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什么灭不了蒙古?

如题所述

纵观朱棣的五次亲征蒙古,除了第二次亲征时取得了“毙敌数百”的战果之外,其余几次都收效甚微,尤其是最后三次,蒙古人已经深谙明军的军事行动习惯,知道明军不可能长久深入蒙古腹地,时间久了必定会班师回朝,所以蒙古人便和明军玩起了捉迷藏,使得数十万明军都无功而返。

  朱棣的皇位来路不正。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这是朱棣的侄子,所以说从传统伦理上来说朱棣已经失去了当皇帝的可能性。但是朱棣又志在皇位,所以很快他就发动了“靖难之役”,借口“清君侧”

第三,朱棣北征还有其他目的,歼灭蒙古并不是他的真实目的。实际是想经营北平

另外还有一个目的,朱棣想要改变朱元璋时期的“塞王”政策,朱元璋分封了九个儿子坐镇北方防线,以应对北方的蒙古势力。

所以说,朱棣五征蒙古是一盘大棋,而不仅仅是为了对付其实已经无力危害明朝的蒙古实力,而是为了整合明朝内部朝局,为削藩做进一步铺垫而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8

第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环境气候的限制,在古代宋朝,经济中心已经转移到了南方,南方气候湿润,粮食产量也很高。所以更能满足人们的生活环境,北方军队发现越往南前进,就会有越多的粮食。这样自然就会产生要攻下南方的心理,这样一来领土也能够扩大。

第二个原因,看到这张图就会明白了,地势原因。南方在地势上比较吃亏,特别是四川这个地方,如果是从北边攻打南边,那对于北方来说就会比较简单。但是,要是南方想要攻打北边,那就会变得十分的困难。

第三个原因,南、北两方存在生活方式上的巨大差距,北方有很多,他们以游牧业为主,既然是这样那就需要不断的寻找猎物,打猎对于他们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所以,北方民族彪悍,也具备一定的军事技能。而南方多以农业为主,农民离不开土地,而北方知道只要进攻南方就可以获得粮食和资源,那为了自己的利益只好这么做,所以这是南、北方之间存在的差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1-20
这个要分两方面来看
第一,在蒙古方面,1388年“捕鱼儿海”之战后,北元灭亡,分裂出瓦剌和鞑靼两个政权,但这两个政权,在明成祖时期还是保存有相当的实力的,完全有与明军拖延下去的资本,而且在作战中,游牧民族的特性使得明军很难集中兵力及装备优势进行阵地战,蒙古军队有机会就打,打不过就跑,这对逐水草而居的蒙古人来说没有什么,但对依靠后方补给的明朝军队来说,却是拖不起的,消耗的不止是粮草、补给,还有军队的意志。
第二,在明朝方面,“北征蒙古”这一决策本身就存在着争议性,有一部分人认为刚刚经历了“靖难之役”以及连年的旱涝灾害使得这个国家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对蒙古应以“和”为主,但最终还是明成祖力排众议,决定对蒙古兴兵,这就导致明朝的统治阶层对“征讨蒙古”并不是完全支持的。而且,当时的明朝,除了“北征蒙古”外,还在几乎同时期进行着几件“大事”,在军事上,征讨安南,并最终将其击败,收入明朝的版图;在外交上,组织了规模空前的船队,七下西洋,进行朝贡贸易;在文化上,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正在集全国之力编撰着……这些无一不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那段时间,也是明朝国库严重亏空的时期。
这些都是明成祖朱棣,虽倾其一生,五征蒙古,也无法将其彻底征服的原因。
第3个回答  2021-01-18
没那实力,有文景之治背书的汉武帝举全国之兵,拼掉三分之一的人口也仅仅是将匈奴打分裂而已。而朱棣有什么,大明初建,强兵是有,但经济还没恢复的情况下去灭蒙古,不现实,而且蒙古的统治区太大了,你得达到欧洲和印度才能灭掉蒙古。就不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能完成的,努力几百年也许能实现。追问

朱棣况且还有洪武之治的条件吧

第4个回答  2021-01-20
游牧民族是很难被战争彻底灭绝的。草原那么大,打不过你我就跑呗,再不行就西迁。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