也还是可以不死,最后得以善终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