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之后少数民族政权越来越强,是敌人们变强了吗?

如题所述

以唐朝为界尚武精神的缺失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海纳百川蓬勃向上的朝代,立国两百多年几乎年年在打仗。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精兵名将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浮现。唐初的名将咱们就不说了,中后期的郭子仪、李光弼、哥舒翰、高仙芝等等等等数不胜数。但随和唐末藩镇割据的形成以及五代的传承,基本上都是以武人叛乱重立朝廷结束。这也是宋明两朝吸取唐亡的教训压制武将文人治国的制度的由来。

唐朝以后的大一统王朝是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如果说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这块来说可以剔除元朝和清朝。那么我们来说说宋朝和明朝的尚武精神是如何没落的。

宋太祖赵匡胤和五代的帝王一样通过兵变夺取皇位建立大宋王朝。宋太祖为了宋朝不会重蹈五代轮替的覆辙,实行了著名的杯酒释兵权。控制军权,防止了再次黄袍加身的可能。尤其是在宋太宗赵光义北伐失败后,精兵良将几乎损失殆尽。再加上赵宋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的政策导致了以文驭武的长期执行。保守的外交政策加上名将培养机制和土壤的缺失,宋军的战斗力越来越弱。

精锐的军队和优秀将领的培养都离不开长期战争的锤炼,宋朝政策的执行不但这些机会越来越少,而且军人的荣誉感和待遇越来越差。当兵都得抓壮丁或者在脸上刻金印防止逃跑。只有文官可以东华门外唱名。这样的对比,宋朝军队那里还有强悍的战斗力。狄青贵为枢密副使还得在文官面前低调做人,但是依然没有逃脱被贬郁郁而终的下场。

宋朝中后期更是失去了进取意识,只想维持现状。宋朝统治者居然不明白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即使政府在富庶都没有用。所以终宋一朝不断对外赔偿岁币,辽、金甚至小小的西夏都可以得到宋朝的岁币。真是让人惋惜。

明朝国防政策的调整

明朝以武立国,扫平诸侯定鼎天下。从朱元璋到朱棣,明朝一直实行的是扩张的国防政策:数次征伐蒙古、平定交趾、三宣六慰的设立、东北奴儿干都司的设立、郑和七下西洋布国威于四方。明朝前期的藩属国多达一百多个。

积极的国防政策催生了武勋势力的强大。其实这样皇帝居中调度,文臣武将各司其职是个非常良好的政权环境。到朱高炽、朱瞻基时期在文官的影响下,虽然有所谓的仁宣之治的称谓,但是由于对外国防政策的逐步萎缩:交趾撤兵、停止下西洋、击败蒙古鞑靼后放任瓦剌部落统一蒙古扥等,武勋建功立业的机会减少甚至消亡。这种恶果在土木堡之变中得到体现。从此,大明王朝国力收缩局限到了两京十三省范围内。

辽西走廊严重缩窄,九边真正成了九边。庞大的奴儿干都司处于半放任状态,为后金的崛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明朝中后期,文人掌权对武将的压制和鄙视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武将见到文官就感觉敌人一样,诸如戚继光之类的名将都得依托朝中文官张居正才得以施展才华,随着张居正的失势而被贬郁郁而终。所以这样的朝局环境,缺乏名将生长的土壤。所以明朝对抗蒙古和后金艰难也就不足为奇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6
确实是因为敌人变强了,因为在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当中,一直是在训练自己的士兵
第2个回答  2020-11-13
不是是我们内部变得不合理了。唐朝之后中原王朝内部斗争过于酷烈,而游牧民族相对而言比较团结。再加上唐朝之后士大夫的精神从一诺千金的诺,变成了喏。使得皇权更为集中霸道。
第3个回答  2020-11-13
唐朝之后少数民族政权越来越强,并不是敌人变强了,而是唐朝无法集中中央集权,各地割据势力存在,没有力量统一对付敌人。
第4个回答  2020-11-13
并不是敌人变强了,而是唐朝之后,中原地区一直都是处于战乱地方,没有成立大一统的政权,所以很容易导致少数民族入侵。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