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论中的唯物史观

其基本观点

  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一书是一部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名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必读的重要文献。在这部名著中,恩格斯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其理论先驱——德国古典哲学的杰出代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关系,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作了系统的论述,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科学世界观的产生,是哲学上的伟大变革,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界限,宣告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第一,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恩格斯指出,必须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中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自然界有不同的特点: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表现在不自觉的盲目的动力的相互作用中:社会历史发展则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人来实现的。但是,人类社会历史仍然按照一定的、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发展着。人们的目的和愿望如果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够实现,反之,如果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就不能实现,问题在于如何认识和运用这些规律。怎样才能掌握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呢?关键在于正确认识社会的客观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之间的关系。社会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但规律的作用又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历史就是通过各种不同目的、动机的人自觉行动来推进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但是,人们的目的和愿望怎么来的?他们的思想动机是什么引起的?促成这些思想动机的背后动力是什么呢?旧唯物主义找不到人们思想动机的真正动力,他们和唯心主义一样都把精神力量看作是动力,否认历史发展的物质根源。因而,他们和唯心主义一样,都没有解决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恩格斯指出,通过研究人的思想动机去正确认识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主要的不是研究某个人的思想动机,而是研究推动历史的广大群众、整个阶级、整个民族行动起来的动机。这样才能找到历史发展的物质原因。其次,要研究群众和领袖一致起来行动的动机,研究这些动机为什么采取这种形式而不采取那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原因。这样才能找到历史发展的真实原因。总之,唯物史观认为,历史过程是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的作用和人的主体活动的统一,只有从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出发,才能找到人们的思想关系和思想动机的物质基础,找到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二,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直接动力。

  (1)阶级产生和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经济。恩格斯考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指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起源和发展是由于纯粹经济的原因”,它们“是由于经济关系发生变化,确切些说,是由于生产方式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两个阶级。”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是为了打破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开辟道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是为了打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桎梏,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道路。阶级和阶级斗争,“首先是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因为政治是经济最集中的表现,一个新兴阶级为了求得经济上的解放,首先要力求夺取政治权力,而统治阶级也力图加强自己的政治权力,来巩固和加强自己的经济利益。所以,恩格斯在总结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经验时指出:“任何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而任何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尽管它必然地具有政治的形式(因为任何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恩格斯提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并认为这是唯物史观的一条重要原理。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里,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剥削阶级的歪曲和等级关系、种族关系的复杂化,掩蔽了阶级斗争的实质。但是,自从大工业生产以来,情况完全不同了,阶级关系已经变得非常简单化和明朗化了。自1815年签订欧洲和约以来,英国的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已经成为英国全部政治斗争的中心。自1830年以来,英、法两国的无产阶级已被承认是为争夺统治权而斗争的第三个战士。恩格斯说,这些事实“只有故意闭起眼睛的人才看不见,这三大阶级的斗争和他们的利益冲突是现代历史的动力,至少是这两个最先进国家的现代历史的动力”

  第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什么是基础?是经济还是政治,是市民社会还是国家?恩格斯说,从传统的观点看来,包括黑格尔在内,都认为国家是决定性因素,市民社会是被国家决定的因素。其实,这仅仅是看到了表面现象,只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探究国家的内容和来源,“我们就会发现,在现代历史中,国家的需要总的说来是由市民社会的不断变化的需要,是由某个阶级的优势地位,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和交换关系的发展决定的。”

  国家和法虽然在上层建筑中居于核心地位,但是它始终都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恩格斯说: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归根到底都应该从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中得到解释”。在社会生活中,国家、政治制度是第二性的,是从属的东西,而市民社会、经济关系才是第一性的,是决定性因素。关于社会意识形态,恩格斯主要论述了哲学和宗教。哲学和宗教是远离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而且往往被一些中间环节弄得混乱和模糊,似乎可以脱离经济基础,其实它们仍然是受自己的物质存在条件决定的。恩格斯指出,自文艺复兴以来,英、法两国哲学的发展,其“内容本质上仅仅是那些中小市民阶级发展为大资产阶级的过程相适应的思想的哲学表现”。宗教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离物质生活最远,而且好像是同物质生活最不相干。但是,只要深入地研究一下宗教的发展史,就会清楚地看到它仍是和人们的物质生活密切相关的。恩格斯说,原始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后来,随着原始氏族的解体,统一的原始宗教也开始解体。恩格斯主要以新的世界宗教——基督教为例,说明它经过250年变成国教的过程。其中每一步的发展变化,都是离不开社会经济条件的。另外,恩格斯也注意到了意识形态发展的相对独立性,他说:“我们看到,宗教一旦形成,总要包含某些传统的材料,因为在一切意识形态领域内传统都是一种巨大的保守力量。”这说明,意识形态的内容、材料及其所发生的变化,都是由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但是,意识形态一旦形成又成为一种巨大的力量,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基础,这样或那样地推动或阻碍社会历史的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29
楼主,唯物史观这是马克思创立的,又称历史唯物主义。内容:四大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五大动力----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斗争、革命、改革和科学技术;两个人----人民群众、个人。
这些内容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可以帮助你记忆。谢谢。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